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通過檢視當前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評價,發現存在重視工具性價值而忽視目的性價值、重視知識與技能測試而輕視其他素質評價、重視統一性評價而忽視個性化發展評價等問題。鑒于此,文章創新提出了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即以“從社會人到職業人”的發展為主線,遵循科學性、可測性、發展性等原則,運用特爾菲專家咨詢法,確定職業素養評價的四個一級指標和若干二級指標,并運用AHP法計算指標權重和設計評定系統表,最后提出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實施策略。
[關鍵詞]職業素養 職業行動目標 測量方法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科教聯合項目“基于行為科學的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測評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7JJ5003)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7)08-0072-05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社會及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企業和社會對職業院校畢業生的職業素養要求不斷提高。職業院校學生培養目標正從“能力本位”向“素質本位”轉型,職業素養教育日益被人們所重視。學生職業素養評價在職業素養教育中不可或缺。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開發科學的測量方法,是實現由“對學生的評價”轉向“為學生的評價”的有效途徑,是破解當前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困境之道。
一、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評價的問題檢視
職業素養是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主要呈現為從業者遵循職業內在要求,在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具有的專業知識、技能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作風和行為習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蘭將職業素養分為顯性職業素養和隱性職業素養,創造了“冰山理論”。從“冰山理論”視角來看,職業素養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著個體的形象、資質、知識、職業行為和職業技能等方面,是人們看得見的、顯性的職業素養,這些可以通過各種學歷證書、職業證書來證明,或者通過專業考試來驗證。而冰山隱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體的7/8,它代表著個體的職業道德、職業情感和職業態度等方面,是人們看不見的、隱性的職業素養。顯性職業素養和隱性職業素養共同構成了個體所應具備的全部職業素養。由此可見,大部分職業素養是人們看不見的,但正是這7/8的隱性職業素養決定、支撐著外在的顯性職業素養,顯性職業素養是隱性職業素養的外在表現。
關于顯性職業素養的評價方式方法改革,很多學者專家和一線教師都進行了積極探索,但提出的評價方案與標準大多以概述居多,形成有效方法和范式較少。有關調查表明,職業院校學生知識和技能的評價方式主要還是“考試”“考證”和“競賽”。很多學者專家認為這三種方式都有失偏頗,主要觀點是:(1)試卷考試的評價方式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桎梏。(2)過分依賴職業資格考證,可能導致學校職業教育異化為職業培訓,讓學校教育喪失培養人的本質功能。(3)技能競賽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有走向誤區的傾向。為了追求評比的公正客觀,評價標準與方法不得不定量化,導致競賽不是基于“工作過程”而是基于“工作流程”。
關于隱性職業素養評價理論與方法、指標體系構建的研究成果較少,針對職業院校學生的研究成果更少。上海市和福建省分別于2015年和2016年開始試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從實施方案看采用的是檔案袋評價法(Portfolio Assessment),即“教師依據教學目標與計劃,請學生依特定目的持續一段時間主動且系統地收集、組織與省思學習成果的檔案,以評定其努力、進步、成長情形”。
通過檢視當前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評價,發現存在重視工具性價值而忽視目的性價值、重視知識與技能測試而輕視其他素質評價、重視統一性評價而忽視個性化發展評價等問題。因此,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評價改革勢在必行,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緊密圍繞培養目標,將職業興趣、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技能融為一體,進行系統化評價,從而使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評價既貼近人才市場需求,又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構建
評價方式方法創新是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評價改革的重要內容。本文創新提出“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以期超越“知識本位”的專業考試和“技能本位”的技能鑒定,引導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向職業世界回歸,實現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與企業用人單位需求的無縫對接。
(一)職業行動目標
職業行動目標源于行動導向教學理論。行動導向教學是根據完成某一職業工作活動所需要的行動和行動產生與維持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以及從業者的內在調節機制來設計、實施和評價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本文認為職業行動目標包含行為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行為性目標,是指學習者學習結束后自身行為發生變化的目標,具有可觀察性和可測量性,多用于認知性教育。例如,通過學習訓練,能按照規范流程完成發動機的拆裝。表現性目標,是指學習者運用已獲知識創造性解決某個問題(包括創造某種東西)或用自己的行為表現來證明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例如,提交發動機拆裝的優化方案。這一方案沒有對錯之分,只存在優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的程度之別。從職業行動過程看,行為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相互不會沖突,而是相互補充。
(二)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的構建依據
職業素養評價是困擾職業教育的難題,需要從理論依據、政策依據和現實依據進行理性分析和審視。
一是以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為依據。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要對人的體力、智力、道德和審美情趣進行全面評價,而不是片面地強調技能訓練,忽視人的情感、道德、人格等精神層面的發展。
二是以國家相關政策為依據。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構建中要準確把握黨和國家教育方針規定的職業院校學生培養目標、規格和要求,著力解決專業的“定向性”與未來職業崗位的“不確定性”之間的矛盾,引導學生夯實知識基礎、掌握專業技能、提升職業素養,增強就業創業所必需的能力。
三是以企業和社會需求為依據。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構建中要關注學生知識結構的合理性、職業核心素養和能力的滿足性,以及用人單位的滿意度。
四是以學生身心特征及主體發展需求為依據。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構建中要正視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個體特征,重視做人和做事基本素養的評價,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謀學生個性發展、終身發展之職業素養。
