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經濟發展格局日新月異,對人才創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地方高職、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在人才協同培養中具有不同的地位與作用。充分發揮不同主體的作用,選擇恰當的人才協同培養模式,構建完善的人才協同培養機制,是提高地方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策略。
[關鍵詞]協同創新 地方高職 人才培養
[作者簡介]孫耘(1963- ),女,江蘇南通人,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高級工程師;劉亢(1980- ),男,湖南南縣人,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王穎凌(1985- ),女,四川閬中人,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講師,碩士。(海南 三亞 572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資助項目“海南高職創業教育多元協同合作機制研究”(項目編號:Hnjg2017-86)和2014年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重大項目“構建一主多元合作平臺,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研究”(項目編號:Hnjgzd2014-1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7)24-0044-04
協同創新,指各主體突破領域界限,在協同合作的基礎上,整合優化各主體的資源,實現各主體利益的共贏。協同創新是一種管理方式的創新?;趨f同創新視域,構建地方高職人才協同培養模式,引導學校、政府、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多主體參與到人才培養中,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創新能力,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
一、協同創新理念對地方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意義
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承擔著重要職責,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也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因此,“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是地方高職發展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成為衡量人才質量的重要標準。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堅持協同創新理念,實現地方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為大勢所趨。堅持人才培養模式協同創新,要求政府、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參與到地方高職人才培養中,通過各主體合作,整合各主體資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培養目標、培養途徑、課程選擇等內容,地方高職僅靠自身力量無法完成這一任務。同時,人才培養應立足于實踐,堅持從實踐中鍛煉人才。行業企業、科研院所參與到地方高職人才培養中,為人才提供實踐平臺,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多元主體在地方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協同創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各主體在地方高職人才培養中的地位與作用存在一定的差異。明確各主體的地位與作用,有利于各主體積極發揮自身職責,為地方高職人才培養服務。
(一)政府在人才培養模式協同創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才培養協同創新機制的構建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引導,堅持政府主導地位是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完善的關鍵。(1)政府是人才協同培養的重要驅動者。一方面,政府能夠通過給予相關主體一定的資金支持,引導各主體積極參與到地方高職人才培養中,鼓勵相關主體利用資金支持將創新知識轉換為發展資本;另一方面,政府能夠通過完善人才協同培養的相關法律,使各主體的行為“有法可依”,在為各主體提供引導的同時,規范各相關主體的行為。(2)政府是各主體利益的調控者。在人才協同培養中,不同主體有著不同的利益追求。妥善調節各主體的利益,實現各主體的利益均衡,是人才協同培養發展的基礎。政府作為社會管理部門,應加強對人才協同培養模式的管理,在統籌各主體資源的基礎上,明確各主體的利益,通過構建完善的利益保障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等,滿足各主體的合理利益訴求。(3)政府是多元主體的管理者。政府應加強對人才協同培養流程的管理,不斷規范相關程序,通過加強監督與評價等,保證人才協同培養有序開展。同時,政府也應針對協同合作中的不作為主體制定一定的懲罰措施,督促其承擔自身職責。(4)政府是人才協同培養成果的評估者。政府應加強人才協同培養評估體系的構建。一方面,制定統一、完善的評估標準以及嚴格的評估程序,對人才協同培養成果進行科學、全面的評估;另一方面,引導學生等各主體對人才協同培養效果進行評估。
