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吉心



今天,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中國人來說,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已經(jīng)是一個非常生疏的名字了。但,當年我們中國革命的先輩們說起他,可是耳熟能詳,肅然起敬,是他們一代人心中十分感念的偉大人物。
是的,在中國革命的關鍵時刻,在季米特洛夫主持共產國際的8年(1935年—1943年)中,他曾盡心竭力幫助指導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運動,指定了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內的領導地位。
在2017年的四月,當首都索菲亞身后那雄偉的山巔之上還鋪灑著厚厚的積雪的時候,我穿越萬水千山,終于來到了盼望已久的保加利亞人民的偉大領袖、共產國際的杰出領導者季米特洛夫的故鄉(xiāng)——拉多米爾縣科瓦切夫齊村。
季米特洛夫1882年6月19日就誕生在這個群山環(huán)繞的偏僻的山村小鎮(zhèn),村鎮(zhèn)不大,人氣也不旺。大概是群山阻隔之故,盡管僅距首都六七十多公里的路程,但除了圍繞季米特洛夫紀念館的幾幢像模像樣的建筑外,整個村莊真缺少了山村的熱鬧和生氣,顯得異常的清冷和衰敗。
車行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時,前方天空還是朗朗晴日,當車駛進村路,西邊天空陡變,山風挾著烏云,烏云擁著山雨,不期而至,由小而大,傾盆而泄。
雨,在忙著滋潤著干渴的大地。我們一行漫步在紀念館展廳,品讀著季米特洛夫當年腥風血雨般的革命歲月,用先輩們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潤化著我們渴望的心田。
展廳中,懸掛著季米特洛夫的大幅照片,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真實的、偉大的形象:高大英俊的身材,消瘦的臉龐,炯炯有神的深棕色的眼睛,精明干練,渾身洋溢著無窮的生機活力。
在季米特洛夫波瀾壯闊的一生中,最令人震驚、最值得驕傲的是他1933年2月27日在萊比錫法庭舌戰(zhàn)群魔的英勇壯舉。這年,希特勒法西斯制造了震驚世界的“國會縱火案”。當時正在柏林從事革命活動的季米特洛夫,因“參與縱火”的罪名遭到法西斯當局的逮捕。在法庭上,大義凜然的季米特洛夫,以共產黨人的威嚴正氣,與法西斯分子展開了一場威武悲壯的論戰(zhàn)。法西斯頭目之一戈林被他質問的連自己在法庭上的身份都忘了;號稱法西斯“大宣傳家”的戈培爾,也被季米特洛夫批駁的啞口無言。經(jīng)過他無懈可擊的答辯和極其鼓動性的演講,“國會縱火案”的審判鬧劇,最終以法西斯當局的徹底失敗而告終。季米特洛夫大無畏的英勇行為,成為當時全世界共產黨人反抗法西斯斗爭的光輝榜樣,與敵斗爭的英雄。
山雨過后,山村一派生機。走出紀念館,我來到了季米特洛夫的故居。
故居距紀念館大約二三百米的距離,一道碎石垛成的矮矮的圍墻將小院落緊緊擁抱。打開院門,左邊就是季米特洛夫誕生的小屋。屋子,方方正正,墩墩實實,紅瓦坡頂,別具一格,門口旁邊是一尊季米特洛夫母親的全身塑像,慈祥而樸實。一眼水井,幾株老樹和沒膝的野草,妝扮著今日故居的小院落,一襲的荒涼和冷落。
步入季米特洛夫故居的房間,家具陳設十分清貧。破舊的地毯,粗糙的盆罐,單薄的被褥,七拼八湊的土里土氣的家具,幾乎沒有一件物品與考究經(jīng)典搭邊。
是啊,季米特洛夫的童年就是在這艱難困苦中度過的。他的父母都是吃苦耐勞、樸實正直的勞動人民。因家境貧寒,年僅12歲的季米特洛夫就被迫告別了學校,來到索菲亞小印刷廠做學徒工。
艱苦的生活激勵著從小就胸懷大志的季米特洛夫,他發(fā)奮讀書,勞動之余,就刻苦攻讀歷史、地理和進步書刊,到工人夜校聽課學習,積極參加工人運動。18歲那年,他當選為索菲亞印刷工會書記。20歲加入保加利亞社會民主工黨;1909年,27歲的季米特洛夫當選為中央委員,直到他去世。
在領導本國工人運動的同時,季米特洛夫還密切關注并領導著國際工人運動的發(fā)展。由于在“國會縱火案”斗爭中的突出表現(xiàn),季米特洛夫贏得了國際崇高的威望。1935年共產國際“七大”后,他成為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總書記。
季米特洛夫走馬上任后,十分關心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是他堅定不移地推動了中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形成;是他盡心竭力地為中國紅軍組織援助物資和籌集援款;是他旗幟鮮明地指定了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他明確地指出“必須支持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他是在實際斗爭中鍛煉出來的領導”,要樹立他的權威,在全黨機關中造成“親密團結的空氣”,并尖銳告誡王明,“你長期脫離中國,脫離中國革命實際……中國共產黨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領袖……不是你,你不要自封領袖。”今天看來,這是多么及時,多么正確,多么英明的決斷,季米特洛夫不愧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彪炳千秋的杰出領導者。
毛澤東同志后來不止一次地稱贊說,“季米特洛夫同志是個好同志,他幫過我們很多忙。”是啊,我們中國共產黨人應當永遠不會忘懷這位在中國革命最關鍵、最危難、最艱苦的時刻給予無私而堅定幫助的偉大先輩。
告別的行車啟動了,我又一次從車上跑下來,匆匆趕到季米特洛夫高大雄偉的雕像前,深深地三鞠躬。
謝謝你,季米特洛夫同志!再見了,季米特洛夫同志!偉哉,季米特洛夫同志!
(編輯/崔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