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姿穎
內容摘要:《達洛衛夫人》是弗吉尼亞·伍爾夫的意識流代表作之一,本文通過淺析小說中的主要人物角色,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意圖,從而達到理解與鑒賞的目的。
關鍵詞:達洛衛夫人;意識流;女權
一、弗吉尼亞·伍爾夫和她的主要作品 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作品包括眾多類別,有小說、傳記、批評散文及評論文章等,其作品主要圍繞現代主義和女權主義。伍爾夫的寫作風格打破了傳統的小說寫作慣例,她認為作者應該是自由的,不拘泥與情節,不刻意描述悲喜離合。無論人們如何解讀伍爾夫的作品,她的寫作成就集中體現在她在事業中期所創作的實驗小說,其中最主要的三部小說分別為《達洛衛夫人》、《到燈塔去》和《海浪》。直至1925年,伍爾夫確立了自己的創作風格,對新的寫作技能駕輕就熟。她的寫作方法具有一種獨到的詩意性,其故事內容皆來自于對人類意識的探索與思考。 二、《達洛衛夫人》概述
《達洛衛夫人》描寫了一位國會議員的妻子——克拉麗莎·達洛衛在1923年7月某一天的生活。由達洛衛夫人作為主角,她的生日派對作為背景,該作品刻畫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格形象。
第一個人物形象是代表上流社會的布拉德肖醫生,而第二個人物形象則是出身貧寒的賽普迪莫斯。故事生動描繪了形形色色的上流社會人士以及下層社會的痛苦掙扎。小說以賽普迪莫斯的自殺悲劇收場。很多人認為,在這部短片小說中,伍爾夫通過描寫達洛衛夫人的一天來撰寫她的一生。因此,讀者可以盡情的品味意識流的各種特征以及小說中所富含的深刻的社會意義。 三、《達洛衛夫人》中的人物與形象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 《達洛衛夫人》是一部沒有情節的小說。伍爾夫沒有通過創作人物之間的戲劇故事來推動小說的發展,而是隨著一天中時間的流逝鋪展她的敘述。這本小說包含了一個角色到另一個角色的移動,或者說是人物內心感受的轉換。 克拉麗莎·達洛衛一開始似乎是一個忙于日常瑣事的完美形象:為自己的生日派對訂花、修補裙子、購物等等。然而事實上,她已經處于生活的臨界點。她51歲了,是一位生活富足的國會議員的妻子,剛剛大病初愈。她意識到,她丈夫并不太把她放在心上;他每天奔波于倫敦,出席各種會議,參加各式午宴;而且她與女兒伊麗莎白的關系也不好;她羨慕勇敢的貝克斯柏娜福太太;她時不時的擔心今天的晚宴能否成功;她想著自己時隔五年,剛從倫敦回來的的老朋友彼得·沃爾什。 克拉麗莎的故事和想法與賽普迪莫斯·史密斯的活動和心境交相輝映。達洛衛夫人的生活重心與被戰爭摧殘的賽普迪莫斯的瘋狂心境始終保持著鮮明的對比。有評論家認為,賽普迪莫斯的故事和出現折損了達洛衛夫人光鮮優越的生活圈。戰爭對于她周圍的人來說是遙遠的,甚至與他們毫不相干。達洛衛夫人脆弱的心靈被富足的生活呵護著,被丈夫和醫生悉心的保護著。而對于賽普迪莫斯來說,他的醫生讓他振作起來,告訴自己的妻子自己想死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當他的醫生布拉德肖去看他,打算將他送到鄉下去修養時,賽普迪莫斯卻從窗口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布拉德肖被看做是克拉麗莎和賽普迪莫斯之間的紐帶。他的出現總讓人感到不安。他自學成才,但又被物欲橫流的價值觀所左右。伍爾夫將他定位成一個死亡代言人。在伍爾夫筆下,瘋狂就是與人、與事、與世間萬物的隔離。布拉德肖自大、武斷,譴責所有與其價值觀相背離的人。他出席達洛衛夫人的晚宴,還說出了賽普迪莫斯自殺的事情,震驚了所有人。克拉麗莎認為他毀了一切,因為他將死亡帶到了她的晚宴上。故事的結尾,克拉麗莎在稍作整頓后,又再次站在了高高的樓梯階上。
四、總結
伍爾夫通過描寫達洛衛夫人的一天反映出的其實是整個英國社會當時的現狀對于《達洛衛夫人》的鑒賞應該著重其社會和歷史維度。要更多的關注之前被忽視的諷刺意味以及階級和性別的意識流。《達洛衛夫人》已被視為一部經典之作,更與其它現代主義作品保持著很好的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