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霞
內容摘要:讀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常說:“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但是,真正讀書并從中有所獲的人少之又少。文學名著是好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文學名著的類別和特點說起,詳盡闡釋了文學名著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希望可以對讀者有所啟發。
關鍵詞:文學名著;語文學習;地位分析
物質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今時代,日?;顒泳哂忻黠@地功利心。單純追求內心寧靜和真實自我的時間越來越少,逐漸模糊了自己生活的方向和初心。如此背景中,語文學習的功利性也十分顯著。學校、教師、學生的關注點和學習思路更加側重于成績分數,甚至不斷強化固定地解題思路,讓學生在“保險箱”里開展學習。這樣的教學忽視了讀書的作用,降低了文學名著在語文學習中的功能,影響到學生的長期發展。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和調查發現,文學名著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語文素養,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由此,對文學名著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進行了深入地研究。
一、文學名著的類別和特點
文學名著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包括小說、戲劇、文論、語錄四大類。小說以其豐富的故事內容、鮮明的人物特點以及廣為流傳的經典語句而被大家熟知,例如:《三國演義》。戲劇由西歐傳人中國,通過一幕幕的故事情節、環境變化、人物語言體會其中的情感,例如:《雷雨》。文論比較深奧,不易讀懂,包含著深刻的論證思想,例如《談美》。語錄更加日常化,主要指文言文經典著作和詩歌選集,例如《三字經》。這些都屬于文學名著的范疇,對情感世界、是非觀念、分析能力等會產生持久性影響,使得學生站在更加的層次和角度理解和處理問題。
文學名著的特點可以從三個層面進行分析。首先,具有較高文采。無論是哪種文學形式,文章的用詞和布局都具有較強的語言美感,長時間閱讀這些文章會增加頭腦的靈活程度;其次,具有哲理。從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到魯迅的選文集,每篇文章都有著超出文本表面的含義、思想和哲理,令人深思;最后,具有邏輯性。在讀名著的過程中,讀者會漸人書中佳境,與書中的人物、主人公或者場景融為一起,一同體驗書中的世界。文學名著或長或短,或復雜或簡單,但他們都發揮著指引學生思考,擴展思想情感的作用,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二、文學名著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
1)豐富文學素材,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閱讀文學名著是啟發學生文學思維,改變個人語言表達和使用習慣的有效方法。課文學習、閱讀講解、古文分析等學習環節具有明確地目的性,文學美和語言美被忽略掉,使得整個學習過程枯燥乏味。而文學名著的學習和閱讀與語文教學恰恰相反,注重對語言美的品析,將個人情感與文章內容緊緊聯系在一起,情不自禁地積累下新的語言表達方式,從而提升個人的寫作水準。例如:在《史記》中,楚軍戰士被塑造為頂天立地的大好男兒形象。原文中:“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兩個“無不”成為贊許楚軍英雄氣概的最佳描述,也讓讀者對當時戰爭場面進行無限遐想。從文學名著中獲得的語言美積累到一定程度便可以提升個人語言表達的能力。
2)提高閱讀文章的分析能力,整體意識更強
文學名著的閱讀鍛煉著學生理解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下的故事,增強著學生的適應能力,尤其是長篇故事。文學名著的閱讀使得學生不自覺地去分析文本,分析前后之間的關聯,極大地鍛煉了大腦的閱讀節奏。經過一段時間的閱讀之后,學生會在認知文章的寫作思路和手法方面積累下經驗,從而表現出較強的分析能力。學生對閱讀文章內容在大腦中的記憶時間、分析能力、前后關聯意識都可以在文學名著閱讀中得到極好鍛煉。經過調查發現,時常讀文學名著的同學語言的理解速度以及對文章整體的認識效果都比較優秀,其語文成績也比較突出。因此,閱讀文學名著對學生分析文章,培養整體理解意識具有積極作用。
3)豐富內心情感世界,完善學生人格
從長遠角度看,語文教學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語言交流工具,還包括思想認知和價值觀念。文學名著向外傳播正能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地價值觀,追求積極、健康的生活。閱讀這些名著可以大大豐富情感世界,采用更加人性化、情感化的方式處理問題,調節個人情緒。與此同時,語文教學中明確提出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由此可知,二者的情感目標是一致的。因此,閱讀文學名著是幫助語文教學高質量的完成情感目標的可行方法,有助于學生埋下充滿陽光和美好人性的智慧,選擇過有意義的人生。
文學名著是學生跨越地區和時間限制,領略古今中外文化的重要環節,是豐富語文素材,提升學生文學涵養不可缺少的步驟。文學名著在培養學生語言運用層面、分析文章層面和情感教育層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語文教學可以從文學名著人手,打破成績決定一切的觀念,帶領學生徜徉在文學海洋中,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