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權
(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院,江西 九江 332000)
子宮動脈栓塞術在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中的療效觀察研究
羅權
(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 研究子宮動脈栓塞術在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中的療效。方法本次研究對象選擇56例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患者,以數字分組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每組例數均為28例。觀察組采用術前置管術中栓塞,參照組選擇術后置管栓塞,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的平均出血量少于參照組(P<0.05);觀察組妊娠結局優于參照組(P<0.05);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子宮動脈栓塞術在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中具有明顯的療效,能夠減少術中和術后的出血量,改善妊娠結局,還能夠保留產婦子宮。
子宮動脈栓塞術;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
前置胎盤是發生于妊娠28周后,胎盤在子宮下段附著的一種危險并發癥,這是引起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前置胎盤根據胎盤和子宮頸內口的關系,分為完全性前置胎盤、部分性前置胎盤和邊緣性前置胎盤。而兇險型前置胎盤則為完全性前置胎盤,且很有可能植入,對母嬰安全的威脅十分巨大[1-3]。因此,產前檢查十分重要。子宮動脈栓塞術是目前治療兇險型前置胎盤的主要手段,現本文對此展開研究,總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從江西省九江市婦幼保健院抽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間56例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形式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8例。兩組患者均經過三維多普勒超聲和MRI確診,該研究已經經過患者家屬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參照組年齡24~46歲,平均年齡(35.46±2.49)歲;孕周36~40周,平均(38.46±1.42)周;二次剖宮史13例,三次剖宮史15例。觀察組年齡24~45歲,平均年齡(35.48±2.26)歲;孕周35~41周,平均(38.46±1.33)周;二次剖宮史15例,三次剖宮史13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兇險型前置胎盤的診斷:彩超顯示胎盤漩渦形成,胎盤后間隙部分全部或者局部消失,胎盤附著處肌層菲薄,胎盤異常增厚[4]。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術前置管術中栓塞,對產婦實行局部麻醉,在DSA機監視下,在進行剖宮產之前半小時經右側股動脈穿刺,置入5F動脈鞘,再經動脈鞘將5F子宮動脈導管超選擇對側子宮動脈插管并造影證實,用肝素鹽水封管后將導管留置備用。在產婦生產后,經留置導管將直徑1 000~1 200μm混合對比劑的明膠海綿顆粒懸液緩慢注入,進行栓塞治療,之后拔管,再行加壓包扎。
1.2.2 參照組 參照組在術后置管栓塞,在胎兒娩出之后子宮動脈置管,方法和觀察組相同,在雙側子宮動脈栓塞2 h之后,等觀察無出血后拔管再加壓包扎。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記錄平均出血量和不良反應(主要有穿刺部位血腫、局部疼痛、發熱、子宮梗死、感染等)以及妊娠結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子宮收縮異常、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文中涉及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出血量 觀察組術中和術后的出血量(1 247.16± 812.36)mL少于參照組(5 035.68±864.39)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妊娠結局 觀察組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子宮收縮異常、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妊娠結局比較(n)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57%,參照組為10.71%,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前置胎盤子宮下段血管豐富,平滑肌收縮不強,胎盤剖離且血竇很難閉合,在剖宮產手術中和手術后很有可能出現大出血,而且并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機率很高,嚴重的還要切除子宮[5]。因此對于前置胎盤患者,做好產后出血的防治十分重要。傳統的手術方法是雙側髂內動脈結扎術,但是這種手術對產婦的創傷較大,止血效果也不佳,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因此已經逐漸被其他手術所取代。而且切除子宮對于一些有再次生育要求的患者來說接受程度也比較小。兇險型前置胎盤是前置胎盤中最為嚴重的一種類型,患者均有剖宮產史,隨著近年來瘢痕子宮再次妊娠孕婦的增多,兇險型前置胎盤的發生率也有了提高,這是妊娠中晚期一種嚴重的并發癥,發生胎盤植入的危險高達50%[6]。存在兇險型前置胎盤的孕婦大出血的機率很高,極大地危害著母嬰安全。對于一些合并胎盤植入和粘連的孕婦,臨床醫師會采取終止妊娠的方法。針對這類患者,本院分別采用了術前和術后子宮動脈栓塞術,獲得較為理想的療效。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n)
子宮動脈栓塞術的優勢在于,在手術之后血循環暫時受阻,因為盆腔血管臟支之間、臟支和壁支之間有著很豐富的吻合支,僅有很少的血液能夠通過側支循環到達子宮毛細血管床來保持子宮的血液供應,因此在栓塞之后子宮不會發生缺血壞死。在術中使用明膠海綿顆粒作為栓塞材料,在一周到三周后可被人體吸收,原栓塞血管復通,對盆腔毛細血管側支循環的建立不會造成影響,能夠給盆腔臟器提供足夠的血液供應,不會影響孕婦的內分泌和再生育功能。因此,對前置胎盤剖宮產孕婦行子宮動脈栓塞術能夠有效地止血,且該種手術能夠保留孕婦的子宮[7]。但是也有研究證實,對于伴有凝血功能障礙和循環不穩定的前置胎盤患者,對栓塞手術的耐受程度低,以至于手術療效欠佳。
據臨床實踐觀察,子宮動脈栓塞術的不良反應主要有穿刺部位局部血腫、組織損傷和疼痛,嚴重的有感染、子宮和陰道上段以及膀胱梗死、下肢動脈栓塞,但是不良反應均比較少[8]。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對兇險型前置胎盤患者采取子宮動脈栓塞術并無嚴重的不良反應,只出現了比較少的腹痛、臀部疼痛、下肢麻木和低熱,可見栓塞術的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我們從本次研究結果中發現,在術前行子宮動脈栓塞術和術后行栓塞術對兇險型前置胎盤患者的治療效果有較大的區別,在術前行栓塞術相比于術后再行栓塞,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子宮收縮異常、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發生的情況更少,且出血量也比較少,說明剖宮產前行子宮動脈栓塞術在兇險型前置胎盤中的療效較高。該手術作為一種新型的微創手術,具有安全有效的優勢,在治療兇險型前置胎盤中有著很高的應用價值。
[1]李萍,謝文陽.子宮自由切口在53例晚期妊娠兇險性前置胎盤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14,23(4):268-269.
[2]黃燕,楊鷹.子宮動脈栓塞術在兇險型前置胎盤剖宮產中的療效觀察[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4,41(4):426-428.
[3]鐘偉芬,楊文娟.子宮動脈栓塞術在前置胎盤剖宮產手術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3,26(29):98-99.
[4]宋杰,王黎洲,李興,等.雜交手術室剖宮產術前子宮動脈置管術中行栓塞術對防治前置胎盤產后出血的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8):92-93.
[5]吳志茹.用剖宮產術聯合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前置胎盤合并胎盤植入的療效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7):176-177.
[6]劉毅,林永紅,周輝,等.雙側髂內動脈球囊封堵術控制兇險性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出血的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4,30(7):552-554.
[7]徐芳.前置胎盤引產應用子宮動脈栓塞術的病例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22):90-91.
[8]李艷,陳春梅,羅丹,等.介入術聯合宮腔球囊在減少兇險性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出血的應用[J].四川醫學,2015,36(10):1426-142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