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我國扶貧攻堅的歷史背景下,實施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是完成教育扶貧工作的關鍵。寧夏回族自治區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作用,進行了一系列實踐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文章在總結自治區扶貧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其取得成績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當前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完善校企合作、加大對貧困地區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支持力度等對策。
[關鍵詞]職業教育政策 精準扶貧
[作者簡介]朱奕龍(1964- ),男,浙江青田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寧夏僑聯主席,銀帝集團董事局主席,高級經濟師,博士。(寧夏 銀川 750004)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7)-0035-02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對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指出要通過“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國家教育經費要繼續向貧困地區傾斜、向基礎教育傾斜、向職業教育傾斜,幫助貧困地區改善辦學條件”。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在扶貧攻堅工作中,把職業教育作為助推精準脫貧最直接、最現實、成本最低、見效最快的措施,并將其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助推精準脫貧的全局中去謀劃、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文章總結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在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主要做法以及取得的成績,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當前職業教育精準扶貧開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對于職業教育發展和扶貧開發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績
1.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做到“應保盡?!保鉀Q學生“進的來、有學上”的問題。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投入79億多元,新建或遷建了10所高職學院,對20所全日制公辦中等職業學校中的18所進行了新建、遷建或改擴建,其中13所進入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行列,特別是固原農業學校等4所山區中等職業學校建成了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在校生達6.8萬人,實現了資源利用最大化。同時,按照“統一規劃、整合資源、高端設計、錯位發展”的思路,投入4.7億元建設了國家級“寧夏現代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建成后將覆蓋全區,提供11個專業的產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培訓和技能鑒定服務,為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和職業技能奠定了基礎,解決了學生“進的來、有學上”的問題。
2.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資助體系,做到“應助盡助”,解決學生“上得起學”的問題。寧夏回族自治區在2013年以省為單位實現了中等職業教育全免費,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六盤山連片扶貧開發區學生享受每生每年2000元生活補助,使每一個孩子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無法接受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切實解決了學生“上得起學”的問題。
3.加大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力度,解決學生“學得好”的問題。近三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天津市進行教師雙向交流,由天津派遣教師來寧夏支援,寧夏派遣教師到天津掛職鍛煉,學習天津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教學管理經驗。從2015年開始,由天津市財政出資,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每年給寧夏培養50名職業教育免費師范生,以改善職業教育教師結構。這些措施提高了寧夏職業教育師資水平,解決了學生“學得好”的問題。
4.加強職業教育東西部聯合招生合作辦學,解決學生“能就業、用得上”的問題。為了鼓勵中南部地區貧困家庭子女到東部發達地區創業就業,寧夏成立了山東、福建職業教育聯合招生合作辦學工作站。2006年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赴東部地區實習和就業的學生總數已超過9萬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5.建立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機制,解決職業教育助推精準脫貧后勁不足的問題。目前寧夏每年的職業教育專項經費已經從2008年的5000萬元增加到現在的1億元。這些投入重點向中南部地區傾斜,使得中南部地區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質量顯著提升,強化了職業教育助推精準扶貧的后勁。
二、問題及建議
1.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政策。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重要指示精神,寧夏組建了13個職教集團,吸引了一大批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但在運行過程中,行業、企業和學校在責、權、利方面的界限不清;企業存在一定的短期行為,更注重用人,對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指導較少,在安排教師鍛煉、學生實習等方面也缺乏相應的法律和制度約束。同時,國家對經濟發達地區企業和國有大型企業幫助貧困地區職業院校教師提升執教能力、學生提高實操技能等方面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
建議國家制定《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條例》或相應的政策,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行法律或政策約束,明確行業、企業和學校的各自界限以及校企合作管理規范,建立校企合作保障和獎懲機制。要對校企合作過程中的資金、人才流動、合作成果進行管理,提高資金利用率,使人才能夠合理流動,合作成果能夠合理分配。要對積極參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表彰;對為教師和學生提供鍛煉實習崗位的企業給予相應的稅費減免;為學生實習提供合理報酬和社會保險,保護學生的權益。
2.加大對貧困地區職業教育助推精準脫貧的支持力度。寧夏回族自治區雖然在職業教育助推精準脫貧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基礎能力大幅度提升,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但由于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財力有限,新建、遷建或改擴建學校負債達133813萬元,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正常運轉。
因此,建議中央有關部委增大轉移支付額度,支持寧夏盡快化解職業院校債務。地方政府也要加大對職業院校的投入,實行生均撥款機制,設立專項資金以化解債務。要建立健全職業院校預算、審核、批復和執行制度,將職業教育所需各項資金全部納入政府預算。職業院校也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加強財務管理,切實做好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嚴格預算執行,遵守財務制度,避免產生新的債務。只有中央、地方政府、學校合力化解職業院校債務危機,使學校輕裝上陣,才能更好地發揮職業教育在精準脫貧中的助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