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啤堄缿c 杜朝文 熊祖斌 朱洪章 肖松

[摘要] 目的 探討骨代謝標志物的動態變化對老年髖部骨折愈合期的影響。 方法 選擇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90例,分別于老年患者骨折初期、愈合期第1周、愈合期第2周、愈合期第3周、愈合期第4周、愈合期第7周檢測β膠原特殊序列(β-CTX)與骨鈣素片段中斷(N-MID)水平變化情況,分析其對老年髖部骨折愈合的影響。 結果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骨代謝標志物β-CTX水平呈升高趨勢,但男性患者升高低于女性,且第7周時有所下降。N-MID水平則在第7周時明顯升高,男性患者第1周時下降,第2周開始逐漸升高,女性患者第1周時升高,第2周則下降,然后逐漸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期骨代謝標志物指標具有各自不同的變化特點。
[關鍵詞] 老年髖部骨折;愈合期;骨代謝標志物
[中圖分類號] R6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06-002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ynamic changes of bone metabolic markers during the healing period of elderly hip fractures. Methods 90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s who we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The changes of the levels of β-CTX and N-MID were detected in primary stage of fractures, the first week of healing, the second week of healing, the third week of healing, the fourth week of healing, the seventh week of healing, and the effect of healing on hip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bone metabolism markers β-CTX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s were in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increase in male pati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women, the level was decreased in seventh week in male. N-MID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seventh week. The level in male patients was decreased in the first week, and began to gradually increase in second week. The level in female patients was increased in first week, decreased in second week, and then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Bone metabolic markers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s during the healing period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s.
[Key words] Elderly hip fractures; Healing period; Bone metabolism markers
近些年,臨床評估骨骼變化的重要檢測手段主要是骨量測定、骨轉換生化標志物檢測及骨組織形態計量學分析等。其中骨轉換生化標志物可反映骨代謝的內部特點,了解不同生理和病理狀態下骨代謝的特征,反映骨骼動態變化等[1,2],且方便易行。目前,臨床常以骨轉換生化標志物水平變化診療骨質疏松和評估骨折風險。有研究表明,骨轉換過程中產生的骨代謝標志物變化與年齡、性別密切相關,尤其是老年骨折骨代謝標志物的變化有其特征[3,4]。本次研究探討老年髖部骨折后愈合過程中骨代謝標志物的動態變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90例。入選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骨科學會制定的關于骨折的診斷標準[5,6],經CT、X線、MRI等影像學檢查結合臨床癥狀確診為髖部骨折;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排除精神疾病史者,排除強直性脊柱炎者,排除類風濕性關節炎者,排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史者,患者半年內均未服用激素或其他影響骨代謝藥物治療。90例患者中,男55例,女35例,年齡60~92歲,平均(75.4±11.3)歲,股骨頸骨折3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32例,其他28例。90例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不同性別患者的年齡、病程和臨床癥狀等基線特征大體一致。
1.2 方法
90例老年患者就診后,分別于骨折初期、愈合期第1周、愈合期第2周、愈合期第3周、愈合期第4周、愈合期第7周檢測β膠原特殊序列(β-CTX)與骨鈣素片段中斷(N-MID)水平變化情況。檢測儀器:羅氏Cobase 411,以電化學發光法定量進行檢測?;颊呷朐汉?,于第2日清晨采集空腹血清標本,并作為對照值;老年男性患者55例中,6例在治療后第1周檢測、10例在治療第2周檢測、22例在治療第3周檢測、10例在治療第4周檢測、7例在治療第7周檢測;老年女性患者35例中:7例在治療第1周檢測、8例在治療第2周檢測、10例在治療第3周檢測、5例在治療第4周檢測、5例在治療第7周檢測。所取樣本均為患者清晨空腹血清樣本,并作為觀察值。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不同時間點計量資料比較進行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檢測,男性患者骨代謝標志物β-CTX水平在骨折愈合期第2周、第3周、第4周及第7周時明顯高于對照值,而愈合期第3周、第4周、第7周的水平明顯高于第1周和第2周,第4周、第7周的水平較第3周明顯升高,且在第4周升高到最高值,然后開始下降;N-MID水平在愈合期第1周時下降,第2周開始逐漸升高,至第3周、第4周及第7周時較對照值明顯升高,至第7周時水平升高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患者骨代謝標志物β-CTX水平在愈合期第1周起明顯持續升高,至第7周時較前3周明顯升高,仍呈升高趨勢;N-MID水平在愈合期第1周時較對照值升高,第2周則降低,且低于對照值,然后第3周升高,第4周略下降,至愈合期第7周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骨代謝標志物β-CTX水平呈升高趨勢,但男性患者升高低于女性,且第7周時有所下降。