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游戲教育;價值觀;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55-0062-03
【作者簡介】浦冬燕,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江蘇南通,226000)教師,一級教師。
一、班會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了解傳統游戲的特點,能在適當的引導下,講述父輩的老游戲以及自己玩過的游戲;通過探究,讓學生感悟游戲中蘊藏的游戲智慧與學問,并能創造性地改編游戲。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游戲畫面,讓學生了解不同時代的游戲,并在這一過程中感受身邊事物的美好,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各種游戲的魅力,進而形成正確的游戲價值觀。
二、班會準備
1.學生準備:向父母了解一些過去的游戲,并書面記錄下來。
2.教師準備:課前帶領學生開展一些游戲活動,如扔沙包、挑花棒、折紙、疊手帕等;拍攝有關班級游戲節的視頻;準備信封、文蛤殼、油畫棒、棉線等。
三、班會過程
1.諺語導入,激發情趣。
師: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句諺語,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誰來讀讀?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間相互討論,積極給出自己的答案。)
(提示:只學習不會玩耍,聰明的孩子也會變傻。)
師:現在你們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了,那你們同意這種觀點嗎?今天這堂班會課,我們就一起來聊聊我們以前玩過的小游戲,好不好?
【設計意圖:游戲,其實就是童年心靈與生命存在的一種狀態,從“玩”談起,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點燃,他們渴望自由、激情,渴望自己的生活被關注?!?/p>
2.追憶古代兒童游戲,觸摸游戲根脈。
師:談到游戲,那可是說來話長。別看只是平時隨便玩玩的游戲,它也有悠久的歷史呢!知道古代的兒童是怎么玩的嗎?有的游戲就藏在那些膾炙人口的古詩中,你們都知道有哪些嗎?
(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小組代表發言。)
師:這些不同朝代詩人寫的詩,很多都反映出了古代兒童的游戲生活。我們一起來讀讀。
(提示:PPT出示《小兒垂釣》《池上》《宿新市徐公店》《所見》《村居》等詩句。)
師:玩游戲還能玩得如此詩情畫意!你看,在鄉村的田野上、池塘邊、柳樹下,都活躍著孩子們歡樂的身影。他們的童年游戲不僅被記錄在這些流傳千古的詩歌當中,成為我們的文化瑰寶,也被許多畫家描繪下來,供后人鑒賞。在故宮博物院里,就有這樣一件珍貴的國寶——嬰戲圖。
(提示:PPT呈現圖片。)
師:這些孩子玩得開心嗎?看到古代孩童時玩的游戲被人們如此珍視,你對游戲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呢?(學生自由發言。)是啊,不管身處何時,游戲中的孩子總是那么的快樂,童年也因此成為我們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設計意圖:從學生們所熟知的古詩入手,探究古詩中出現的各種游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對學過的知識有所鞏固,對古詩有新的認識?!?/p>
3.走進父輩老游戲,感受游戲精神。
師:了解了古代兒童的游戲后,現在來看看我們的長輩們,看看他們童年玩的游戲又有哪些吧。老師這兒有一首童謠,唱的就是他們的游戲生活,我們來聽聽吧。
春天采花掰柳條,圈個花環戴頭上。
夏天蛛網粘鳴蟬,拍到蒼蠅釣魚忙。
秋挎竹籃捕魚蟹,摘果借名割豬草。
冬滾雪球堆雪人,掰著冰凌當劍藏。
師:童謠中唱的都有哪些有意思的游戲???
(提示:按座位順序,學生依次回答。)
師:原來玩游戲還得看季節啊!除了這些,長輩們還玩哪些游戲呢?課前,我們都做了一回小記者,采訪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誰來向大家介紹介紹?
(學生自由發言。)
師:(出示圖片)看,就是這些有趣的游戲伴隨著他們快樂成長。一根木棒、一塊石頭、一條繩子,都可以成為他們的玩具,有限的材料玩出了無限的精彩,讓人佩服。在他們那個年代,雖然物質極度缺乏,但人們總能找到快樂。
【設計意圖:有專家呼吁,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兒童,可是孩子究竟能玩什么呢?通過對父輩的采訪,學生們充分認識到,其實游戲就是一種游戲精神的體現,只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開動腦筋,大自然中的一切材料都能煥發出無限的精彩?!?/p>
4.師生共玩游戲,體驗游戲樂趣。
師:知道老師小時候玩些什么游戲嗎?(PPT呈現相關圖片。)看——抓子兒,這是我最拿手的,玩好它可是需要技巧的,子兒投到什么位置都是有講究的。然后,手要靈活,抓相同位置的子兒要既快又準,按子兒積分。長期練習,不僅可以鍛煉我們的協調能力,還可以鍛煉我們的計算能力。還有前一段時間我教你們的“轉貝殼”,大家轉轉看,然后說說旋轉的貝殼都像什么?(學生自由發言。)
師:玩游戲,不僅可以玩出快樂,還能玩出智慧。老師能用一張紙玩出不同的花樣,你們猜猜都有哪些玩法?
(提示:將紙折成千紙鶴、桌子、扇子、衣服、小船、青蛙……)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再現,讓學生了解教師的童年生活,而教師展示自己的折紙藝術,不僅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p>
5.電腦游戲利弊辨析,樹立正確的游戲觀。
師: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有趣的、歡快的游戲已離我們越來越遠,尤其是進入信息化、科技化社會后,我們的游戲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那么現在你們玩的游戲又有哪些呢?課前,我們班級的小記者也進行了采訪調查,這是他們制作的統計表:
請在你曾經玩過的游戲上打“√”:
⑴打彈珠⑵吹泡泡⑶跳皮筋⑷丟沙包⑸抽陀螺⑹滾鐵環⑺玩魔方⑻溜溜球⑼飛碟迷宮⑽電腦游戲
師:這張表上的數據統計,說明了什么?
