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明
2017年7月1日,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習近平主席發表講話,他指出:“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不斷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我們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我們要有這個信心!”
“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典出《文子·下德》,其中記載說:“積力之所舉,即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即無不成也。千人之眾無絕糧,萬人之群無廢功。”認為聚集一切力量來采取行動,沒有不勝利的;集思廣益來做事情,沒有不成功的。強調聚集眾人的力量和智慧去做事,就沒有不成功的。
《文子》也稱《通玄真經》,主要闡發老子思想。作者文子,姓辛氏,字文,號計然,班固認為他是老子的弟子,時代上應該“與孔子同時”。文子認識到集體智慧力量強大,認為積聚眾人之力就可以無往不勝,無事不成。該書的《自然》篇中,文子說:“乘眾人之智者,即無不任者;用眾人之力者,即無不勝也?!蓖瑯邮钦f積聚眾人智慧的重要意義?!痘茨献印ぶ餍g訓》也說:“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边@里與《文子》的表述應該直接相聯?!稘h書·中山靖王勝傳》談到眾力之重要時,竟形容說“眾喣漂山,聚蚊成雷”,正是強調積聚的力量。
我們常說“人多力量大”“人心齊,泰山移”,歷史上,人們類似的說法不勝枚舉。《易經》說“二人同心,其力斷金”;《孫子兵法》說“上下同欲者勝”;《國語·周語下》說“眾心成子城”;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說“民齊者強”等,皆有此意。還有,《呂氏春秋》說“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三國時孫權說:“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于圣人矣。”同樣是說積聚眾力、匯集眾智的重要性。順民心,凝民智,形成合力,就會無敵于天下,也會智慧超人。
習近平主席說“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巧妙化典,把“群”“眾”與“事”“業”嵌融其中,既突出眾志成城的傳統思想精華,又具有時代特征,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得民心的群眾事業,只要凝聚合力,調動一切智慧和力量,就能把內地和香港都建設好。
(編輯/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