N-MID水平則在第7周時明顯升高,男性患者第1周時下降,第2周開始逐漸升高,女性患者第1周時升高,第2周則下降,然后逐漸升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髖部骨折是臨床骨科中的常見多發病,尤其是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其發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危及患者的健康和生活。目前,臨床評估骨骼變化的重要檢測手段是骨量測定、骨轉換生化標志物檢測及骨組織形態計量學分析等;其中骨轉換生化標志物檢測在臨床診療骨質疏松和評估骨折風險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應用[7,8]。在骨基質的有機成分中,90%是由Ⅰ型膠原組成,骨基質在骨代謝過程中進行有序的合成與分解,故Ⅰ型膠原在骨中合成,同時也被分解成碎片釋放于血液中,并最終經腎臟排出。因此,臨床通過檢測骨吸收的相關指標了解骨轉換程度。有研究顯示,生理性或病理性骨吸收增強時,Ⅰ型膠原的降解也隨之升高,降解片段在血液中的水平也升高;Ⅰ型膠原分解片段是C端肽,C端肽的α-天冬氨酸可轉變成β-CTX,故臨床檢測C端肽能很好地監測骨質疏松癥或其他骨科疾病的骨吸收狀況[9,10]。
目前,骨形成的特異性標志物是骨鈣素,骨鈣素可通過負反饋機制在骨重建中發揮重要作用,很好地反映骨細胞活性。但這種混合蛋白亦可從基質中釋放于骨重建循環過程中,其血清水平應是由骨形成和骨吸收共同組成,故骨鈣素更適宜作為骨轉換的標志物。研究表明,骨鈣素水平出現異常多常見于骨質疏松、原發性或繼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中。檢測N-MID可對骨疾病再吸收治療效果起到重要作用[11-14]。骨折的愈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期間骨吸收和骨形成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骨代謝標志物水平的動態變化也隨之變化。臨床研究報道在骨折愈合的前4周,骨重吸收和骨形成的指標水平升高約20%~50%,并保持高水平半年~1年。文獻報道發現中老年人骨科手術后1周的CTX水平較術前顯著提高,提示骨吸收過程較活躍;而N-MID水平較術前顯著降低,提示骨形成過程受到抑制。
本研究納入90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檢測其骨代謝標志物指標水平的動態變化,分析其對骨折愈合的臨床影響。研究發現: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骨代謝標志物β-CTX水平呈顯著升高趨勢,但男性患者升高低于女性,且第7周時有所下降,而女性患者則反之,提示骨折愈合期骨吸收過程較活躍。N-MID水平則在第7周時明顯升高,男性患者第1周時下降,第2周開始逐漸升高,女性患者第1周時升高,第2周則下降,然后逐漸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表明老年男性和女性髖部骨折后骨代謝標志物β-CTX與N-MID水平的動態變化均具有各自的特點,但其是否能提示老年骨折的正常愈合尚需大量臨床研究觀察,與相關文獻研究不同性別的老年髖部骨折患者愈合期骨代謝標志物的變化結果相一致[15,16]。
綜上所述,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期骨代謝標志物指標具有各自不同的變化特點。
[參考文獻]
[1] 李曉玉,李新萍,劉曉艷,等.原發性骨質疏松患者椎體壓縮性骨折后股轉換生化標志物的早期變化[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5,8(4):238-239.
[2] 孟國林,唐鵬,張偉,等.長期應用雙膦酸鹽類藥物對老年性骨質疏松骨折愈合過程的影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4):681-684.
[3] 宋世鋒,林堅平,姚倫龍.骨轉換指標和骨密度預測骨折危險性的可行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2):319-321.
[4] 陳振,陳澤欽,高斌,等.丹參注射液對PILON骨折愈合及BMP-7、TGF-β1及bFGF表達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6,22(22):172-177.
[5] 孫傳興.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32.
[6] 張英.中老年人骨代謝生化標志物骨鈣素測定的臨床價值[J].慢性病學雜志,2010,12(10):1243-1244.
[7] 唐天華,譚文成,朱亞平,等.多種骨代謝生化指標聯合預測老年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風險的意義[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5,23(18):1653-1656.
[8] 池繼敏,李柷全,李秀芳,等.不同性別的老年髖部骨折愈合期骨代謝標志物的變化[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 11(11):3114-3116.
[9] 詹鵬,唐三元,楊輝,等.骨密度結合Singh指數預測老年髖部骨折風險的意義[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 20(10):900-902.
[10] Chopin F,Biver E,Funck-Brentano T,et al.Prognostic interest of bone turnovers markers in the managemen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 Joint Bone Spine,2012, 79(1):26-31.
[11] 梁寧,鄭青.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血清ADMA,SHBG,DHEAS與雌二醇水平的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 32(11):2394-2395.
[12] 楊杰.阿侖膦酸鈉聯合骨化三醇治療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的療效及對骨代謝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4):68-72.
[13] KalaiSelvi VS,Prabhu K,Ramesh M,et al.The association of serumosteocalcin with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post menopausal women[J].J Clin Diag Res,2013,7(5):814-816.
[14] 林向進,楊洋.877例髖部骨折患者發病情況及其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4,35(4):114-116.
[15] 方詩元,李磊.Singh指數在骨質疏松性髖部骨折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6,22(6):681-683.
[16] Barco CMR,Arija SM,Perez MR.Biochemical markers in osteoporosis:Usefulness in clinical practice[J].Reumatol Clin(English Edi-tion),2012,8(3):149-152.
(收稿日期: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