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美
摘 要 森林資源要徹底杜絕森林火災的發生是相當困難的,但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減少森林火災的發生,可以防患于未然。學院林地有蓄水池、瞭望臺、防火線、防火溝、林區道路和防火執勤點等防火設施,但這些防火設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應進行整改,才能更好地發揮預防森林火災的作用。
關鍵詞 有效規劃;防火設施;森林火災
中圖分類號:S7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56
森林資源不僅能提供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及林副產品,而且能保持生態平衡。但森林火災會給森林帶來嚴重危害,給人類的經濟建設造成巨大損失,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威脅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1 學院林地基本情況
1.1 地理位置
位于昆明市盤龍區金殿1號,東經102°10~103°40,
北緯24°23~26°22,在我國西南部,云貴高原中部,海拔在2 000 m以上。
1.2 氣候條件
學院后山屬于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地形高差較大,在氣候上存在著明顯的垂直差異和水平差異,最高氣溫在27 ℃,最低氣溫在10 ℃,氣候溫暖濕潤,全年降水量在103 mm,全年晴天較多,日照數年平均2 445.6 h。
1.3 土壤情況
學院林地土壤主要是紅壤,由于是針闊葉樹種混交,土壤酸堿度適中。
1.4 森林概況
學院林地屬于人工林,主要用途是學院林學專業學生的實習基地,面積為27 hm2,主要樹種有云南松、華山松、桉樹、滇油杉、栓皮櫟和黑荊樹等。郁閉度在0.7左右,林中疏密程度有差異,分布不均勻。
1.5 交通情況
交通比較便利,林中有可以讓車通過的土路,山下有四通八達的公路。林中的土路主要穿過栓皮櫟與云南松混交林、滇油杉與云南松混交林、滇油杉林、云南松林、柏樹林、黒荊樹林和栓皮櫟林等林分。
2 防火設施的重要性
學院林場是重要的水源林涵養,學生實習的主要場所。林地東部與其他林區相連,還有居民區;林場與云南野生動物園僅一條防火帶相隔,林地西部是學校,還有高天流云小區,如果發生森林火災,后果不堪設想[1]。
3 學院林地森林防火設施的情況分析
3.1 防火設施情況
學院林地南邊是金殿水庫,是一條天然的防火隔離帶;林場的東部僅有一條公路,動物園與林場中也有一條防火隔離帶,學校與林場中間有防火溝[2]。林區內有土路、蓄水池、瞭望臺和防火執勤點等。
林區公路不僅方便地面防火巡邏,還可以起到隔離帶的作用。在發生森林火災的情況下,可以及時運送撲火隊員和撲火物資。
3.2 植被條件
學院林地主要是以針闊葉混交林為主,也有純黑荊樹林、滇油杉林、純云南松林,其中混交林地,如栓皮櫟與云南松混交林地段防火能力較強,而其他地段相對較弱,應該加強防范。針闊混交林濕度大,地被植物較稀少,抗火性強;在林場邊緣是針闊混交林,可以作為防火帶。
3.3 防火情況
林地入口處有護林員檢查登記,并禁止攜帶火種進林區;有防火執勤點,山頂有瞭望臺,在瞭望臺邊還有一個防火蓄水池,長4 m,寬2 m,高1.5 m,是最早的防火設施。森林火險期有護林員巡邏和多種方式宣傳有關森林防火的相關知識;在人群出入頻繁的地方有宣傳標語和廣告牌。
4 學院林地防火措施規劃設計
4.1 存在問題
經過對學院林地的踏查,發現防火溝枯枝落葉雜物多,部分防火溝已消失,防火溝的位置已經長出了喬木、許多地被植物;防火線寬度不夠,被雜草覆蓋,部分地段防火線上出現了房屋等與防火不相關的設施,林區公路建設不規范,缺少生土帶,防火林帶、林區道路的修建。
4.2 規劃設計
林火隔離設施是將防火線、生土帶、防火溝、防火林帶及林區道路等設置成網狀,以阻止林火蔓延的設施。可以利用公路、鐵路、河流、湖泊、水庫、水塘、沼澤地、農田等作為林火阻隔的設施。因此,必須對學院后山的防火線、生土帶、防火溝、林區公路進行整改,才能達到預防森林火災的目的[3]。
一是防火線是在林區開辟出來的帶狀無林地。開設原則是充分利用自然條件,結合道路、林道及林斑線等進行開辟,可以節省投資、盡量開設在山脊或地勢平緩、土質貧瘠、地被物少、林木稀疏地帶,要與主風向垂直,火源多或林火容易蔓延的地方防火線要相應增加。
防火線的寬度要根據地形、可燃物狀況而定。陡坡、陽坡、雜草多、植被高的地帶,防火線應加寬。為防止樹冠火的蔓延,防火線的寬度一般為樹高的1.5~2.0倍。學院林地的防火線上有許多地方不嚴謹,應該加強這方面的改造,要對防火線的寬度,清潔程度進行修理。
二是生土帶是經過翻耕的土壤帶,可以防止林火蔓延,寬度一般要求在2 m以上,若雜草較高而茂密則應適當加寬,為了防止水土流失,可以在生土帶上種植耐火植物馬鈴薯、木薯及常綠藥用植物等。后山沒有生土帶,可以開設生土帶,在上面種藥材,可作為學院學生的實習基地。
三是防火溝可以控制地下火的傳播,也可以阻止地表火的蔓延。防火溝主要設置在腐殖和泥炭較多地段和倉庫等周圍。溝的深度應該超過泥炭層的厚度,溝底寬度約0.5 m,溝面寬度約1 m。
林地防火溝里落滿枯枝落葉,還長起雜草,深度完全不夠;有些地方防火溝已經消失,完全喪失防火的能力,應該組織人員進行修整,以達到防火的能力[4]。
四是營造防火林帶,樹種以耐火樹種為主的,樹種的選擇原則:含水率高、油質少,抗火性強;枝繁葉茂,生長快,郁閉快;適合當地的立地條件;來源豐富,栽培容易;有一定的經濟價值。為了能起到良好的阻火作用,防火林帶結構設計要盡可能的緊密,最好為多層結構,至少3層,上層為喬木,中層為小喬木,下層為灌木,這樣就形成多層郁閉,林內保持一定濕度,既能阻隔樹冠火,也能阻止地表火的蔓延。學院后山林地內,有些地方林分比較單一,如滇油杉林,下層,中層林木少,應該適量種植上其他層的林木,以增強防火的能力。
五是林區公路經過踏查發現,有些地方車輛通行能力較弱,路面雜草也較多,應該及時組織技術人員進行修理,以達到相應要求。
5 結語
經過調查,筆者掌握了學院后山森林資源的基本情況,認識到了森林資源是珍貴的,也是有限的,但是對人類生存發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保護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如何更有效的預防林火的發生,保護身邊的生態環境,是人們當前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徐志波,鄭永青,柴曉雷,等.加強阿爾山地區中蒙邊境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性分析[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3(6):69-70.
[2]鄭學慧.大興安嶺林區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林業科技情報,2008(1):10-12.
[3]胡志東.森林防火[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
[4]胡海清.林火生態與管理[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