(三)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的構建原則
職業院校學生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涉及多方面因素,在指標設計和模型構建中,會遇到若干問題與矛盾,這些問題與矛盾的解決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科學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評價要客觀、準確、全面,評價過程要邏輯嚴謹,評價結果要有檢驗;另一方面,評價結果要有價值判斷,主要是綜合考慮人的發展需求、個性差異、所處教育階段的特性等。
二是堅持可測性與可行性相結合的原則。評價指標應盡可能用數量化參數或者可操作化的語言來表達。對于不能量化或量化處理難度太大的指標,可通過外顯的行為來間接判斷,把抽象的目標具體化、行為化、可操作化。
三是堅持發展性評價導向與職業化目標相一致的原則。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成長和發展,促使學生職業素養不斷提高。因此,要充分考慮評價對象自身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注重把發展性評價導向與職業需求緊密結合,使個體發展的目標符合社會職業的需要和個體自身成長的需要。
(四)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的體系構建
本研究借鑒職業素養結構研究成果和新教育目標分類理論所構建的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模型,組建了由企業人力資源專家、學校教育專家和優秀畢業生組成的40人專家團隊,采用特爾菲法確定了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結構的基本要素、一級指標體系和二級指標體系,運用AHP層次分析法進行了權重體系構建和評定系統表設計。
1.一級指標構建。雖然很多文獻從理論上和企業需求視角論證了職業素養包括職業理想、職業人格、職業意識和職業關鍵能力四個要素,但是,這四個要素能否構成職業院校學生職業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一級指標體系”,還需要進一步論證。
本文運用特爾菲法,將職業理想、職業人格、職業意識和職業關鍵能力四個要素提供給專家,由專家對各要素在職業素養中的重要性程度做出“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的客觀評價,專家意見統計結果如圖1所示。可見,專家普遍認可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包括職業理想、職業人格、職業意識和職業關鍵能力四個要素,這證明將其設為評價標準體系的一級指標是科學合理的。
2.二級指標構建。在一級指標的基礎上,先初步擬定職業素養評價的二級指標,然后制定專家咨詢問卷,再次運用特爾菲專家咨詢法,進行職業素養二級評價指標的論證和篩選、修正,得到75頁圖2所示的指標體系。
3.指標權重確定。本文選用AHP層次分析法構建指標權重。為減少矩陣運算工作量,采用Yaahp層次分析軟件按照“建構層次結構模型—群決策管理—一致性檢查—結果導出”的步驟分析得到75頁表1所示的評價指標權重。
4.評定系統表設計。依據職業行動特點和評價一級、二級指標,設計職業行動目標測量評價表(如76頁表2所示)。其中“行動任務描述”是教師向學習者布置的一項職業工作活動。對于該活動的行動目標描述應盡量使用可測量、可評價、具體而明確的行為動詞,要避免模糊、籠統、抽象和不可預測性。“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是根據職業工作活動目標確定可測量的職業素養內容。“觀測點”則結合職業工作活動特點和目標進行設計。“過程記錄”是記錄學習者的行動過程。“評價等級”是用“完全達到、基本達到、部分達到、未全達到、全未達到”或“很好、較好、一般、較差、很差”的等級來劃分程度。
三、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的實施策略
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通過觀察和測量學習者的行為形式和首創性反應來評價學生的職業素養。該方法實施起來非常復雜,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工作,需要注重實施策略。
一是要設計精確、具體和可操作的職業行動目標。實施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要創設真實情境,讓學習者接受有價值的學習任務(如作品設計、方案設計、市場調查、產品加工、社會實踐、文體活動等),確定職業行動目標,把知識和技能同生活實際或職業實踐聯系起來。
二是要制定科學的評定標準和流程。實施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要求制定具體的評價細則,并嚴格按照“制訂評價計劃—創設任務評價情境—設計評價標準—編制評價工具—與學生商定評價目標、要求和程序—實施評價”的程序進行。
三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記錄工具,客觀、翔實地記錄行動過程。評價者觀察學習者的職業行動,可以是參與式,也可以是非參與式。采用非參與式要合理使用錄像機、攝像機、照相機、觀察提綱、記錄表格等記錄工具。
四是要合理使用評價信息收集、評價信息統計分析的方法。學生職業行動評價信息收集方法有觀察記錄法、問卷法、訪談法和作業作品收集法等。評價統計分析的方法如下:由評價者根據評價對象的實際表現來分析目標達成度,確定發展方向,并提出改進意見。
四、結論
知識經濟催生了“后現代”文化和多元價值的產生,使得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評價尤為復雜,面臨著“用什么評價”“如何評價”的困境。本文在檢視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評價問題的基礎上,創新提出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從而將評價回歸到被評價者的真實生活和工作中,通過觀察、記錄行動過程和行為結果來考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知識和技能的真實情況,判定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品質和素養。在職業行動目標測量方法體系構建中,把全面發展學說作為理論依據,根據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職業素養現實要求和職業標準要求來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和權重,著眼學生職業發展進行個性化評價,真正實現“素質本位評價”和“為學生的評價”。
[參考文獻]
[1]蔣乃平.職業素養訓練是職業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特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
[2]崔霖蕓.基礎學科中培養高職學生隱性職業素質的困境與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6).
[3]彭英姿,鄒麗君.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文獻綜述[J].高教講壇,2013(19).
[4]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印發《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的通知(滬教委職[2015]35號)[Z].2015-09-29.
[5]福建省教育廳.關于印發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試行)和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閩教職成[2016]56號)[Z].2016-08-06.
[6]李坤崇.教學評估:多種評價工具的設計及應用[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7]姜大源,吳全全.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理論、實踐與創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8]陳躍華,韓鳳英.高技能人才職業素養評價研究[J].職業時空,2014(6).
[9]王耀燕.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當代職業教育,2015(5).
[10]楊琳.大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及評價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24).
[11]李飛鴻.高職高專學生職業素養的構成及培養策略——基于核心競爭力視角[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