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華
內容摘要:高考的導向性制約著高中作文教學。高考作文指導、檢驗和推動高中作文教學的發展。如何使高考作文更好的指導我們平時的作文教學,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內容。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作者提出了在作文教學中,接受教學新理念、探索高效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計劃性、強化思辨能力等方法,在高中作文教學的實踐中發展完善高考作文”
關鍵詞:高考作文;高中作文教學;新理念;計劃性;思辨能力
作文是學生運用文字記錄生活、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高中作文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項內容。高考作文是一種帶有選拔性質的考場作文,肩負選拔、甄別人才的重任,是一種特殊的作文形式,是全體高中畢業生為升學而進行的一種非常態寫作。前者側重于訓練與實際應用,后者側重于檢驗檢測,高考作文的實質就是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作文水平的測量和評價,兩者并不矛盾。只有扎扎實實做好高中作文,才會有優秀的高考作文。高考作文既是一種實際生活的體現,又是一種寫作技巧的運用。高考是一種選拔性考試,它不同于高中階段的任何一次測試。高考作文是學生寫作水平的一種體現,一方面有制約性,同時也有公正性。但是,要表達一個清晰的主題,要有明確的思路又不乏流暢的語言,在這一點看來,高考作文與高中作文的要求又是一致的。有些文章片面夸大了高考作文要求對學生的制約性,殊不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試想,一篇毫無構思章法且語無倫次的作文,如何能稱之為文章。
總的說來,高考作文與高中作文教學關系密切。如果說高中作文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完成作文的過程,那么高考作文就是學生完成作文的結果,是更高級的作文形式。這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方面,高考作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其作文能力的平臺。學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展示自己的創造力、分析力以及采用各種方式方法謀篇布局的能力;另一方面,高考作文是對高中作文教學目標的總檢測,也是對高中階段作文教學成績的總評價,也就說考的是學生,查的是教師;再一方面就應該是高考作文的導向性。之所以產生所謂導向性,是因為高考作文具有的權威性,給高中作文教學樹起了一面旗幟,指導并制約著中學作文教學的發展方向。毋庸置疑,不管高中作文教學怎樣定位,力求在高考作文中獲得滿分或者高分是當下高中作文教學的目標之一。
既然高考自身的性質決定了它的指揮棒的作用,接下來我們要探討的就是如何要讓指揮棒真正地發揮它的指揮作用,使高考作文更好的指導我們平時的作文教學。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接受作文教學新理念
作文無非是把自己的一段經歷、一些想法、一點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
但每年約有2%的考生因作文寫不好而落榜,我們不得不在作文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上去尋找原因。
用什么樣的教學觀念指導作文教學,就會有什么樣的結果。不可否認,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是慢工細活,不可能立竿見影。高中教學的功利性制約了作文教學的良性發展,致使作文教學時間難以保證,師生投入極為有限。作文教學的改革問題,首先是一個觀念的問題。作文教學的觀念不改變,所有的施教手段都有可能成為空談。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首先要轉變這種落后觀念,從思想上重視作文教學,重視作文訓練與指導;系統地學習寫作理論,多寫多練,努力提高自身寫作水平。
改進作文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多學習借鑒別人的先進經驗和教學理念。通過學習國內外教學理論,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和別人的經驗教訓,歸納了三種教學觀念。一是作文教學要以人為本,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二是教師應該是一個文學的愛好者和一個作文教學的研究者。教師要有效地指導學生作文,自己就要像作家一樣熱愛寫作,研究寫作,并且進行寫作的實踐。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指導學生才會高屋建瓴、得心應手。這也就是所謂教師是作家的教學觀念。國外教育家提倡教師拿起筆來寫,為了提高教師的寫作水平,一些國家提倡教師的終身學習、不斷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三是實用性與文學性并重的教學觀念。前者是基于對作文的社會實用性功能的認識,后者是基于對作文的審美性功能的認識。我國作文教學長期以來受高考的影響,重視文學性,忽視實用性。無怪乎現在許多本科生、研究生的畢業論文中錯別字連篇,甚至連篇實驗報告也表達不清楚。四是生活作文的教學觀念。葉圣陶曾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加強作文與生活的聯結,鼓勵學生積極投入生活,深人生活,再現生活,寫出充滿激情與真誠的文章。
