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靳君 姚蘭 王瑩 楊蕊
[摘要] 目的 研究護理結局分類在原發性癲癇患者自我管理狀況評價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原發性癲癇患者40例,應用第3版《護理結局分類》中“癲癇發作控制”結局評價自我管理情況,并實施整體護理干預。比較干預前后原發性癲癇患者的自我管理狀況。結果 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區域的原發性癲癇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管理狀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原發性癲癇患者干預前后疾病知識、治療和用藥依從性、自我管理狀況總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應用護理結局分類和護理干預在評價原發性癲癇患者自我管理狀況中具有較高的價值。
[關鍵詞] 原發性癲癇;自我管理狀況;護理結局分類;評價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06-015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self-management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epilepsy. Methods 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primary epilepsy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6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 Self-management condition was evaluated by application of the "seizure control" outcome in the third edition of 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 and the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implemented. The self-management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epilepsy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lf-management among different sex, age, educational level and regional primary epilepsy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P<0.05).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tal scores of disease knowledge, treatment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self-management status of primary epilepsy patients betwee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intervention (P<0.05). Conclus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self-management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epilepsy,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a high value.
[Key words] Primary epilepsy; Self-management status; Nursing outcome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癲癇是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1],相關研究報道癲癇發病率在0.6%~1.1%之間,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生活質量[2]。對癲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進行評價,并配合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其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護理結局分類為護理措施產生的護理敏感性患者結果提供了標準化的術語和度量尺度[3],有助于護理效果的評價,可促進患者心理、生理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4],通過評價原發性癲癇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管理狀況,有助于臨床治療及護理方案的選擇,本研究特將原發性癲癇患者40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40例原發性癲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24例,女16例,年齡23~66(42.43±3.47)歲。病程1~20年,平均(12.26±5.74)年。
納入標準:①經腦電圖顯示及患者表現確診為原發性癲癇的患者;②與國際抗癲癇聯盟診斷標準及分類方案相符合;③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④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排除標準:①存在語言障礙或溝通障礙的患者;②患有其他系統疾病或精神科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評價方法 ①研究工具:由神經內科從事癲癇臨床研究的主任醫師及護理專家評價第3版《護理結局分類》中有關“癲癇發作控制”具體指標的內容效度,護理結局可根據患者的自我管理狀況反映。依據護理結局分類指標中的5點式評分法將自我管理情況分為無、極少、偶爾、經常、始終,分為15個項目,總分為75分,將其修改和整合之后制成癲癇患者自我管理狀況測評問卷。通過預調查顯示,該問卷的信度為0.90,效度為0.89。問卷包括社會適應、日常生活質量水平、疾病知識、治療和用藥依從性,共15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好則分值越高。②實施方案:具體的實施操作由1名神經內科臨床護理經驗豐富專業護理人員進行。根據患者及其家屬的敘述,由專業護理人員使用癲癇患者自我管理狀況測評問卷對患者進行初評,每周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1次系統的健康教育,強化測評結果中的薄弱環節,在1個月內每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于1個月后再次對患者進行測評,以便對原發性癲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變化和整體護理措施的實施效果進行了解。
