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雄
探究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是教師長期追求的目標。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出現諸多缺陷,不適應新時期數學教學的需要。因此,要積極探尋更具創新、更有效的教學辦法,讓小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內容不再死板僵硬。小學時期是一個學生成長學習的開始階段,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鍛煉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概念是數學體系的基本,完善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抓好概念教學是重中之重。小學數學概念是各個單元和各個章節學習的重難點,也是深入學習的基礎。例如,加減乘除、數比方程、三角形、可能性等都是小學數學中常用的概念,這些概念對于進一步學習數學知識是必不可少的。
一、創新課堂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數學概念教學首先就是要引入概念,是否能巧妙而恰當地引入所需的數學概念,對于接下來的數學課程教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先行組織者”教學策略的提出者奧蘇伯爾認為,設計教學環節一開始就要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準備。當前,學術界關于課堂導入階段的教學方法,主要包含舊知識導入法、問題導入法、思維導入法、聯系生活經驗導入法。大多數的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都開始采用形式大膽、內容創新、引人入勝等導入形式,使學生能夠隨著教師的導入跟著課程進度,深入學習知識、接受知識。如教師在講授“因數和倍數”時,一反傳統,采用思維導入法,在課前提出兩個概念,什么是因數和倍數?它們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呢?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在閱讀中進行思考,發散思維。學生先學會容易掌握的知識,然后對有難度的知識進行發散思維,提出自己的問題。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閱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思維能力十分有效。學生緊跟問題,閱讀課本,自主學習,進而發散思維的模式,在實踐教學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再如“鈍角和銳角”是對角的基本認識的一堂數學概念課,在學習“銳角和鈍角”的概念時,教師可以用“畫角”的方式導入課程,讓學生畫各式各樣的角,通過辨別,初步認識“銳角和鈍角”,教師再對“銳角和鈍角”的概念進行詳細解釋,再進行鞏固,學生就能夠更好地了解“銳角和鈍角”的概念,也能夠進一步學習“角”這一知識點。
二、強化實踐教學
目前大部分學校在小學概念課的教學中,很少采用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討論等方式。教師在教授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時,可以用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動動手,親身實踐,以此來了解這一概念。教師可以拿出若干氣球,“把4個紅氣球看作2份,綠氣球有這樣的6份,所以綠氣球的數量是紅氣球的3倍。”學生通過對這些氣球的直觀計數,可以較清晰地認識“倍”這一概念。這樣一來,學生既能夠對“倍”這一概念有更加深入的認識,也能為學生積累一些的實踐經驗。例如,教師在講授人教版四年級數學“分數與除法”的概念時,教師通過讓學生動手剪圓片、拼圓片,了解圓平分四分為1/4,那么,學生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課本上敘述的“1÷4=1/4”這一概念。只有讓學生根據活動構建出操作流程、得出結論,才能使學生在見到其他類似數學概念或數學題時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三、正確解讀概念
人教版新課標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是基于對教材的正確解讀。每個版本的教材編委都有自己的教材設計思路和理念,需要每一名教師精心鉆研,才能正確解讀教材。數學概念所反映的是最本質的屬性,但學生在學習中還應注意許多性質、定理、推論等這些概念的外延,這就需要對教材進行正確的解讀。比如教師在教授“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時,定義為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但是在解讀“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時,包括“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兩組對邊分別相等和兩組對角分別相等對角線互相平分。對邊的平行程度和長度、對角的大小以及對角線的平分程度”都是判定“平行四邊形”概念的重要依據,教師在授課中要正確解讀,既要保證講的全面,又要保證用詞準確。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對概念的分類總結,講授概念的整體聯系、教學體系,幫助學生學習數學概念,增強應用概念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概念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高度重視。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提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水平,為學生的數學概念學習和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探究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策略,為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提出更有效的方法。(作者單位:江西省修水縣全豐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