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丹清
內(nèi)容摘要: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翻譯部分由單句漢譯英調(diào)整為段落漢譯英,對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本文從考生需求出發(fā)分析了幾種常用的翻譯策略在這一題型中的應用。
關鍵詞:四級翻譯;策略
自2013年12月考次起,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翻譯部分由單句漢譯英調(diào)整為段落漢譯英。考查的重點雖然相應地由對詞組、句型的考查轉為對整體理解篇章及語言運用能力的考查,對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本文從考生需求出發(fā)分析了幾種常用的翻譯策略在這一題型中的應用
一、直譯與意譯
對于直譯和意譯,我們很難說孰優(yōu)孰劣。直譯既忠實原文內(nèi)容,又符合原文的結構形式;意譯在忠實原文內(nèi)容的前提下,擺脫原文結構的束縛,使譯文符合目的語的規(guī)范。當然,“直譯”不等于“死譯”,“意譯”也不等于“亂譯”。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往往需要把二者結合起來使用。
原文:很多年輕人想要通過旅行體驗不同的文化、豐富知識、拓寬視野。(2014年12月)
譯文:Many young peoplewant to experience different cul-tures,enrich their knowledge,and broaden their horizonthrough travel。
原文中三個動賓結構并列,結構整齊,在譯文中也采用了同樣的結構,既傳達了原文的意思,有保留了原文的結構。
原文:該比例在所有核國家中居第30位,幾乎是最低的。(2014年6月)
譯文:The proportion ranks30th among all countries pos-sessing nuclear energy,which isalmost the lowest。原文中“核國家”不采用直譯而是意譯為countries possessing nuclearenergy,表達更規(guī)范。
二、詞類轉換法
英漢兩種語言在語法、表達方式等多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由此也導致了對于詞類的不同使用方式和使用習慣。為了使譯文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我們需要靈活運用詞類轉換策略來完成翻譯。
原文:大熊貓是一種溫順的動物,長著獨特的黑白皮毛。(2014年12月)
譯文:The gaint panda is akind of docile animal with u-nique black and white fur。
相對于英語而言,漢語中動詞使用較為頻繁,而且既沒有人稱和時態(tài)的變化,也沒有謂語動詞和非謂語動詞之分。在翻譯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根據(jù)英語的習慣將漢語中的動詞轉換成其他詞類。在此例中,譯文用is作為謂語動詞,“長著”譯為with,這樣更符合英語表達習慣。
三、語態(tài)轉換法
漢語句子重意義和功能;語法呈隱含性,它的語法標志如時態(tài)、語態(tài)、
語氣等都是包含在句子中間,需要去判斷。而英語重形式,時態(tài)、語態(tài)、語氣等都有明顯的標志。
原文:中國南方大多種植水稻。(2015年6月)
譯文:Rice is grown inmost areas of northern of Chi-na。
原文中的主語雖然缺失但仍能表意,在漢譯英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注重形式。譯文用rice作主語,符合英語表達習慣。
四、語序調(diào)整法
漢語中狀語的位置較靈活,而英語較固定,一般置于句末。例如:“中國其他地區(qū)的著名景點和歷史名勝”譯為“the famous scenicspots and historical resorts inother parts nf China”。又如:
原文:在中外游客眼中,這個古鎮(zhèn)被視為愛情和浪漫的天堂。(2015年12月)
譯文:This ancient towm isregarded as the paradise nf loveand romance in the eyes ofboth Chinese and foreign visitors,
從動詞的角度看,漢語按照動作的先后順序敘事;英語則有所不同。
原文:中國結…經(jīng)過數(shù)百年不斷的改進,已經(jīng)成為一種優(yōu)雅多彩的藝術和工藝。(2013年12月)
譯文:The Chinese knot,…h(huán)as become an elegant andcolorful art and craft over hun-dreds of years impr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