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受整個家電行業經濟危機和進出口市場的影響,行業競爭加劇,市場增長態勢逐漸趨緩,但廚電行業卻逆勢上揚,受到消費者的一致認可,但隨著商業模式瓶頸的出現,市場轉型危機,不僅需要企業繼續發揚自身優勢,準確找準市場定位,抓準用戶需求,進一步開發產品在功能與性能上的創新,才能夠更好的為發展鋪平道路。
智能不應成為噱頭功能
時下智能產品已經成為家電行業幾乎必備的代名詞,智能產品已經被深度嵌入到家電產品當中,但實際生活中大部分家電的智能功能實用性較差,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廚房器具分委會秘書長、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張亞晨講到:“現在的智能已經被逐漸通俗化或矮化,簡單的依靠智能APP控制或者傳輸指令、信息傳達等功能還處于智能的初級1.0應用階段,當智能家電真正的做到將省事、省心、省時、效果好這些關鍵詞應用到生活中,才能夠達到真正智能的標準。”
同時,智能安全亦成為時下的關注點之一,智能家電對于互聯網的植入方便了用戶,但隨之而來也可能會帶來一些安全性能上的隱患,包括網絡病毒有可能會造成信息的泄露以及黑客變相控制家電的風險;而部分家電產品例如電烤箱、電磁爐、電水壺一類具備風險性的功能就需要制造者酌情評估其安全性是否可以達到開啟條件。
共享生態 凈享健康
時下共享模式暢行,包括共享經濟、共享單車、共享會員等等形式,在家電行業里共享應該可以是一種商業模式概念。時下凈水器與空氣凈化器行業備受消費者關注,但兩凈產品的凈化效果卻很難直觀的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張亞晨認為,單純依靠推廣不足以完全打動用戶,共享模式的推出也可以延伸應用到兩凈行業當中,例如高精度級商業測量儀的共享形式,依靠真實有效的數據佐證產品的真實功效,既獲得了消費者的信任,同時也可以形成嚴謹的監督環境,徹底淘汰劣質、名不副實的產品,營造良好的商業環境。
廚電產業涵蓋產品非常多,智能炒菜機器人、冰淇淋機、面包機、烤箱等都可以成為大眾化共享產業的一員,用戶可以通過自制、冷量配送等獲得半成品食材,通過共享廚房家電獲得健康放心的食品,相比餐飲產業的流水線食品更安全、放心。
產業發展,標準先行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無論是強制性標準、行業標準或企業標準,隨著互聯網化、智能化進程加快,都應以更加積極的態勢應對,簡化強制性標準、弱化行業標準、強調企業標準可能是未來改革的主要趨勢,通過標準與技術的界定進而增加企業自身品牌認知,包括以聯盟的方式樹立標準化規范,都可以成為未來企業與消費者互動溝通,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可靠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