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宇,姚燕麗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醫院,河南 永城 476600)
子宮背帶式縫合術在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中的應用價值
李晨宇,姚燕麗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醫院,河南 永城 476600)
目的 分析子宮背帶式縫合術在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92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將患者分為背帶式縫合組和宮腔紗條填塞組,各46例,給予背帶式縫合組患者應用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宮腔紗條填塞組患者則應用子宮腔紗條填塞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術后平均出血量和住院時間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背帶式縫合組患者的術后平均出血量明顯低于宮腔紗條填塞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背帶式縫合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宮腔紗條填塞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子宮背帶式縫合術在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能有效減少患者的出血量,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和應用。
子宮背帶式縫合術;剖宮產;產后出血;應用價值
產婦在胎兒娩出后24 h內出血,且出血量>500 mL被稱為產后出血。大多數的產后出血發生于產后2 h內。近年來在我國產后出血占據了孕產婦死因的第一位,尤其是在醫療條件較差的邊遠貧窮地區。產后出血是剖宮產術術后嚴重的并發癥,若出血狀況沒有得到及時控制可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臨床上用于止血的術式也不斷增多,并各具優勢[1]。本文旨在對子宮背帶式縫合術在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分析,特選取92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分別給予背帶式縫合術和宮腔紗條填塞術治療,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河南省永城市人民醫院2011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92例,有40例為初產婦,另外52例為經產婦。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背帶式縫合組和宮腔紗條填塞組,各46例。背帶式縫合組患者年齡18~37歲,平均年齡(27.46±5.66)歲,有19例為初產婦,另外27例為經產婦;患者的剖宮產指征為:有6例為雙胎妊娠,有14例為重度子癇前期,有16例為頭位難產,另外10例為巨大兒;宮腔紗條填塞組患者年齡17~38歲,平均年齡(28.62±5.52)歲,有21例為初產婦,另外25例為經產婦;患者的剖宮產指征為:有7例為雙胎妊娠,有15例為重度子癇前期,有15例為頭位難產,另外9例為巨大兒,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產次、剖宮產指征等一般資料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背帶式縫合組 應用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首先是將子宮從腹腔托出,并對宮體輕輕的擠壓,對患者的出血情況進行評估,并進一步對背帶式縫合術成功的概率進行評估,若擠壓之后出血量降低則表明適宜采用背帶式縫合術,本組患者均符合背帶式縫合術的指征。手術步驟為:在子宮切口下緣右側中外1/3交界處的邊緣下2~3 cm處用1-0號可吸收縫合線進針,并穿過子宮下段全層,出針口為對應的上緣切口,采用處褥式的方式進行縫合,縫合針數為2~3針,一直到達子宮后壁右側子宮骶骨韌帶的上方,按照由外向內、自右向左的方向斜行進針并貫穿子宮全層,在對應的子宮左側水平出針,并按照這種方式對左半部進行縫合。另外是在左側下緣切口對應部位出針,同時再次對子宮進行擠壓,保持動作輕柔,緩慢的將縫線兩端拉緊,待出血癥狀消失之后連續的對子宮切口進行縫合;并觀察15~30 min,若患者的子宮色澤轉紅潤,硬度增加,且陰道不在流血,則將腹腔關閉。
1.2.2 宮腔紗條填塞組 應用子宮腔紗條填塞治療,具體方法為:將寬度為7 cm、厚度為5層、長度為2 m的無菌特制紗條通過卵圓鉗填入子宮腔內,并依次對宮腔進行填塞,手術操作嚴格按照子宮腔紗條填塞的操作要求及無菌操作規范進行。
1.3 效果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術后平均出血量和住院時間進行對比分析[2]。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7.0統計軟件加以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背帶式縫合組患者的術后平均出血量明顯低于宮腔紗條填塞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背帶式縫合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宮腔紗條填塞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平均出血量和住院時間對比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平均出血量和住院時間對比情況(±s)
項目術后平均出血量(mL)住院時間(d)背帶式縫合組(n=46) 678±34 77.6±4.8宮腔紗條填塞組(n=46) 866±45 97.5±5.3t值22.6076 18.8753P值0.0000 0.0000
產后出血是剖宮產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發病原因主要有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凝血功能障礙等。如果不能及時控制出血狀況,將會對產婦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統計表明,在所有產科并發癥中,產后出血是最為嚴重的類型,同時也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因素,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大約為2%~3%[3]。對于產后出血的治療,以往時臨床上主要通過抗感染、應用宮縮劑、按摩子宮及宮腔紗條填塞等,雖治療效果較好但依然不夠滿意,特別是子宮腔紗布填塞術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出血量往往較大,在手術后容易發生感染等多種并發癥,患者需要較長時間使用抗生素,在操作上也比較復雜,部分患者更由于填塞不妥而再次發生出血,因此選擇一種更行之有效的治療方式至關重要[4-5]。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臨床上逐步推出了子宮切除術、動脈栓塞、子宮動脈及髂內動脈結扎,這些手術方式雖然能夠獲得良好的止血效果,但創傷較大,尤其是會導致患者生育功能喪失,從而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6]。
而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近年來臨床上逐步推出了子宮背帶式縫合術的治療方式,該方式主要是通過對子宮產生壓迫作用,從而造成子宮前、后壁緊貼,并進一步引起子宮收縮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同時通過縱向機械性縫扎、捆綁、壓迫的作用以有效的擠壓子宮壁弓狀血管,以此降低血流量,局部組織形成血栓之后便可以達到止血的目的[7];另一方面,因子宮肌層缺血從而對子宮收縮產生了刺激作用,導致了血竇受到壓迫而關閉,達到止血的目的[8]。臨床表明,子宮背帶式縫合術特別是對于剖宮產產后出血非常使用,能夠使患者避免接受子宮切除,從而使患者的生育功能得以保留。需要注意的是,在實施子宮背帶式縫合術之前需要通過雙手對子宮進行擠壓,觀察出血能否控制,其目的主要是對手術能否成功進行評估。
本文以92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為例,對子宮背帶式縫合術在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的效果進行了判定,研究結果顯示,背帶式縫合組患者的術后平均出血量明顯低于宮腔紗條填塞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宮腔紗條填塞組(P<0.05),由此表明,子宮背帶式縫合術在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能有效減少患者的出血量,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和應用。
[1]梁英鳳,林丹.欣母沛聯合子宮背帶式縫合法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4,12(34):49-51.
[2]韓麗靜.改良子宮背帶式縫合法治療宮縮乏力性出血9例的臨床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34(34):25.
[3]康新芬,魏海霞.3種方法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1,9(13):228-230.
[4]何孝麗,杜濤.子宮背帶式縫合法在剖宮產大出血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42(27):205-206.
[5]張瑩艷,于松.38例子宮背帶縫合臨床分析[A]//中華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57(26):303.
[6]高曉燕.子宮背帶式縫合法在剖宮產術中產后出血臨床療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8(17):162,167.
[7]李秀英.子宮全層縫扎、背帶式縫扎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29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09,49(15):50-51.
[8]田鋒.子宮動脈上行支結扎術聯合改良子宮背帶式縫扎術治療剖宮產術中子宮出血[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18):2838-283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