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選擇了雙休日的一天,從早上的買早點、買菜,到中午及傍晚的飯菜準備,從室內的打掃到生活用品的采購,當了一天的家,許多學生都體會到了“當家”的不容易。學生們對愛父母的認識,不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從心中滋生蔓延,從而拉近了親子之間的距離,提升了心靈的體驗。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與新課程改革中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可以這么說,新課程改革在許多方面是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繼承與發展。我們的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特別是關注兒童正在進行的現實生活,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做到切實有效和具有針對性。
我們在學習新課程理念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過程中,對生活教育的思想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并在《品德與社會(生活)》教學的實踐中作了初步的嘗試與探索。
對生活教育思想的思考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他認為教育與生活是一致的。他很早就指出:“生活主義包含萬狀,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屬之。其范圍之廣,實與教育等。”“整個的社會活動,就是我們的教育范圍”。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所以品德教學不能離開生活,品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但是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品德教育與教學,很多教師機械地把其當作了一種理論性的教學,忽視了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的實踐性。學生當中,言與行,認識與行動脫節的情況相當普遍。因此,我們的思品教學應積極倡導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出發,走品德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品德教學返樸歸真、回歸生活。
用生活教育理論指導品德教學實踐
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導入新課。陶行知告訴我們,生活教育對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起著作用,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生活教育。教師的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貼合度越高,教學效果越好。導入新課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例如,我教《怎樣到達目的地》一課的導入:“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平時的生活中你們和家人會用到哪些交通工具呢?”這樣的導入,無論從教學形式上、材料的選取上、問題的設計上都來自學生的日常生活,都是學生熟悉的、關注的、感興趣的。這樣不但在無形之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為這一堂課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合理地創造性使用教材,教學新知。 陶行知講道:“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作為課程重要形態之一的教材,教師必須創造性地使用,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將教材中的原有材料與學生現實生活中的鮮活材料結合起來,盡力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使活動內容貼近兒童生活,易于兒童接受。例如《怎樣到達目的地》一課的教學中有一個環節:感受現代交通的便捷。為了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我做了如下設計:出示一串荔枝,問學生它的原產地,接著通過錄音講述古代楊貴妃吃荔枝的不易和現實生活中學生吃荔枝的容易作對比,初步感受現代交通的便捷。再引導學生交流還吃到過哪些外地水果,用過、見過哪些外地運來的東西,加深感受。通過以上的教學過程,不僅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現代交通的便捷。教學中很多的的活動來自生活,源自生活,用生活教育生活,從而真正體現了品德教學生活化,生活中處處有品德新的教育、教學理念。
活用本土化的課程資源,加深感悟。生活教育的認識論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始。”我們要從生活的源頭上去追求真理,尋求知識。本土化的課程資源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呼吸翕動。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因此,教師必須立足與于教學目標適當補充本鄉本土的“活”材料和學生身邊的“真”事,盡力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改變過去那種品德教育與現實生活相脫離的德育灌輸方式。如在《我們的民風民俗》一課的教學中,我補充介紹了我們陸慕的名優特產:金磚、蝦膳籠、花邊滴水等,出示了圖片,介紹了它們為我們這個小鎮取得的榮譽,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補充教材的的內容都來自于學生的日常生活所見所聞,并可把學生所學的品德知識運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為現實生活服務,做到品德教學生活化。
布置課外“作業”,提升體驗。“品德與社會作業”是實現本課程向課外延伸的最有效的途徑,它能從只重視學生的知識培養到真正深入學生的生活,是一種實踐性的作業,是一種長知識、長德性、長智慧的作業。因此,讓《品德與社會》課程同語文、數學課程一樣也有“作業”,才能在課程實施中自覺的、有意識的將學生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生活連成一體,才能把課程帶出課堂,使課程延伸、擴展到課堂之外,從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如我在教學《父母的疼愛》一課后,布置了課后延伸作業——愛心行動《今天,我當家》。學生們選擇了雙休日的一天,從早上的買早點、買菜,到中午及傍晚的飯菜準備,從室內的打掃到生活用品的采購,當了一天的家,許多學生都體會到了“當家”的不容易。學生們對愛父母的認識,不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從心中滋生蔓延,從而拉近了親子之間的距離,提升了心靈的體驗。
“教學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學”,“只有通過生活,教育才能產生真正的作用,并成為真正的教育。”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念來指導我們的思品教學實踐,不僅可以克服傳統思品教學中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弊端,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而且使學生在與生活的內在聯系中獲得知識、得到感悟、促進發展,同時教會學生熱愛生活、創造生活。
(江蘇省蘇州市陸慕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