(二)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協同創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方高職是人才協同培養的重要倡導者與實踐者,在人才協同培養方面具有較大的發言權。
大部分地方高職院校屬于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以著力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在人才協同培養中,地方高職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堅持教育與實踐并重,實現各主體的協同合作。地方高職應鼓勵教師積極“走出去”,深入企業。教師深入企業,一方面可以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科研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自身對企業的了解,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同時,地方高職應積極將企業帶入學校,鼓勵學生根據企業要求完成相關畢業設計等。
(三)行業企業在人才培養模式協同創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行業企業參與地方高職人才培養有利于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人才的實踐能力是人才協同培養的重要目標。行業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中,能夠為地方高職提供充足的實踐資源,很大程度上節約了地方高職的相關設備資源。其次,行業企業參與地方高職人才培養是行業企業履行自身社會責任的表現。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體,行業企業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還承擔著促進社會和諧的職能。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為提高人才質量服務,有利于實現社會和諧,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四)科研院所在人才培養模式協同創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科研院所具有較多的科研資源??蒲性核鶇⑴c到人才培養中,能夠為地方高職提供充足的科研資源,進一步提高地方高職的科研能力。其次,在參與地方高職人才協同培養過程中,科研院所能夠將自身科研成果轉化為企業實際產出。只有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價值,才能充分發揮科研成果的效用。利用地方高職人才協同培養這一契機,實現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三、協同創新視域下的地方高職人才培養機制
協同創新視域下,應合理選擇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完善的人才協同培養機制,在協同性、互利性的原則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人才支撐。
(一)地方高職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
地方高職院校應深入總結分析,選擇正確的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進人才培養創新。
1.以“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為主導的協同模式。以“政府—學?!袠I企業”為主導的協同模式,指政府作為指導者參與到地方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中。
首先,政府應積極開展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志愿者活動一般是指由志愿者組織或參與的、符合社會實際需要的、體現志愿者精神的、為達到社會進步和福利的改善而開展的各類活動。目前來看,我國實際參與志愿者活動的大學生數量并不多。政府可以通過制定一定的優惠政策,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到志愿者活動中。例如,對于積極參與關愛農民工子弟、關愛孤寡老人等志愿活動的大學生,可以為其提供就業優惠政策等。
其次,政府應積極開展企業科技文化競賽。企業科技文化競賽是在政府指導下開展的、溝通企業與高校的聯系、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的活動。具體而言,可以參考麻省理工學院的“5萬美元商業計劃競賽”活動,在現有“挑戰杯”等競賽的基礎上,完善大學生實踐平臺。在競賽過程中,政府應注意引導企業與高職院校積極溝通,引導企業與高職院校實現資源共享。企業可以借助高校的人才、技術優勢,高??梢院侠磉\用企業提供的實踐平臺,二者通過合作實現人才培養的目的。在科技競賽實施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創作具有創新性的作品,提升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以“科研院所—學?!袠I企業”為主導的協同模式。以“科研院所—學校—行業企業”為主導的協同模式,指科研院校在地方高校人才培養中占主要地位。
首先,實現以項目為導向的團隊協同。一方面,科研院所應積極與地方高職院校合作開發科研項目,增強科研聯系。另一方面,科研院所應實現與地方高職院??蒲腥瞬诺馁Y源共享,加強人才的交流合作。鼓勵科研院所人才與地方高職院??蒲腥瞬沤M建科研團隊,共同進行科研開發。
其次,在大學內建立科研實驗室。科研院所、行業企業應參與到構建地方高職院校科研實驗室的過程中。一方面,科研院所、行業企業應為高職院校提供資金支持,完善院校內部的實驗設備,優化院??蒲袟l件;另一方面,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可以利用高職院校的人才、知識資源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滿足自身發展的人才需求;同時,高職院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可以采用互派訪問學者等方式加強交流。