1.2.2 護理方法 ①健康教育。在1個月內,通過宣傳手冊、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宣傳原發性癲癇的基本知識、治療方案等,使患者及其家屬消除對疾病的誤區,認識到遵醫囑規范能夠對癲癇發作有效控制,并通過觀看錄像和現場演示使患者掌握應急處理癲癇發作的方法。每周組織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系統、集中的健康教育,強化對初評中得分較低項目的教育。②發放病情追蹤卡。將病情追蹤卡分發給患者及其家屬,以便對每天服用藥物名稱及劑量、擅自更改劑量、用藥后不良反應等用藥情況進行記錄,同時統計并記錄癲癇發作時的頻率、狀態和持續時間。③電話隨訪。在本次研究進行的第2個月,通過每周電話隨訪,對患者當前的治療效果和遵醫行為進行掌握,告知患者家屬應及時進行監督,若患者存在焦慮等不良情緒,則根據患者個體化的心理特征進行積極的心理開導,情況嚴重則需進行家庭訪視。④病友會。組織病友及其家屬參與病友會,每個月1次,使患者在講述抗癲癇過程中,鼓勵其他病友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便其轉歸后適應社會。
1.3觀察指標
觀察原發性癲癇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管理狀況。
1.4統計學處理
將本文數據錄入到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區域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狀況比較
干預后,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區域的原發性癲癇患者的自我管理狀況與干預前相比改善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女性的自我管理狀況評分高于男性(t=2.27,P=0.03),39歲以下的患者自我管理狀況評分較其他年齡組患者高(P<0.05),文化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患者自我管理狀況評分高于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患者(t=7.23,P=0.01),城市患者自我管理狀況評分高于農村患者(t=7.44,P=0.01)。見表1。
2.2干預前后的自我管理狀況比較
干預后原發性癲癇患者除社會適應和日常生活水平質量評分外,其他自我管理狀況項目均明顯優于干預前,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癲癇是一種腦障礙性疾病,臨床治療存在較大難度,見效慢且治療時間長[5-6],在治療過程中仍會出現反復發作的情況,在損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同時,還會使原發性癲癇患者對抗癲癇藥物的信任度降低[7],進而導致不遵醫囑用藥情況的出現,影響治療效果,使不良反應增加,出現神經系統功能異常[8]。臨床認為提高原發性癲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治療依從性是促進療效提高的關鍵[9],因此,在本次研究中,通過護理結局分類為原發性癲癇患者實施了整體護理干預。護理結局分類是護理學科的標準化語言,能夠為護理措施產生結果提供度量尺度[10]。多數原發性癲癇患者均在家中進行抗癲癇藥物治療。年輕患者由于文化水平較高,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理解能力強且容易接受[10-11],因此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高于其他年齡組患者(P<0.05)。受年齡增長、長時間使用藥物、反復發作以及社會歧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12-13],患者及其家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可能會擅自減少藥物劑量、漏服甚至停服藥物,不遵醫囑進行治療,導致病情反復發作,自我管理能力差。
本文研究數據表明,女性患者的自我管理狀況評分相對男性患者更高(P<0.05),可能與女性患者的遵醫行為較好有關;在疾病知識掌握和治療、藥物依從性方面,不同文化程度的原發性癲癇患者之間對比差異明顯,文化程度越高,對疾病知識的認知和理解能力越強(P<0.05);區域經濟水平的高低對患者獲取疾病知識的途徑存在極大的影響[14-15],城市患者與農村患者相比獲取疾病知識的途徑更多樣化,城市患者的自我管理狀況評分更高較好地證明了這一點。
在本次研究中,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區域原發性癲癇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管理狀況存在明顯差異(P<0.05),原發性癲癇患者干預后的疾病知識、治療和用藥依從性、自我管理狀況總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
綜上所述,護理結局分類適合應用并推廣于原發性癲癇患者自我管理狀況評價中,有利于療效和生活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唐珊. 護理結局分類在原發性癲癇病人自我管理狀況評價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中旬版,2015,29(12):4466-4467.
[2] 王春皎. 護理結局分類在原發性癲癇患者自我管理狀況評價中的應用效果[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21):2960-2962.
[3] 阮麗芬,周斯敏. 護理結局分類在原發性癲癇患者自我管理狀況評價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 中醫臨床研究,2016,8(12):33-35.
[4] 居玲玲,錢湘云,沈娟. 1例肝硬化嚴重低鈉血癥合并原發性癲癇患者的護理[J]. 當代臨床醫刊,2016,29(5):2570-2571.
[5] 李文蘭. 護理干預對癲癇病人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5):687-688.
[6] 程玉紅,孔悅,尤彩珠,等. 延續護理干預對癲癇術后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 23(21):2383-2385.
[7] 黃燕. 護理干預對癲癇患者自理能力和社會功能的效果分析[J]. 當代臨床醫刊,2016,29(2):1967-1968.
[8] 王影. 護理結局分類在原發性癲癇患者自我管理狀況評價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 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4):200-201.
[9] 賴利春,李情華,吳思粵,等. 腦外傷性癲癇患者的觀察及護理體會[J]. 黑龍江醫學,2013,37(6):462-463.
[10] 曾廣燦. 腦卒中后繼發癲癇患者采用優質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探析[J]. 河南醫學研究,2014,23(7):155-157.
[11] 吳艷紅. 針對性護理輔助藥物治療難治性癲癇持續狀態的效果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5):121-122.
[12] 劉春蘭,郭巧容,何小青. 疾病自我管理模式對癲癇患者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廣東醫學院學報,2014,32(3):397-398.
[13] 吳幸娜. 護理干預對癲癇患者家庭支持水平及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0):227-228.
[14] 王艷玲,申雪花,喬保俊. 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對癲癇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藥物與人,2014,27(11):22.
[15] 宋潔茹. 護理干預對癲癇患者治療依從性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傷殘醫學,2015,23(21):132-133.
(收稿日期: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