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記者來到墾利區郝家鎮后岳村,雖然驕陽似火,但路兩側綠樹成蔭,讓人倍感涼爽。走進村民謝常德的家,爬滿屋檐的葡萄藤首先映入眼簾,干凈、整潔的大院子里,生活用具擺放整齊。屋內,謝常德將剛切好的西瓜擺在了桌上,張羅著請大家吃。“自從家里改造了廁所,現在屋里、屋外基本不見蒼蠅,買點生鮮放桌上不用怕被這些‘活物盯上。”謝常德說。旱廁改造前,自家的廁所坐落在院子的最東南端,但到了夏天,免不了招引蒼蠅,屋里屋外幾乎隨處可見,引得一家人不勝其煩。“現在家里的衛生間煥然一新,夏天蚊蠅滿天飛的現象不見了。”謝常德說。和謝常德一樣,郝家鎮已經有1000余戶居民免費進行了旱廁改造,鄉村衛生狀況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郝家鎮在實施“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等“五化”工程中,抓點帶面,強筋壯骨,打造精致新農村,實現美麗鄉村夢。今年,該鎮在鞏固村莊“五化”改造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村莊基礎設施、抓好村容環境綜合整治及維護,全面突破村莊規劃編制方案制定,探索推進村莊產業發展,配套完善村莊公共服務網絡體系,統籌抓好鄉風民風建設,規范完善村務管理等薄弱環節,確保全部達到全省美麗鄉村建設驗收標準要求。
在農村實施“五化”工程中,該鎮不單是注重硬件建設,更是圍繞節能減排、環保整潔、突出實效下真功夫。在實施村莊綠化工作中,該鎮突出街道綠化的同時,積極開展進出村路、村內主街道、宅間道、溝渠、池塘、庭院、公共場所等村內外及周邊綠化工作,提高村莊綠化檔次,按照適地適樹原則,努力做到樹種豐富、喬灌草合理搭配、兼顧經濟效益和景觀效果,村內適宜位置建設中心公共綠地或休閑公園,面積不小于400平方米的農村公共綠地發展的35處,環村林帶達到1600畝,宮家、侯家、北張、北王、孟家、后繆、十五圖、南張、許家、黃店的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在村莊亮化工程中,該鎮持續加強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力度的同時,積極推廣節能燈、太陽能路燈等新光源亮化工程,截至目前,節能燈、太陽能燈占比達到80%以上。今年完成大務村(和美家園)的亮化工程后,全鎮28個村主要街道亮化率達到100%,有20個村實現亮化全覆蓋。
為了抓好農村凈化工作,該鎮更是出實招,下真功夫,全力突破。28個村,村村建設了柴草集中堆放點,健全村內環衛一體化運行機制的同時,實現村內垃圾日常日清,村內外環境整潔有序。持續開展“文明衛生戶”“美在農家”等創評活動,引導群眾清理庭院草堆、糞堆、垃圾堆,實現庭院居室干凈整潔,年內評選鎮級文明衛生戶30個,村級100個。為了讓農村更加潔凈,從去年開始在全鎮實施天然氣進村入戶工程,到今年底,全鎮將有4000戶群眾安裝使用天然氣,農村環境質量將大幅度提升。
強力推進農業優勢產業發展。新農村的美麗不僅僅是環境的優美,更重要的是產業的發展、群眾的“錢袋子”鼓不鼓。該鎮大力發展高效優質主導產業,新建魯百農超對接基地、潤景農業生態觀光園、萬通農業生態園3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全鎮大型農業示范園區發展到5處。新注冊成立紅柳農副產品、立志肉牛、宇全蓮藕等1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創建市級示范社6家;新建新峰、西郊、辰輝等7個家庭農場,創建市級示范家庭農場3個;新建潤泰生豬養殖、培香養殖場、前岳庭院養殖等3處標準化養殖場區,全鎮規模養殖場區發展到18處,潤泰生豬養殖場被評為省級養殖場區。新注冊魯百果蔬、新峰葡萄2個無公害農產品和大趙葡萄、耿家油菜、耿家菜椒3個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年內,所有美麗鄉村創建村莊均突破產業發展難題,每個村莊至少建成1處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
生活方式的轉變才是美麗新農村建設的目的所在。該鎮積極倡導勤儉節約、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在鎮域范圍內開展卓有成效的移風易俗工作。在全鎮28個村設立移風易俗宣傳欄,張貼各村紅白理事會名單、章程、“村規民約”和紅白事辦理流程,同時規定村內每一次紅白事花費都需公示,接受全村百姓監督。注重發揮榜樣的模范帶頭作用,總結挖掘了部分移風易俗的先進典型,對他們的事跡進行宣傳,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大部分群眾,使移風易俗工作真正入腦、入耳、入心。
“兒子要結婚了,要放在之前,我們老兩口肯定為了婚宴婚禮發愁,現在可好了,村里紅白理事會規定結婚喜宴不能超過20桌,婚車不能超過8輛,這樣我們就可以考慮自己的經濟條件,不用打腫臉充胖子,也不用覺得沒面子了。兒媳婦也很通情達理,知道移風易俗的規定,沒提過分的要求。”說起兒子熱鬧又節儉的婚禮,郝家鎮十八圖村村民張新慶打心眼里高興。
自去年以來,村級紅白事大約195場,紅白理事會參與186場。辦理白事每起一般需要1-2天,每次大約控制在2000元以下,比起以前每場節省了1-2天,節省1萬元,累計省190萬元。辦理婚事每起大約控制8000元以下,控制在20桌以內。截至目前,喪事簡辦、婚事新辦累計受益群眾約540人。
(編輯/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