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威
摘要:草履蚧屬于同翅目碩蚧科,是楊樹的主要害蟲。該蟲以刺吸樹木的汁液為食,造成樹木的衰弱甚至大片枯死,給林業生產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現將楊樹草履蚧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關鍵詞:草履蚧;危害特點;防治
1.生活習性
此蟲1年發生1代,以卵在樹根附近土縫里成堆過冬。第2年2月上中旬開始出現若蟲,晴天氣溫高時,若蟲出土上樹。卵孵化期間和若蟲出土早晚很不整齊,長達 1個月之久。一般3月上中旬上樹較多。若蟲上樹后,大量集中在一至二年生枝上吸食汁液,以4月為害最重,受害嚴重的樹往往遲發芽或因無力發芽而枯死。第1齡若蟲期很長,甚至可達2~3個月,經第2次蛻皮后,可分出雌雄。雄蟲蛻皮2次,4月下旬爬到粗皮縫內、樹洞、根部土縫里,分泌棉絮狀白色蠟毛化蛹,5月上中旬變為成蟲。雌蟲蛻皮3次變為成蟲,交尾后于5月中下旬下樹潛入樹根土縫中,分泌白色棉狀物,并在其中產卵,成蟲于5月底至6月初產完卵后死亡,以卵越冬。小若蟲有日出上樹、午后下樹入土的習性,稍長大后則不再下樹。
2.形態特征
雌成蟲無翅,體長10 mm左右,扁平呈橢圓形,背面稍隆起,草鞋狀,赤褐色,被有白色蠟粉。腹部背面有橫皺褶。觸角黑色,鞭狀。足粗壯,黑色。雄成蟲有1對翅,全長5~6 mm,翅展約10 mm,體紫紅色。卵橢圓形,長約1 mm,初產時黃白色,漸成紅褐色至土黃色。卵產在灰白色筒形綿毛狀卵囊里。幼(若)蟲與雌成蟲相似,但體小色深。雄蛹圓筒形,褐色,長約5 mm,外被白色綿狀物。
3.危害特點
3.1危害嚴重。被害樹木發芽推遲、樹勢衰弱、枝梢枯萎,不僅減少楊木的生長量,還能致樹死亡。
3.2繁殖快、易成災。草履蚧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1頭雌成蟲平均產卵40~60粒,最高達120多粒。四是危害期長。從2月初若蟲上樹至5月底成蟲入土化蛹,長達100 d以上。
3.3影響群眾生活。港頭鎮以楊樹為主栽樹種,草履蚧暴發嚴重時,單株蟲口達萬頭,不僅使整株樹木枯死,經濟損失嚴重,而且雌成蟲下樹后到處亂爬亂鉆,有時若蟲爬滿了百姓的墻上、室內,甚至鉆入被窩。
4.草履蚧發生原因
草履蚧主要集中在4-5月危害,此時細雨連綿,氣溫上升,溫、濕度適宜,有利于若蟲的生長發育,由此猖獗成災。反之,若有強降雨、大風出現,草履蚧被風雨刮落到地上,其樹上的數量明顯降低,危害減輕,相當于防治1次的效果。在栽植密集林地,或靠近灌木叢、綠籬樹木的多種園林觀賞林木或果樹,由于避陽隱蔽,其枝、芽生長幼嫩,導致草履蚧聚集為害現象明顯。一般公園、庭園內發生重于行道、綠地。
5.防治對策
5.1預防措施
認真抓好苗木、林木產地檢疫,防止蟲害隨苗木、林木運輸傳播。在2—6月調運的楊樹苗木、林木,一旦發現有草履蚧應禁止調出。調出后,發現有草履蚧,必須立即銷毀。有目的地采取各項林業技術措施,造成不利于草履蚧發生的環境,防止其蔓延傳播。一是選擇抗蟲能力強的楊樹品種造林;二是合理混交,營造混交林是間接抑制草履蚧發生的有效手段;三是強化林木的撫育管理,提高其抗蟲力;四是冬季(11—12月)對樹干周圍60~80 cm樹盤翻挖15 cm,使土壤表層5~10 cm的卵囊暴露在外,破壞其越冬場所,降低卵孵化成活基數,平均可減少其出土量的2/5。
5.2化學防治
一是配合阻隔防治法。自2月1日起,每7~10 d對阻隔帶下的樹干及根基周圍地表均勻地噴施1 500倍的高氯菊酯或苦煙乳油1次,至4月上旬止。二是因阻殺不力造成害蟲上樹的,應及時采取注干或噴霧防治,以壓低蟲口、減輕危害。注干法就是在樹木根部不同方位,用鐵釘砸5~10個孔,用注射器注入內吸性有機磷農藥,用量為1 cm胸徑1 mL,7 d后再注1次藥;噴霧用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加辛硫磷500倍液加中性洗衣粉1 000倍液攪勻對枝干噴施。三是于5月上旬在發生林地淺施100倍液辛硫磷毒土(樹干周圍適當多施),5月下旬再施1次,以毒殺下樹入土產卵的雄蚧。注意要防止環境及人畜中毒。
5.3物理防治
最有效的方法是阻隔防治法,在樹干胸高處,用刮刀環刮去15 cm寬的粗皮(也可以用土、麥糠與水和成的泥巴,把樹干裂縫抹平),以保證樹皮光滑平整,再將5~15 cm寬的塑料布或者膠帶環繞1周,緊密固定于其上(要定期堅持、維護,確保阻隔帶完好直至4月上旬);然后在阻隔帶下口的樹干上均勻地涂抹1周毒環,寬度為10 cm,毒環的配方為高氯菊酯、敵敵畏、廢機油按1∶2∶100的比例混合、攪勻。
(作者單位:161400黑龍江省嫩江縣大治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