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院征
摘要: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建設一直都是一個難點,本文從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建設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和難點出發,并針對這些問題和難點,分別有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對策,為實踐中的內部控制建設提供理論上的科學指導。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對策
自2012年財政部頒發了《行政事業位內控控制規范(試行)》相關文件后,各行政事業單位也開始了積極的響應和貫徹,紛紛在內部開展了相應的內部動員和工作部署,但是通過本研究的走訪和實地觀察,發現在實踐中行政事業單位在內部控制建設仍然存在著這樣和那樣的阻力和問題。本文從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部分人員不能正確的理解內部控制、沒有擔起應當擔起的責任、用于推動內部建設的人員數量不夠、人員的積極主動性不高。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一、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人員不能夠正確理解內部控制的含義
內部控制的建設在國外其實已經有了不短的一段歷史,甚至有人根據其發展總結出了三個主要的發展階段,讓內部控制的發展逐漸變得規范化和成熟化已經成了全球行政類單位之間的一種共識。但是在國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并不重視內部控制的建設和發展事業,認為內部控制其實就是要建立內部的制度,實現規范的管理和制度的管理而已,但是談到為何要建立內部控制,人員和建設內部控制,建設了之后如何對內部控制的成果進行評價,很多的行政事業單位相關人員是一頭霧水的,這對于正確的開展內部控制建設十分不利,對于內部控制建設的含義弄不通、不僅在建立上出現一定的困難,在建設之后的內控體系也是缺乏一定合理性和科學性的,導致內部控制建設偏離了其原有軌道。
(二)不能正確認識內部控制建設的應負責任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不能正確認識內部控制建設應負責任體現在人員的主動意識、部門單位的分工上,在《行政事業位內控控制規范(試行)》中明確規定了單位的負責人即內部控制的負責人,內控的建設不僅包括單位的層面,還包括了業務層面。但是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看到此規范是由財政部門頒布之后,誤以為這就只是財務方面的事情而已,單位負責人的主要任務是起監督督查的作用,而其他員工更是認為內部控制建設與己無關,這就大錯特錯了,內部控制的建設不單單只是財務方面的任務而已,這是一項要求全體員工都積極參與,而單位的負責人起帶頭作用的一項大工程。有些行政事業單位就沒有清楚認識到這個問題,導致本單位的財務人員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與其他的員工進行交談,這樣會大大的降低內部控制建設的進度,也容易挫傷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內部控制的建設和推行都十分的艱難。
(三)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人員不足
內部控制要求對所有的主要經濟活動進行風險識別和評估,找出主要的風險源,并對其做出相應的措施,在此前提上建立和完善制度。內部控制的復雜性要求了從事內部控制的相關人員必須有一定的財務或會計專業背景,才能夠勝任這份工作,同時因為內部控制不只涉及到了財會的部分,還涉及其他的部門和專業,因此還要求從業人員有相當的綜合素質。在當前的行政事業單位中,從事內部控制建設的人員通常都是財務人員,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本身的業務水平就是參差不齊的,而且人員常年處于緊缺的狀態,而了解內部控制的財務人員更是少之又少,在這種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建設就不能夠得到質量的保障。在我國特殊的行政事業單位環境下,內部控制主要的導向為風險管控,識別風險和評估風險更是一項基礎的工作,準確的識別風險、科學的評估風險,才能夠找出對應的風險應對策略,并同時快速的制定出相應的管控制度。然而現實是殘酷的,當前的行政事業單位內能夠勝任此項工作的財務人員并不多見,這讓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建設愈發的困難了起來。
(四)不能夠主動的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建設
通過對內控建設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行政單位不能夠及時主動的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主要有兩點原因。其一是因為內部控制損害的是部分在單位中橫行霸道的人的私利,內部控制的建設本質是為了制約行政權力的使用,不讓私人權利凌駕于制度之上,最終達到服務大眾的最終目的,可是行政事業單位中存在部分利益群體認為內部控制的建設實際上是在損害他們的已有權利,在內部控制的建設上不僅不積極主動,還會故意拖緩;其二是公共資金的主要服務方是社會大眾,而行政事業單位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只是一個代理人,作為一個代理人,行政事業單位就沒有社會大眾那么主動了,而且單位只是遵守上級給予的預算來執行任務,沒有內控建設的主動權。
二、針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問題的相應對策
(一)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加大宣傳
真正推動內部控制建設的是基層人員,對于當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相關人員不能夠真正的了解內控建設的內涵這種情況對更好的推動內部控制建設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相關的人員進行廣泛的宣傳和對他們進行培訓。宣傳和培訓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宣傳主要是由財政部門來進行的,要做到分級規劃,主要針對那些行政事業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內容要突出內部控制建設的急迫性和必須性,還要明確行政事業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的帶頭性,只有讓他們認識到他們在內控建設中的重要性,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訓則應當讓財政廳來進行規劃,培訓對象不僅包括單位里的專業人員,對單位的負責人也需要多灌輸內部控制帶來的好處,讓所有的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從思想上慎重對待內控建設。
(二)引入內部控制建設方面的專家,不斷培訓出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的專業人員隊伍
在當前的行政事業單位中,這方面的人才資源缺乏,能夠掌握并熟練運用于建設內部控制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定的周期,但是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建設也是需要逐步推進的,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等待人才的時候就應當從外部吸收專業的人才來進行內控建設,在推動內控建設的同時,也能夠不斷的培養相應的人才,不斷的為內控建設的事業添磚加瓦。在引入專家的時候專家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評估單位的整體風險,只有正確的評估風險才不會影響后續的內部控制的進程和方向,專家與負責人應當共同探討如何改善當前單位內部存在的組織架構、崗位設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另一個是確定業務的風險度和相對應的風險防范方法,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其實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了,但是過去的內部控制目標不明確統一,沒有形成一定的體系,導致部門之間相互推脫責任的情況時常有之,所以需要專家來幫助找出風險點和應對策略。與此同時,通過由專家帶頭,可以培養出一批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專業人員,組建一批專業人員隊伍。
(三)建立外部監管的組織,從而刺激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
上文說道,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權利與內部控制的建設兩者之間有著天然的矛盾點,出現了“產權人虛位”的現象,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缺乏原生的內動力,所以我們應當充分運用外部動力來刺激內部控制的建設,建立外部刺激機制,外部刺激機制可以分為兩個來源,一個是來自上級單位的監管和督促,還有一個可以是外部的監管機制,這兩者組合起來可以更好的敦促行政事業單位主動積極的進行內部控制的建設。
上級單位的監督可以通過以行政命令的方式來實行,通過下達文件,進行強制的實行,確保其建設內部控制體系。
外部監管機制必須做到科學、客觀和可操作性強,盡可能的在每個環節都能夠監管到位,包括監督人、監督點、監督到的結果、激勵和懲罰機制等等,要注意做到責任到人,防止出現內部推卸責任的情況出現,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建設的更好推進,從而真正達到建設的目的,最終實現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目標。
參考文獻:
[1]余黎峰.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難點和解決對策[J].會計之友,2014,28:46-48.
[2]陳雄.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難點和解決對策[J].財經界,2015,11:73-73.
[3]陳秀梅.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難點和解決對策[J].財經界,2015,17:76-76.
(作者單位:黃梅縣商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