(學生舉手回答。)
師:是啊,表上的數據表明,電腦游戲在很大程度上占據了我們的業余生活,在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F在我們一起來討論討論,看看大家是如何看待電腦游戲的。
(小組辯論賽開始。)
師:網絡確實是一個神奇的世界,我們小學生應將其視為學習工具,正確使用這個工具,一旦過度依賴,我們就會掉進網絡的陷阱里。
【設計意圖:作為一種在虛擬環境中進行的有規則、有目的的娛樂方式,電腦游戲一直備受爭議。通過電腦游戲利與弊的辨析,讓學生客觀地、合理地、辯證地看待此種游戲方式,從而規劃好自己的游戲時間。】
6.改良老游戲,創編新游戲。
師:那么,在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該如何選擇游戲呢?
(學生之間交流,小組代表發言,教師記錄。)
師:剛剛有小組說我們要重玩老游戲,認為傳統游戲中蘊含著很多智慧和哲學。確實,這個小組總結得很好,讓我們給他們一點掌聲。這兩天,我們班開展了“歡樂游戲節”的活動,同學們看,這是你們游戲中的精彩瞬間,從中可以看到,有些同學對老游戲進行了改良,玩出了新意。
(PPT呈現游戲節活動視頻。)
師:我們有些同學還創編了一些新游戲(PPT呈現相關游戲項目。)小游戲中富含大智慧啊,只要勇于思考,敢于創新,就能收獲驚喜。
【設計意圖:真實的生活是兒童精神世界的誕生地,是兒童生命力量得以滋養和壯大的土壤。此環節,我對如何才能“玩好”游戲進行了具體的指導,讓學生從“小游戲”中玩出了“大智慧”?!?/p>
四、班會總結
師:(播放《童年》音樂)有人認為,10歲之前應該做以下32件事,你們做過嗎?
在河邊草地上打滾,捏泥團,用面粉捏小玩意兒,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在窗臺上種水芹,用硬紙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樹,在院子里挖個洞穴,用手和腳作畫,自己搞一次野餐,用顏料在臉上畫鬼臉,用沙子“埋人”,做面包,堆雪人,創作一個泥雕,參加一次“探險”,在院子里露營,烘蛋糕,養小動物,采草莓,玩丟棍棒游戲,能認出5種鳥類,捉小蟲子,騎自行車穿過泥水坑,制作一個風箏并放上天,用草和小樹枝搭一個“窩”,在公園找10種不同的葉子,種菜,為父母做早飯并送到床前,和小伙伴溫柔地打一架。
(學生自由交流。)
師:古今中外,事業有成者無一不是大玩家,徐霞客玩成了地理學家,達爾文玩成了生物學家,愛迪生玩成了發明家,史豐收玩成了數學大王,比爾·蓋茨玩成了世界首富……祝愿同學們在“玩”的天地中,傳承老游戲、改良老游戲、創編新游戲,玩出健康、玩出活力、玩出智慧,玩出精彩的人生。
【設計意圖:冰心說:“淘氣的男孩是好的,調皮的女孩是巧的?!痹谧詈蟮纳A主題環節中,我意圖告訴學生“人生大玩家,玩出人生大成就”的道理,在學生的心田種下一粒游戲的種子,期待他們在游戲中成長,成就精彩的人生?!?/p>
五、班會反思
“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兒童生命的全部價值和意義都蘊藏在游戲之中,他們之所以與游戲不可分離,是因為在游戲中,他們表現出較為高超和卓越的智慧,他們用自己的想象彰顯了自由的天性,滿足自我,實現自我。
當下的兒童,他們在課余時間玩些什么呢?追逐、吵鬧、彈橡皮……終年玩的就是這些,游戲種類屈指可數。而當他們回到家里,電視、電腦等便成了大多數兒童的消遣選擇。我們不得不發問:現在的孩子還會玩嗎?
“小游戲,大智慧”主題班會便是基于這樣的思考產生的。通過追憶古代游戲、走進父輩老游戲等環節,揭示“愛玩是兒童的天性”這一道理;通過重溫經典游戲、辨析電腦游戲的利弊,讓學生認識到“玩”的本質;通過改良老游戲、創編新游戲,讓學生體驗到游戲中蘊含的智慧以及游戲對成長的意義,進而讓學生形成積極的游戲觀。
原江蘇省教科所所長成尚榮先生認為:“教育是為了兒童的,教育是依靠兒童來開展和進行的,教育的立場應是兒童育的立場?!边@節班會課,就是從兒童的立場出發,遵循一個具有兒童立場的思路,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創生智慧,健康發展。
課堂上,我和學生們一起走進了游戲的歷史,了解了長輩們的經典游戲,也暢談了自己對電腦游戲的看法……在交流中,我看到了學生時而好奇、時而興奮、時而得意的眼神,這讓我對“愛玩是兒童的天性”這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蓯鄣膶W生們課后還在津津樂道、侃侃而談,在班級里掀起了一股游戲風。把游戲的權利還給兒童,讓最美麗的游戲成為生活的真正內涵,游戲、玩樂、文化——這才是兒童生命中最值得認真對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