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琪+葉和煌
一、引言
為研究校園文化的教化功能,特以吉水中學為例,對吉水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內容及特色進行實地調查和分析,提出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吉水中學校園文化的建議對策。
二、調查內容
(一)建筑雕塑類
古今中外,建筑與文化息息相關。建筑以一種凝固的美來詮釋一個地域的文化,文化的滲透與滋養使得建筑在不同的時空里煥發著無限生機與活力。吉水中學的建筑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1.吉水中學圖書館。學校搬入城南開發區新校區后,在2006年8月建成一幢面積4908㎡的圖書館,并于2010年2月被江西省教育廳評為中學一級圖書館。宋玉《九辨》中言:“圓鑿而方枘兮”,圓與方本是“格格不入”的兩種事物,但吉水中學的圖書館卻完美地將圓與方結合了起來。圖書館東為圓,西為方。圓乃包容,吸納萬物,它讓每個學子在這座知識的城堡里開辟屬于自己的一片精神天地;方是方正,莊嚴肅穆,它安靜的力量讓時間都凝固下來。
2.三樂亭。吉水中學三樂亭位于吉水中學的西北方,科技樓的西側,由三個外形酷似白色大蘑菇的亭子組成,該亭的名稱取自《孟子·盡心》中的“三樂”。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一樂,是家庭圓滿之樂;二樂,是自身人格坦蕩之樂;三樂,是學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育人之樂。能得到天下的英才,啟發他們的心智,解答他們心中的各種疑惑,傳授給他們知識,健全他們的人格,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看到他們茁壯成長,并通過他們把真理傳遍天下,為社會所用,惠澤人民,這是作為教育機構的學校樹立的最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吉水中學更是將這種信念融入了建筑的命名中。
3.人物雕塑。吉水中學的雕塑以人物頭像為主,集中分布于萬里路右側花壇廣場的雕像群被稱為“鄉賢銘”,主要有歐陽修、楊萬里、解縉、文天祥、楊邦乂、鄒元標等吉水籍歷史人物。“文峰贛水,鐘靈毓秀。碩學鴻儒,鼎盛代挺。德哲俊杰,萬世稱揚。寵祀先賢,壯傳宏耀。勵志篤學,承前光后。”鄉賢銘的意義不僅在于向吉中學子展示吉水英才之風采,更在于讓莘莘學子繼承和發揚這些豪杰才俊的風茂。
(二)道路植被類
1.道路名稱及其寓意。2005年,學校建校65周年之際,學校動員全體教職工給校園內的主要道路命名,并以路牌的形式豎立在學校的主干道旁,主要有:
萬里路:校園正門(西)至教學樓前(東),取意為“紀念楊萬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鵬程萬里”。
仁文路:與萬里路相交呈“十”字形,南至假山池塘,北至科技樓西端,取意為“仁文書院,仁義文章”。
正氣路:位于教學樓與簡易操場之間,西與仁文路北端相接,東至學生宿舍樓,與修遠路相接,取意為“紀念文天祥的《正氣歌》;樹校園正氣”。
學士路:位于教學樓與圖書館、科技樓之間,西與仁文路相接,東與中平路相連,取意為“紀念解縉,學子求知”。
2.以植物園、學子林為代表的植被類。吉水中學的植物園是以“吉水縣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的學子成長林,有幾十種植物類型,是吉中學子休閑的好去處。
吉水中學的學子林由往屆畢業學子募集款項資助回饋建成,學子林的特殊存在是吉中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大特色,不僅在無形中教育吉中學子以綠色環保觀念熱愛生活,也教育吉中學子以感恩之心回報母校,回報社會
(三)標語宣傳類
1.“禮貌不用花錢,卻能夠贏得一切”“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精神成人,知識成才”等等標語在走廊隨處可見,它們不僅鼓勵學子積極樂觀、奮發向上,不斷克服前行路上的艱難險阻,永不言棄,還對學子修身養性、培養健全人格起積極作用。
2.宣傳欄。宣傳欄教育是吉水中學進行知識宣傳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學校利用宣傳欄開展防溺水、防恐、防雷擊、控煙教育宣傳,新《國家安全法》亮點解讀、江西省學校學生人身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條例等教育宣傳,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法律意識。
(四)文化活動類
1.道德講堂。道德講堂是吉水中學近年舉辦的特色文化活動,每周四晚在科技樓的階梯教室舉行,由高一、高二的各個班級輪流承辦。每次活動,由承辦班級確定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開展道德教育文化活動。除承辦班級全班學生參與外,各年級各班各派兩名代表參加聽講活動。
2.藝術節。藝術節主要內容包括書法、繪畫比賽、賀卡制作比賽及文藝匯演。藝術節內容之豐富、活動之精彩給人帶來巨大的視覺盛宴,它在豐富學生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活躍校園文化氛圍、增強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3.各類知識競賽,包括語文、歷史知識競賽,地理填圖繪圖競賽,政治答辯競賽等多種類型的競賽活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信心。
