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摘 要]筆者通過以“新職業英語”系列教材《IT英語》為依托,踐行探索以項目為導向,基于任務的IT職業英語教學模式。模擬實際工作場景下側重先輸入后輸出的聽說能力培養的口語活動教學流程有助于實現學生語言應用能力、職場交際能力的共同提高;合作完成涉及某一具體工作流程的項目可以使學生為將來走上實際的工作崗位提前做好英語理論知識準備和實踐準備。
[關鍵詞]IT英語;任務教學;項目教學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2-0022-04
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以學習者需求為中心,從社會對人才英語能力的要求為出發點,探索一條提高學生適應今后職業所需英語能力的途徑。近年來,隨著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改革深化,EOP模式被應用到英語課堂教學中去。
在教材方面,社會需求和學生自身需要決定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EOP課程開發與職業關聯度相結合,重視具體工作場合下學習者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EOP教材側重分析典型工作過程和主要工作任務,需要教師設計相應學習任務、專業以及語言學習情景,這就決定了任務型、項目型教學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方法。
一、國內高職院校項目型教學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對項目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方面的研究或體現在商務英語,外貿函電等方面,或集中于大學公共基礎英語的口語教學和寫作教學部分,或涉及教學媒介的網絡英語教學,對和學生職場及專業相關的其他行業英語的課堂教學研究還未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筆者以本校采用的 “新職業英語”系列教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IT英語》為例,踐行并探索基于項目型教學理論的EOP中的IT職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二、課程設計與基于項目型教學理論的行業英語課教學模式
德國教育學專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倡導的項目教學理論“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主要由內容、活動、情境和結果四大要素構成。
《IT英語》立足于計算機專業學生將來在相關企業就職時涉及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環節或場景,力求使學生具備在本行業領域內運用英語進行基本交流的能力。教材包括五大模塊:閱讀模塊,聽說模塊,口語模塊,閱讀寫作模塊,項目模塊,教師自設新增第六模塊——職場模塊。《IT英語》每單元為一個典型工作任務,每單元又由不同的微任務模塊組成,構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
(一)聽說能力的培養——工作場景下的英語口語
語言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會將學到的新的語言結構與已有知識進行融合,建立關聯,因此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伴隨的語境,將極大影響學習效果。在行業英語中,教師必須有意識的根據行業英語教材為學生補充相應的語境,幫助學生與語境建立關聯,使之與正確的語料產生“互動協同”(王初明,2010),在對工作場景和環節的語言模仿操練中提高外語學習效率與效果。
以筆者過去一學年完成完整授課循環的班級為例。授課班級分別為2013級信息安全1班、2班,每周2課時,一學年共計64學時。教師課堂上對學生的口語提出了較高要求。英語口語工作場景實踐頻率見表1。
表1 口語練習表
■
實施步驟:
1.聽力模塊結束之后,學生以所聽內容為基礎或是在基于本單元相關知識設計的口語模塊里自由選擇項目,在規定時間里進行工作場景口語對話設計和練習。
2.當堂模擬表演。
3.同學進行互評,教師進行成績記錄并點評,糾正學生發音和語法方面的錯誤。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意義而不是集中在語言的形式上,與此同時,學習者自然地、有意義地增進了目的語的習得(龐繼賢,2004)。工作場景下的英語口語關注知識的運用,包括實際工作時自然的語音語調、通過動作和道具對工作流程進行再現表演等各個方面。學生可以互相討論,查閱生詞或是動用手機上網查閱數據,或是表達不暢時向教師求助,還可以在教室里進行排練。
活動反思:輸入與輸出的頻率影響學生的口語(周丹丹,2006)。只有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說”的主體,課堂才會活躍起來,學生才真正能夠學有所得,逐漸獲得進步。教師要注意及時對學生的語言發音和語法錯誤進行糾正,防止形成習慣性不當表達,產生詞匯和用法的石化現象。
(二)職場辦公室生存策略與職場面試口語(教師自設新增)及活動反思
高職高專學生在三年級將面臨面試與實習,教學中應及時對學生給予口語面試指導和培訓,引導學生思考將來職場難題的解決之道,此部分作為教師自設內容以補充教材的不足之處,滿足學生的本質需求。
職場面試要求學生注意面試服裝與面試工作的匹配,面試的肢體語言,面試問題的準備以及回答技巧等方面。此外,學生還可以模擬招聘專場,全面展現知識技能和語言水平。
以評價面試者所穿服裝為例,步驟如下:
1.教師布置招聘崗位,學生課后進行相關資料收集。
2.學生課上表現自選服裝,學生對模特服裝進行崗位猜測,并進行匹配度點評。
3.教師糾正學生口語表述過程中的錯誤,進行細節點評。
4.學生根據所查資料和教師點評,掌握面試服裝應如何與應聘崗位相匹配知識。
以辦公室生存策略為例。教師提出討論主題: You and your best friend work in the same company. He gets your bosss appreciation and an increase in salary by stealing your great idea. What will you do?