二、積極探索高效可行的教學方法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作文教學中,怎樣才能把學生領進門?怎樣才能卓有成效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這是語文教師必須回答、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雖說教無定法,但作文教學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遵循科學有效的方法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事半功倍。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漸漸地摸索到了一點規律,找到了一套適合我校學生的作文教學模式:討論一寫作一互評一修改一發表。第一階段是學生先就給出的幾個作文題目進行討論,明確選什么題目,寫什么內容,用什么方法,想表達什么情感。作文完成后是學生互評階段。互評給學生提供了對自己的作文重新認識的機會,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學會修改作文。學生下次作文時,就會注意這些問題。無形中提高了作文能力。只是很多學校都是一次作文后要等兩星期后的下一次作文課時才進行評改,時間久了,學生自己對所寫的內容都淡忘了,評改效果當然就大打折扣,所以作文的評改一定要及時。文章不厭千回改,講評后的再修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講評之后,學生往往都頗有心得,躍躍欲試,趁熱打鐵的再修改會使學生在二次作文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修改過后,進入最后一個階段,選擇幾篇較好的作文打印出來分發給全體同學作為范例加以宣傳,對于作者是一個很好的激勵,對于其他的同學也是很好的借鑒。整個過程下來,學生們能有一些實實在在的收獲,真切感受到自己作文水平的提高;教師也能體會到教學相長的樂趣。
另外,我想重點說說作文評改的問題。陳舊的作文評改方式往往讓語文老師叫苦不迭,學生又無甚所獲,對此我很有些體會。學生互評的方式既調動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又把教師從沉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來,很受師生的歡迎。但有些時候由于教師操作不當,會使之流于形式,達不到應有的效果。作文評改一定要規范,教師要掌控好課堂,不能放任自流。學生互評我一般是采用兩種方式,一是本班同學互評,另一種是兩個班交叉互評。互評課就近前后四人一組,隨機分四篇作文;四人交換批閱,每人都要看完四篇,看作文時要隨手劃出文中的錯別字和錯用的詞句;待都閱完后,四人討論得出綜合意見,請寫字好的同學把集體的評語寫在作文本上,以便作者能得到及時具體的反饋(在此期間,教師抽查小組評閱情況一。然后各小組推薦優秀作文,組織全班同學共同欣賞;由作者談寫作的心得體會;大家自由發言,對批改意見進行補充、修正: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講透存在的問題,做到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提高作文教學計劃性,增強作文訓練系統性
高中作文教學苦于沒有配套的教材,有些師生覺得訓練無從下手,這是導致作文教學缺乏計劃性、系統性的重要原因。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進行系統的作文訓練,作文教學一定要有計劃性,要制定明確的作文教學計劃,寫好作文教案。高中作文教學要有一個三年的整體目標,同時每學年、每學期乃至每單元都要有明確的分目標,這些目標環環相扣,讓學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提高過程。
我在作文教學中采用的是按文體劃分的文體訓練計劃,關于文體訓練系統就是根據教學大綱和現行教材的編排體例,根據由淺入深的原則確定每個年級的重點。在整個訓練計劃中始終把寫作基本能力訓練置于突出地位,重點訓練構段、謀篇和立意能力。因為學生在初中階段訓練最多的是記敘文,所以高中一年級重點訓練學生寫復雜的記敘文。第一學期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積累素材;第二學期訓練構思及多種表達方法的運用,要教會學生寫出事件的波瀾和細節,能綜合運用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高中二年級重點訓練學生寫議論文,同時兼顧說明文及其他。高三年級主要是進行各類文體的綜合訓練。第一學期著重審題能力和寫作基本套路的訓練,通過訓練讓學生達到基礎等級;第二學期著重就作文的發展等級進行訓練,在強調文章內容深刻、豐富的基礎土,著力抓創新和有文采這兩點。這種訓練順序由簡單到復雜、由淺顯到深刻、由部分到整體,符合寫作規律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同時作文訓練還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結合教材單元設計科學有序地進行。
另外,寫作水平的提高必須要有一定量的積累,僅憑兩周一次的課堂作文是遠遠不夠的,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梯度的增加課外練筆。課外練筆是作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堂作文教學必要的補充和延伸。課外練筆可以分塊進行,如劃分為思想感情、寫作知識、思維能力、語言表達等幾個板塊,分階段進行。從我和同事們多年的教學實踐來看,文體訓練系統是比較實用和見效的一種高中作文教學訓練計劃體系。
四、強化思辨能力。賦予作文思想
思想深刻在高考作文閱卷標準的發展等級里排在第一位,從高中生的年齡心理、知識能力和思想認識的發展規律以及社會的需要考慮,高中作文教學要強化高中學生的邏輯思維,教會他們獨立審慎的思考。
國外課程學家都把思維訓練作為作文教學最重要的內容。韓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需要有邏輯性又有創造性思考力、合情合理的判斷力和問題解決力的高等精神能力。在美國,非常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思維訓練在作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傳統的作文訓練偏重培養寫作技能,而忽視思維能力的發展,因而不可能從根本上提高寫作質量。學生要寫好作文,首先要學會獨立的思考,教師要訓練他們成為思想者,這就是學生是思想者的教學觀念。
一篇好作文首先應該是有思想的作文。作文要有思想深度,對一些問題的思考就不能淺嘗輒止。培養思想者的基礎工作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思想認識的指導,引導學生從五彩繽紛、光怪陸離的社會中,體會到別人體會不到的東西;不拘泥于己有的固定模式或他人的見解,用真正屬于自己的眼光去捕捉現實生活中最普通最細微的點滴,勇于質疑,自覺探索,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在作文訓練過程中運用辯證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加強多角度思維訓練,使思辨更具全面性;加強聯想思維訓練,使思辨更具廣闊性;加強比較思維訓練,使思辨更具深刻性;加強逆向思維訓練,使思辨更具創造性。要讓學生在寫作中學會思考,享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