三、特色文化活動
1.廬陵士子文化對吉水中學校園文化建設之影響。古廬陵所轄地理范圍包括今天吉安市的吉水縣、安福縣、吉安縣、吉州區、青原區、峽江縣、永豐縣、新干縣等地的全部或部分區域,吉水縣古屬廬陵,是江西十大文化古縣之一,吉水文化是廬陵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廬陵士子文化對今天吉水中學文化建設影響巨大,是吉水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涵因素之一,例如吉水中學有紀念楊萬里的萬里班、萬里文學社、萬里路,有紀念文天祥《正氣歌》的正氣路等等,再如吉水中學與吉水縣文化館合作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與吉水縣博物館共建中學生德育基地,合作開展廬陵士子文化和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
2.吉水中學著力打造省級特色發展試驗學校。江西省教育廳于2016年12月將吉水中學確定為省級特色發展試驗學校,試驗方向為“中學生綜合創新教育”。吉水中學學生社團日新社團聯合會也于2016年12月被省教育廳批準為江西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培育項目,獲得省教育廳資助經費1.60萬元,標志著日新社聯的創新教育活動躋身省級教育教學成果行列,
四、總體評價
吉水中學作為全國校園文化建設百佳學校,其豐富的校園文化資源對師生員工具有積極的教化和塑造作用。吉水中學構建“平安和諧綠色書香”校園,精神文化通過物質載體表現出來,對師生起著陶冶作用,塑造師生員工的優良精神品質。吉水中學建設生態校園,將生態文明理念傳遞給師生,把師生教化成富有生態文明氣質和品格的人。吉水中學融合傳統文化氣息,將四百多年的“仁文書院”精神及宋明時期的廬陵士子精神傳播給莘莘學子,給讓廬陵文化注入了時代生機。
五、相關建議
吉水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同時也存在著需要進一步提升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需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的教化功能。例如目前吉水中學圖書館對學生只開放一樓的自習大廳和教室,二樓的學生閱覽室,而三樓的許多閱覽室不對外開放,且諸如《吉水中學校志》等書籍被“束之高閣”,圖書館作為學生課外閱讀、自主學習場所的功能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要讓校園文化的教化功能更突出,讓教育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服務就必須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和開發圖書館、運動場、音體美教室等校園文化活動場所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功能。
2.需進一步擴大校園文化教育的受眾群體。雖然學校煞費苦心為校園各處道路命名,但仍有許多學生并不了解也不關心這些名字背后的深刻寓意和內涵。對此,需要學校加強宣傳教育活動,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讓學生對校園文化建設有更深入的了解。
3.需進一步挖掘“仁文書院”的歷史文化底蘊。“吉水書院天下第二”,而“仁文書院”又是吉水書院之冠,明時學者紛紛在此執教,最有名的就是書院創辦者、明中后期著名理學家、東林黨三君之一的鄒元標,王陽明親手為仁文書院書寫了“文章節義之邦”橫匾。鄒元標在創建仁文書院時,親自取名為“仁文”,寓意吉水自古多仁義之士。但是,吉水中學目前未重視自身歷史文化底蘊的挖掘,建議吉水中學深入挖掘其前身“仁文書院”的教育理念,以及鄒元標等士子的個人精神品質,深入論證仁文書院與吉水中學之淵源關系。今天的吉水中學,需要在“仁義”“文章”熏陶下育人、教書,在承襲古人智慧基礎上,深入融合吉水中學本身特有的歷史文化底蘊于校園文化建設中。為此,不僅需要加強對仁文書院辦學義理的延伸,加強對本校師生的宣傳力度,強化本校師生心理文化認同感,而且需加強對外宣傳力度,打造出吉水特色、吉水中學獨有的校園文化品牌:仁文書院精神。
4.需進一步拓寬校園文化建設的視野。在吉水中學門口、萬里大道正中豎立的碑石上,刻著鄧小平同志的教育箴言: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吉水中學的校園文化建設,在視野的寬度和廣度上需要與時俱進。吉水縣地處江西中部,資源相對有限,在升學教育和考試教育的環境下,學生過于關注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難免會弱化對校園文化建設和精神修養層面的認知。
校領導層面應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視野廣度和深度重要性的認識,制定可促進吉水中學校園文化建設視野的可行性方案。其次,可誠邀眾多游學在外的吉水中學學子回母校,為師生拓展視野。(作者單位:江西省吉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