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麗
新課改背景下,問題教學法被廣泛應用到當前各個學科中。問題教學法通過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相關問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主動思考、自主分析形成理解問題的能力,這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有重要意義,并且能夠切實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問題設計具有啟發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問題化教學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需要教師根據課程的實際內容,設計具有強烈啟發性的問題,這樣做的目的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提升。在語文啟發性問題的設計上,教師應從文章中挖掘知識探究點,并且問題還應層層遞進,由簡到難,通過學生順次的解決,逐漸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
如在教學初中語文魯迅先生的《孔乙己》這一文章時,啟發性問題可以通過三個不同層次的提問來展示,如在第一個層次的問題設計上,可以設計為“從哪些語句中可以看出這個場所的勢利與冷酷?”然后第三個層次的問題是“問題深刻揭露了什么問題?文中反映了主人公怎樣的思想性格?”三個問題環環相扣,保證問題之間有著非常明確的邏輯關系,前面的問題應作為后面問題的鋪墊,而中間的問題則為最后問題的延伸提供有利條件,在本次所涉及的三個不同層次的問題中,可以發現三個問題在側重點上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樣做的目的是訓練學生不同的能力,比如第一個問題主要訓練學生歸納的能力,第二個問題主要訓練學生分析能力,而第三個問題則主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拓展能力。通過次來啟發性問題的設計,學生能夠在一節語文課堂中受益匪淺,對課文獲得由淺入深的理解。
二、創設與文章內容相應的知識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索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設置有效的問題情境,往往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并且使學生從現實生活著手,對問題獲得更加深刻的認識。因此,在具體的問題情境設計上,教師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相對真實的情境,比如可以通過播放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影像資料,讓學生使用情境模擬的方式來還原文章情境,這樣使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能夠深刻的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具體內容,從而獲得獨到的理解。
比如,在教學《皇帝的新裝》這一語文課程上,情境的在現可以通過學生角色扮演來完成,根據文章的內容以及出場任務,分別由學生扮演皇帝、兩個騙子、大臣以及民眾。當然,學生也不是單純地進行角色扮演,在分布情境角色任務前,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探究性的問題,如“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皇帝的無知?”“文章的點睛之筆在哪里?”“文章要表達何種思想及觀念?”通過學生的扮演,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的知識內容,并且積極主動的探討文章思想感情。此外,教師還可以以視頻播放的方式來播放與文章相關的動漫,以激起學生的興趣,并且使學生在觀看過程中抓住文章的重點,獲得更加準確的理解。
三、提問應用針對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益
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問在課堂中占據很大的比重,為了提高教師提問的質量,在問題的設計上應有較高的針對性,以便學生進行合理的思考、探究與學習。具體操作上,教師應擯棄一些不必要的提問,設計一些有深度、有拓展意義的問題,在新課開始前,要求教師用通過多種渠道去收集與文章內容相關的資料,針對課文的具體內容提出問題,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初中語文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涉及有針對性的問題,使問題與文章內容練習緊密,比如在課程引導環節,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說說你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有哪些有趣的事情?”然后教師再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魯迅先生的童年中,以文章內容為提問的依據,比如在魯迅先生進入到三味書屋學習后,讓學生結合魯迅先生所描述自己學習的情境,使同學們結合自己剛上學那時候的心情,表達一下當時內心感受。通過以文章描寫時間為主線的提問方式,讓學生不斷結合自身的經歷去體味文章,讓學生感同身受,并且也使學生減少對語文知識講解的抵觸,帶著一種探索的心情去學習文章,通過文章知識內容的熏陶,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不斷提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對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能力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對語文問題的設計,綜合課程的實際內容以及學生理解能力的特點,設計一些層次性、針對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內容,并且通過構建相應的知識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作者單位:江西省玉山縣南山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