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瑞雅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摘要】本文從介紹供給側改革和區域經濟發展兩個基本概念出發,說明二者之間的緊密聯系,從多方面論述供給側改革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并由此提出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的策略性建議。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 區域經濟發展 策略
一、前言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成果顯著,極大的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但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也出現一系列新的問題,需求側的“三駕馬車”,即投資、消費、出口對經濟發展的拉動疲軟,不能適應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基于此形勢下,我國提出了供給側改革,即通過供給側改革來應對當前經濟狀況,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供給側改革和區域經濟發展基本概念
(一)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一般是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應對2015年以來經濟步入“新常態”而提出的改革措施。供給側改革就是以勞動、土地、資本、科技創新力等要素資料作為驅動力,用改革的方式來實現最優要素配置,減少過剩產能供給,擴大和提高有效供給和高端供給,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助力,同時調整我國現有的經濟結構,更好的適應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滿足人民生活需要。供給側改革,同時也是一種改革方式,也就是需要改革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規范政府作用,避免“有形的手”過分干預經濟,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二)區域經濟發展
區域經濟發展,一方面反映了一個地域實際的經濟發展現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內部因素和外部條件之間的相互作用。區域經濟發展不是孤立的,促進一個區域經濟的活躍發展不僅需要區域內部各要素共同作用,更需要加強與區域外部的溝通聯系,通過協調內外部各方面因素才能實現區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我國當前經濟形勢下,區域經濟發展多樣,規模不一。從國家層面來講,有四個主要區域經濟的發展值得更多的關注,即東部地區、中部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以及西部地區。另一方面,環渤海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經濟實力雄厚,自身特點鮮明,而中西部的“中原經濟區”、“大西南經濟圈”、“絲綢之路”的經濟帶發展也不容小覷。
三、供給側改革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
(一)二者之間存在一致性
無論是供給側改革還是區域經濟發展,二者都要求我國政府在當前實際的經濟形勢下,有方針有策略的解決經濟中存在的客觀性問題,實現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給經濟增長注入新鮮血液。同時二者的發展都需要政府減政放權,加強政府制度創新,節省經濟審批時間,促進經濟長期增長,努力實現區域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實現區域經濟協同聯動發展。綜上所述,供給側改革和區域經濟發展在目標和方式上都有一致性,在推動供給側改革的同時,促進區域經濟的更進一步發展。
(二)二者之間存在對立性
如果在供給側改革中不能充分考慮區域經濟中的實際問題,或者不能“因地制宜”的“溫和”的進行改革,危及到一個區域經濟的穩定,就將對經濟發展起到負作用,產生不可避免的負面經濟影響。以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為例,由于東北三省重工業比重大,產業結構單一,而且多為產能過剩產業,因此供給側改革中需要革除產能過剩問題,但是在此過程中造成老工業基地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而且給政府財政收入也帶來了負面影響。
四、供給側改革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一)供給側改革與區域經濟創新發展
在當前經濟條件下,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能發展高耗能、低效率并且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產業,由此更突出了供給側改革下需要以創新性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科技創新能夠促進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而我國經濟的轉型發展也能更好地改變人們的消費理念,從而實現經濟長期發展。
(二)供給側改革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區域發展不平衡、區域發展差異大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性問題,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由此產生的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會危及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供給側改革要求各經濟區域發揮自身經濟優勢,補齊“短板”,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三)供給側改革與區域開放發展
在供給側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背景下,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正在世界范圍內引起極大的關注。“一帶一路”開放戰略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更高平臺,帶動了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加深了我國的縱向開放程度。在供給側改革中,提倡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極大的促進了對外開放深度,也加強了與周邊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與溝通,真正實現“倡議是中國的,機遇是世界的”。
五、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新策略
(一)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特色產業
在針對發展差異較大的區域來說,供給側改革的思想要求充分考慮區域特色,重點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并以此為龍頭產業,帶動整體區域發展。東部地區人才、技術、資金充足,更應該在改革中率先發展創新型產業,并加快信息、技術等要素向中西部輻射的步伐,積極踐行“共同富裕”理念。中部地區勞動力、自然資源等比較豐富,工業基礎較好,應著重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發展綠色經濟。西部地區應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期,做好向西打開門戶、逐步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準備。
(二)加大對中西部科教文化事業的支持力度
供給側改革要求創新、經濟轉型、結構優化等,最根本之處在于人才的培養、教育的發展以及文化熏陶。長期以來,我國的優秀教育資源集中于東部發達地區,中西部教育資源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西部創新發展。科教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教育資源向中西部傾斜是當前經濟形勢下必須做到的。
(三)區域經濟綠色發展
供給側改革就是要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低耗能、少污染、高效率的綠色產業,區域經濟發展以綠色發展為基調,有利于區域間協調發展,也有利于全國經濟發展全局。
參考文獻:
[1]陸岷峰,吳建平.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的機遇和對策[J].華北金融,2016(06).
[2]房樹人.在補短板平衡中實現協調發展[J].理論學習,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