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堯


初春的午后,暖暖的陽光灑在街頭,阿景與小伙伴一個手鼓加一把吉他,開始了街頭演唱, 樸實的歌聲和有力的節奏讓路人紛紛駐足。
“漂浮不定的我們愛上了音樂,喜歡用音樂表達我們內心的情感世界。”阿景說。阿景的老爺爺曾經在當地的馬戲團里敲大鼓,小時候的他常常圍著老爺爺的大鼓轉。但是到了爺爺和父親這一輩死活不同意他學打鼓,認為那都是不務正業的活計。直到阿景考上大學后,才有了學習打鼓的機會。
2013年,神秘而奔放的非洲手鼓讓阿景沉迷于其中無法自拔,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大學畢業后,阿景干過許多工作,市場營銷、展會宣傳、保險代理,但打鼓的念頭從未放下。為了練鼓,他曾經在家里一天一夜瘋狂練習而被鄰居投訴。沒有辦法,在鼓面上蒙塊毛巾繼續練。練得狠了,雙手嚴重變形,回到家里都沒法用手捧水洗臉,連拿筷子吃飯都困難。
2015年,阿景索性放棄工作開始了流浪鼓手的生活。當年5月,剛到濟南的第一天,阿景跟朋友在一家酒吧里演出完畢,在山大北路的公交站臺目送最后一班公交車開走,舉目無親、沒有住處的他兜里只剩下不到100塊錢,流著淚,阿景就在這個公交站臺上睡了7天。剛出道時一天最多收入只有30元錢,但這依然沒有讓他放棄打鼓的念頭。
后來阿景先后去過20多個城市,在城市的街頭或是酒吧,人們經常會看到他的身影,聽到他的鼓聲。重慶是阿景停留時間最長的城市,兩個月的時間里,他每天晚上在酒吧駐唱, 4個小時能收入200元,一個月下來有6000塊錢。有時酒吧伙計不夠時,阿景還會臨時客串調酒師或是酒保。
“手鼓就是我的命。”阿景如此形容他對手鼓的感情。每到一個城市演出,阿景都會有意地接觸一下當地的非洲鼓高手或是志同道合的朋友,這讓他的鼓打得越來越出色,網上也已經有了1000多個固定的粉絲。
2017年初,漂泊了兩年的阿景決定回到濟南來發展,除了仍然在街頭演出、酒吧駐唱,阿景還在一家手鼓店和培訓機構里教愛好者和孩子打鼓。
“街頭演唱肯定不會經常,現在城管管得很嚴,好多地方都不允許,其實唱街頭是一種文化,我們更加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尊重這種藝術和這個群體。”談到未來,阿景說他想開一家自己的手鼓店,“打鼓是我一輩子的事兒!”
(編輯/崔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