何建爛
摘 要 木薯為大戟科木薯屬植物,是世界六大農作物之一。木薯是熱帶地區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生產淀粉和酒精加工等重要的原料,全球約有6億人口以木薯為主食。但由于目前木薯的經濟效益低,農民缺乏利益的驅動,失去了對木薯種植的積極性,導致木薯種植面積逐漸減少或停產。我國木薯的產區主要集中在廣西,近年來,隨著木薯加工企業的建廠投產進行淀粉和酒精加工,木薯與其他農作物套種成了新形勢下種植技術的發展趨勢,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復種指數,就花生與木薯套種模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 木薯;花生;套種;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S34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32
1 花生木薯套種模式的現狀
1.1 有效地提高光能和土地使用率
木薯屬于直立灌木,一般成熟后高1.5~3 m,且木薯適應性強,耐旱耐瘠。在年平均溫度18℃以上,無霜期8個月以上的地區,山地、平原均可種植;最適于在年平均溫度27℃左右,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地生長。花生,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或匍匐,長30~80 cm,花果期6月左右。花生和木薯套種屬于“一高一矮”,即高稈作物和矮稈作物搭配,以形成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和復合群體,充分利用不同太陽高度的入射光,提高木薯和花生的葉面積指數,提高光能的利用率,確保花生和木薯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促進生長。由于木薯苗期生長周期較長,若單獨種植對土地的使用率不高。與木薯相比花生的生長周期較快,花生和木薯套種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且花生對土地有覆蓋和改良土壤的作用,避免雜草生長[1]。根據花生和木薯套種的研究表明,花生和木薯套種667 m2產量都有所提升。因此,花生和木薯套種一方面有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另一方面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
1.2 提高了抗病蟲害能力和促進了土壤養分的充分利用
花生和木薯的套種模式不僅技術成熟,操作簡單,而且充分利用了以地養地的理念,在我國廣西地區常年降水量充沛,特別在夏季,降雨較多,花生和木薯的套種模式,花生能保持水土,提高土地的質量,而且花生和木薯屬于深根作物與淺根系農作物搭配,可以充分有效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促進作物生長發育,且在花生收獲之后,田間剩余的未被吸收的肥料能繼續滿足木薯的生長,使肥料得到充分利用。此外,花生和木薯的套種增加了單位面積耕地的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和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提高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減少病害發生。
2 花生和木薯套種技術
2.1 種子處理
不同品種的特征特性和生育表現不同,根據廣西的氣候條件,選擇花生和木薯品種,針對廣西地區花生和木薯套種,最好選擇花生以120 d生育期的品種,木薯宜選擇早中熟,生育期在240 d的品種為宜。一般需要根據花生和木薯的生育期和植株的高度特點來選擇套種模式。木薯種植主要是采用木薯植株的莖作種,種莖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出苗后的長勢及產量。選擇成熟的植株莖的中下段作種,種莖的長度以15~20 cm為宜,應保留3~5個芽。花生在播種前需要帶殼曬種,翻曬1~2 d,在播種前10 d左右剝殼,選擇顆粒飽滿無損傷的育種。
2.2 耕地整地
木薯種植區域應選擇陽光充足,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有機物質豐富,排水性良好,肥力充足的土地,一般在2月中旬開始進行土地翻耕,土層深耕15~20 cm,把耕作層的土壤耕碎挖細,確保土層深松透氣,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保肥能力和抗旱能力。土地翻耕后必須要經過一周左右的曝曬,然后開始施肥,用于耕種的肥料基本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施肥以25 kg/667m2左右的復合肥為宜。
2.3 花生和木薯的播種
廣西地區木薯播種一般選在3月中旬,因為木薯的生長溫度一般在18℃左右,過早播種會導致木薯出苗較慢,花生生育周期較木薯短,選在4月播種為宜,地膜覆蓋栽培可稍提前7~10 d,同時也可以達到分開播種錯開農忙時間。套種以1行木薯間種2行花生的模式,木薯的種植行距在1 m,株距在0.8~1m,花生的種植行距控制在0.3~0.4 m,株距在0.2~0.3 m。其中木薯的種植方式主要扦插方式,隨條件不同而不同,常用的有平放、斜插和直插,花生播種每穴2~3粒[2]。
2.4 花生和木薯的田間管理
在花生出苗后若有缺苗開始催芽補種,齊苗開始除草,輕輕翻開花生苗周圍的土,將苗葉露出地面,在苗期、團棵期、花期進行3次中耕除草,采用“淺、深、淺”的原則,在開花后15 d開始培土,不要過厚,3 cm左右為宜。對于花生在生長初期主要蟲害為蚜蟲,因此需要及時檢查,發理蚜蟲及時采用40%樂果乳油8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噴灑,生長期時主要病害為青枯病、銹病和葉斑病等,針對青枯病主要用25%的敵枯雙的1000倍液灌根。銹病主要敵銹鈉600~800倍液防治。花生的葉斑病50%的多菌靈1000~1500液進行噴施。
對于木薯的田間管理在前插后15 d左右開始查苗,若有死苗缺株等及時補苗,由于木薯生長快需肥量大,在幼苗生長15 cm左右,在基肥的基礎上開始追肥,主要是尿素、過磷酸鈣和氯化鉀,促進幼苗多生根,在木薯長至50 cm后進行第2次追肥。第2次追肥后觀察木薯的生長,可以噴施多效唑來抑制上長或摘頂剪枝,以節省養分促進木薯生根結薯。木薯抗病能力強,一般病蟲害較少,主要為細菌性枯萎病和朱砂葉螨。主要防止措施為在扦插時用300~500倍的波爾多液進行殺菌預防,20%雙甲脒水劑1000~1500倍液或其他藥劑來防止蟲害,但在南方地區鼠害較為嚴重,因此在木薯生根結薯期主要防鼠。
2.5 收獲
根據花生的木薯的播種時間和生長周期,一般花生生育周期較短,待花生莢果飽滿種仁包衣紅潤方可收獲,木薯的收獲根據生育周期在11月收獲最佳[3]。總之,對于花生和木薯的種植要合理根據廣西地區的氣候合理安排種植時間,做好田間管理,有效地確保花生和木薯套種的穩產和增產,以提高種植經濟效益。
3 結語
近年來,在我國對“三農”問題關注和支持力度較大,對于我國這一人口大國,耕地面積較少的國家來說,科學的種植農作物,高效率的使用土地資源更是面臨巨大的挑戰,也成為了每以為農業工作者努力研究的課題,對于田間套種這一種植技術來說,目前雖然在很多地區廣泛地推廣,但對于套種模式的管理和生產效益等仍需要進一步改善,這需要總結目前的套種種植的經驗,結合國內外成熟的種植模式不斷改進和研究,提高單位面積種植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聞鋒.幾種大田套種模式簡介[J].農村經濟與科技,1998(9):11.
[2]羅興錄.木薯與花生間作產量效應及生態經濟效益研究[J].耕作與栽培,1998(4):1-3.
[3]濮文輝,張慧堅,李瓊.2014年我國木薯科研進展及發展趨勢[J].中國熱帶農業,2015(6):4-7.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