活動步驟如下:
1.學生組內討論,各自發表意見;教師幫助表述有困難的同學。
2.學生意見匯總,討論解決之道。
3.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現主題和解決辦法。
4.教師糾正學生口語錯誤并點評。
5.學生根據所查資料和教師點評,掌握面試服裝應如何與應聘崗位相匹配知識。
活動反思:充分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近期利益相關的職場辦公室生存策略與面試口語受到熱烈歡迎,成為學生參與度非常高的口語活動之一;學生通過討論和教師點評,能夠進行深度思考,職場情商有了較大進步,職場素質得以提高。
(三)項目合作
項目是工作流程的實際應用部分,與學生日常生活和將來工作密切相關。以項目的形式讓學生實踐單元語言技能和職業技能,同時復習單元涉及的主要微觀過程。
筆者就要求學生5-6人一組成立“公司”,確定公司的名稱、個人職位、業務范圍、公司地址等各項內容并制作本公司的名片。以公司為單位進行項目操作,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項目安排見表2。
■
表2 項目內容
實踐的項目以學生成立的虛擬公司為基礎,增添了一些教材上所沒有的項目要求,比如制作名片等。新穎的合作形式激發了學生的熱情,而項目的完成需要分工與合作,并不能一蹴而就,涉及書面項目的部分例如宣傳冊和問卷調查的設計需要學生查閱相關格式數據,語法、用詞是否正確,是否貼合公司業務范圍也必須考慮在內。
項目實例:
以第一單元Unit1“業務接洽”為例,由介紹公司特點及優勢、預約并接待客戶、與上級或同事的溝通、詢價及回復,共同組成完整的“業務接洽”流程。 教學設計如圖1。
■
圖1 六大模塊課堂設計實例
項目模塊處于模塊流程的末尾階段。在學習階段,閱讀、聽說、口語、寫作等板塊使學生做項目之前熟悉了流程,基本具備了工作場景下的語言技能。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處理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獨立進行信息收集,方案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教師要求學生仿真任務情境,通過合作和討論,主要以口語和書面方式完成各項微任務,練習涉外交際與職業交流技能。
學習階段步驟:各個微任務(口語練習與書面寫作為主),見圖2。
■
圖2 第一單元微任務表
項目階段步驟:(口語陳述與書面寫作為主)
1.學生5-6人一組成立計算機公司,進行命名,確定職位、職責,設計制作名片。
2.教師指導學生收集信息,設計方案,實施項目。各公司通過PPT展示公司實力優勢(課件展示和口頭陳述)→公司間合作模擬進行客戶約見、接待,詢問并分析客戶對計算機品牌、型號、外觀設計等的需求(角色扮演)→客戶與工作人員進行協商,客戶咨詢購買某品牌計算機費用,工作人員郵件答復(商務電子郵件協作與展示)→客戶購買計算機產品與委托設計意向表達(寫作)。
3.展示。各小組以口頭陳述、角色扮演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展示項目成果。
4.教師點評學生的項目細節錯誤和不當語言輸出。
項目成果:項目合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作業成品制作精美,設計合理,理念清晰,文字流暢準確,洋溢著學生的靈活運用和創造的靈感。
(四)平時考核和期末考試的形式
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比例為5:5。平時考核方式為課堂口語陳述和表演以及各項project的完成,形式更加精簡,但內容更加綜合。這種形成性的評價體現了整體性、連續性和公平性。各組各公司之間相互合作完成的project和個人project experience的書面報告取代了期末卷面考試。為完成口語項目,學生必須合作,課后花費大量的時間投入練習,討論或者查找數據。
期末考核分為個人報告和小組項目兩部分,以學生組建的公司為單位進行準備。以2014-2015學年第2學期期末考核項目為例,分析如下。
Part 1 個人項目總結(30分),闡述項目過程和相應負責部分如何完成。
Part 2 小組項目內容(70分),編劇并錄制視頻作品,具體內容見下表:
表3 小組項目內容
■
項目準備時間為4周??紤]到學生們編輯視頻要自己摸索,因此設置了技術支持得分和整體效果得分以及劇情創意得分。
活動反思:學期末專案上交時,教師當堂放映視頻并點評。學生們看到自己剪輯出來的作品都很激動,教師點評時提及的工作場景細節又使學生們頓悟自己和真正職場人物的區別。學生們體會到了“學中做,做中學”可以幫助他們逐步提高能力。
三、以項目為導向,基于任務的IT職業英語教學模式探索總結
