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一、探索多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并用方程描述,通過對多種實際問題中數量關系的分析,學生能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模型。
二、通過觀察,歸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學重點】
探索實際問題中的相等關系,經歷用方程描述相等關系的過程。
【教學難點】
分析與確定問題中的相等關系,能用方程來描述和刻畫事物間的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生活數學,導入新課
1.猜老師的年齡。
(1)用老師的年齡減去5再除以3就等于你們大多數同學的年齡——13歲。誰知道老師的年齡?
(2)再過多少年后,你們的年齡是老師年齡的一半?
2.板書課題、學習目標。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活動1. 觀察思考。
(1)請學生觀察給出圖,并描述天平所表示的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2)如果設兩個相同小球的質量都是xg,又能怎樣描述?
活動2. 自主探究。
籃球聯賽規則規定:勝一場得2分,負一場得1分。某籃球隊賽了12場,共得20分。
(1)請描述出該信息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2)請你根據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3)如把你問題中的一個未知量設為x,可得方程 。
學生獨立探究,展示答案。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不同的相等關系,列出不同的方程,并歸納步驟:①找;②設;③列。
活動3. 應用數學。
(1)P.98練一練1。(2) P.98練一練2。
學生練習,學生更正,學生評點。
活動4. 比較歸納。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所列方程,歸納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三、歸納總結,反思提高
學生小結本節課的收獲,教師補充。
四、課堂作業,應用鞏固
必做題:P.98習題1、2。
選做題:P.98練一練3。
思考題:閱讀課本P. 96“想一想”,設井深y尺,請列方程描述其中的相等關系。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圍繞“創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設計,用形式多樣的數學活動來有效地呈現教學內容,達成教學目標。
1.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有目的地選擇和設計“猜老師年齡”這一問題情境,既關注學習內容與學習對象,更關注學生的需要和認同,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了師生感情,同時,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方程的必要性。
2.課堂活動的設計要有嚴密的邏輯性。
本節課數學活動“觀察思考——自主探究——應用數學——比較歸納——反思提高”邏輯嚴密,環環相扣,既相互獨立又自然形成一個整體。活動1用數學語言詮釋天平平衡的道理,讓學生直觀感受“方程是表達數量之間相等關系的天平”,培養學生觀察、閱讀處理圖片信息的能力;活動2先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在展示成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審題,用不同思路分析, 找出相等關系,感受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模型,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閱讀處理文字信息的能力;活動3使學生進一步經歷用列方程研究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再次感受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模型;活動4通過學生觀察、比較所列方程,在小組合作中生成一元一次方程,滲透分類思想;最后讓學生小結,在反思中提高,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這樣,每一個數學活動都符合學生認知的邏輯聯系,也使得學習活動的過程成為一個動態的、連續的過程,從而完成整個建構活動。
3.教材內容的選用要有科學的創造性。
為突出重點,避免學生因文本理解困難對掌握新知識的干擾,棄用了“想一想”“做一做”。活動1、活動2挖掘素材內涵,設計成觀察、探究;活動3增加求面積問題,體現了“用教材教”的思想。這樣的設計,也可以給學生留下長久的回味和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從而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建構。
(作者為江蘇省泰興市洋思中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