3.以“行業企業—學?!睘橹鲗У膮f同模式。以“行業企業—學校”為主導的協同模式,指通過行業企業與學校的合作促進資源整合。
首先,多主體間的實習協同。高職院校及學生都應融入企業發展中,推進高職院校教育與企業科研的合作。(1)鼓勵學生在寒暑假及空閑時間參與到企業進行實習,深入了解企業文化,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2)實現大學與企業對學生實習效果的聯合監督。一方面,在學生實習過程中,企業應加強對學生的監督,并選拔一批優秀實習學生正式進入企業工作。另一方面,企業還應將學生的實習情況反饋給高職院校。高職院??山iT的實習管理機構,負責與企業協商學生實習計劃;高職院??筛鶕W生實習情況調整教學計劃,使學生更好地適應企業的實習需求。此外,在學生實習期間,高職院校與企業都應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補助,以保證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實習工作。
其次,科學精神與創業精神的協同。創業精神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科學精神是大學存在的重要基礎。利用社團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與科學精神,是企業與高職院校協同發展的重要方面。高職院校社團應充分立足于自身特點,加強與相關企業的聯系,借助于企業創業項目經驗,聘請專業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項目研究。對于企業而言,可以通過參與高職院校社團活動發掘合適的人才。高職院校學生也可根據自身興趣選擇合適的企業,實現企業與學生的雙向選擇、雙向獲益。
(二)地方高職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構建
1.人才培養模式協同創新的利益協同機制。構建地方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協同創新機制的關鍵在于滿足各主體的合理利益訴求,實現各主體利益的合理分配。
首先,加強政府引導,建立完善的外部利益協調機制。政府應重視對各主體的引導,使各主體保持長期、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構建人才協同培養的長效機制;使各主體明確自身利益范圍,并自覺履行自身職責。其次,地方高職院校應樹立長遠眼光,追求發展的長遠利益。在利益協同機制構建過程中,地方高職院校應堅持開放的心態,以培養人才為目標,自覺放棄部分自身利益,促使其他主體積極參與到人才培養中。同時,行業企業作為重要參與者,應積極為高職院校提供更多的人才培養項目,使院校樹立市場競爭意識,重視對學生的全面培養。
2.人才培養模式協同創新的目標協同機制。完善的目標協同機制是保證各主體行為明確的關鍵。只有樹立共同發展目標,各主體才能堅持凝聚自身力量,積極為培養人才服務。
目標協同機制的構建應堅持以政府行政權力引導為基礎,調動各方資源,以法律規定明確各相關主體的權利與義務。(1)地方高職院校、科研院所等具有較強的學術能力,在人才學術培養方面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因此,應積極為人才培養模式的專業化建言獻策。一方面,應重視給予課程選擇等專業方面的建議,并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修正方案中與實際不相符的部分,保證人才培養機制的專業性;另一方面,應加強對其他主體的評議、指導,鼓勵其他教學主體積極創新教學思想與方法。(2)行業企業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執行方,應享受并執行一定的人才培養權。一方面,行業企業應積極開拓創新成果市場,并分享創新成果收益;另一方面,行業企業應主動為地方高職提供實踐平臺,與高職院校合作進行科研開發。
3.人才培養模式協同創新的政策協同機制。首先,政府應加強頂層設計,完善人才培養制度,完善科技管理機制。一方面,政府應完善科技管理制度,鼓勵科技管理相關部門加強溝通,為地方高職院??蒲邪l展提供資源、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政府應完善人才培養制度,鼓勵各主體突破體制壁壘,加強合作。同時,作為校企合作的橋梁,政府應搭建校企協同培養人才的創新平臺,鼓勵校企進行人才互聘及考核。
其次,政府應積極為人才培養模式協同創新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例如,政府可簡化人才協同培養項目審批程序,并給予其他相關政策優惠等。政府除為人才培養提供直接的資金支持外,還應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并加強對資金使用的監管。
[參考文獻]
[1]古廣靈.協同創新視閾下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4(21).
[2]甘益慧,陳大力.協同創新視閾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職業教育研究,2015(8).
[3]施鋒鋒,趙建明,王喆.協同創新視閾下行業特色地方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9).
[4]曾蔚陽.論協同創新視角下的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機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21).
[5]張寶歌.地方高校人才培養協同創新機制研究——以牡丹江地區6所高校協作為例[J].教育研究,2015(7).
[6]謝愛娟,姜艷,陶宇煒.協同創新理念下的高職園區高校實踐育人模式探究——以常州科教城為例[J].高教論壇,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