課程結束后,兩個班級95%的同學回饋“已經不再畏懼英語口語任務”,并表示“已經習慣在老師和同學注視之下進行口頭陳述”。對兩個班級進行的行業英語第一階段問卷調查見表4、表5、表6:
表4 IT英語習得總結
■
表5 學生自評進步的環節(可多選)
■
表6 學生喜歡的環節(可多選)
■
以上表格說明:以口語和項目為主的職場英語教學模式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收到了較好成效;與口語和項目兩項進行比較,學生對聽力、閱讀和課后習題等傳統練習的接受度普遍較低,在聽力、閱讀、寫作方面總體進步幅度小,這是EOP教材注重“過程性知識而非陳述性知識”,關注“工作過程的構成要素而非知識的構成要素”,關注“知識的運用而非知識的儲存”而產生的自然結果。
以項目為導向,基于任務的IT職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從實際結果和效果來看有以下幾點需要思考:
1.課堂形式可以更活潑,可以進一步增加學生動口、動手的機會。項目合作方面曾出現過個別公司解體重組的現象,其原因是公司個別成員投機無作為,未能在項目活動中做出應有的貢獻。因此,項目合作制度要細化并完善,預防并杜絕“投機或無作為行為”。
2.學生口語技能有了很大進步,這點主要表現在其語言流利性上,但離“正確使用詞匯和語法,準確表達語義”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欠缺是影響項目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3.以項目為導向,基于任務的IT職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并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但因學校條件有限,不能提供真實的辦公工作環境,學生真實帶入感不強,建議建立英語實訓實驗室,最大限度優化項目效果。此外,學生需要真實工作場景下的視頻教學材料來做示范,從而能夠直觀看到工作中的細節和肢體語言,得到更多的工作知識。
[ 參 考 文 獻 ]
[1] Bygate M. Effects of task repetition: Appraising the developing language of learners [A]. In Willis J & Willis D(eds.).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 [C]. London: Heinemann, 1996:136-145.
[2] Ellis R. Task-based research and language pedagogy [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00(4): 193-220.
[3] Hutchinson, T.&A.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 Jordan,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 劉曉巖.任務驅動教學法能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的創造力[J].中國科技博覽,2009(19):150-151.
[6] 盧曉芬.芻議高職高專英語任務型教學法 [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 54-56.
[7] 美國巴克教育研究所,著.任偉,譯.項目學習教師指南——21世紀的中學教學法(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8] 龐繼賢.交際課堂的任務設計——導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9] 王初明.互動協同與外語教學 [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4):297-299.
[10] 王艷.對我國ESP教材編寫原則的探討[J].中國ESP研究,2011(1):106-115.
[11] 嚴明.大學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 [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9.
[12] 周丹丹.輸入與輸出的頻率效應研究[J].現代外語,2006(2):154-163.
[13] 鄒德虎.高職院校ESP教學情況調查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