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書是李鎮西校長從教30年個人成長的回憶錄,全書五輯,分別是:往事如煙、求學之路、投身教育、做一個教育理想主義者、做最好的教師。以自傳的方式記錄了李校長從中學到“插隊”當知青;從成為恢復高考后的首屆大學生到投身教壇;從讀博深造到新教育、平民教育的實踐與思考……隨著一篇篇文章的述說,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孩童如何一步步成為大學生、成為教師、進而成長為教育家的。縱覽其成長歷程我們可以看出:
成長的過程就是對教育生活記錄的過程
從上學起李校長就有了寫日記的習慣,這些日記不單單記錄了自己的生活過程,更是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凝練,對自己未來生活的一種規劃、一種自覺。這些記錄又促使他不斷閱讀、學習,因此會有小學時的詩篇的誕生,還被學校工宣隊隊長稱贊“紅小兵能寫出這樣的好詞是教育革命的成果”。在引領學生寫詩的過程中,李校長發現教育就是一首純凈的,其中蘊藏著無限的詩意。于是又以日記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手中的筆讓自己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以書信的方式同性格內向的學生交流,才有了《青春期悄悄話——致中學生朋友的100封信》的誕生;長期跟蹤記載與后進生萬同打交道的過程,才有了《愛心與教育》最精彩篇章之一的出爐。“19年來,每完整地帶完一個畢業班,我都為學生編撰一本這樣的書。”這既是對學生青春的記憶,也是自己教育和人生的里程碑,更凝聚著自己對教育的深厚情結。
在記錄中享受教育,在思索中完美教育,李校長成長的心路真實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正因為對教育生活的記錄,我們才領略了一個教育大家通過思考是如何在教育的海洋中遨游的,是如何在教育教學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的,一個個問題學生是如何在其教育下轉化成長的。
“閱讀——思考——寫作——實踐”是多少名師成長的軌跡!反觀自我,多次從各種級別的培訓會上聽到這樣語重心長的聲音了,但自己一直處于羨慕之中,如高山仰止,沒有底氣去做,情感上還是心向往之的。只是從2013年開始才將教育寫作付諸行動,以新浪博客為依托,慢慢開始記錄自己教育生活的點滴,將課堂的得失、教育學生的感悟、讀書所得等,一一用文字保存下來。四年多來,記錄近50萬字,這些文字豐盈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充實了自己的教育生活,讓自己感受到了職業幸福,克服了原有的職業倦怠;駕馭的課堂的能力提高了,管理班級的方法增多了,教育學生的效果增強了;更重要的是原本焦躁的心因閱讀、寫作變得平和了,認真體味到了教育是慢的藝術。
更可喜的是,四年來有百余篇文章發表了,還有多篇發表在全國核心期刊上,連續三年整理發表的思想品德專題與當年的中考題撞題;被評為市級教學能手、全縣十位初中僅有兩人的“陽都名師”。這皆是教育寫作帶來的成就。作為鄉村教師,沒有教育寫作,是難以有這樣的認識,更難以取得這樣的成績的。寫作讓我的教育生活漸行漸遠,讓我領略到外邊世界的精彩,引領我走上了專業成長之路。
成長的過程就是對教育探索的過程
“因為寄情教育,我的人生便永遠詩意盎然。”李校長如是說。這讓我想到了教育家呂型偉的一句名言:“教育是事業,其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其價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其生命在于創新。”李校長投身教育之初就把教育當作了事業,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奉獻著、探索著、創新著。
在語文教學中實行“大語文教育”讓學生廣泛閱讀,給學生的心靈以潤澤;將“語文教學”變成“語文教育”,通過語文教育,給學生更多與他們生活有關的有用的知識和能力;做到了“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讓語文貼近社會現實、貼近學生生活,更指向學生心靈、中國的未來。
在班級管理中,系統地開展青春期心理教育,進行班級集體主義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嘗試民主化管理,“讓學生在民主生活中學會民主”,著眼于對學生進行民主啟蒙教育。
在教育中由“浪漫主義”到“現實主義”到“理想主義”,在教育轉型中不斷思考著、實踐著,感悟出教育就是“愛與民主”;總結出了素質教育觀:素質教育是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
“從教育浪漫主義,到教育現實主義,再到教育理想主義,我的腳步曾面對荊棘但從未中斷過探索,我的思想的翅膀曾遭遇風暴但從未停止過飛翔——因為,18年前那一堆燃燒著我教育情感與信念的火焰,始終在我的前方閃爍。”
中學教育面對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每天都會有新的問題出現,怎樣讓學生按照既定的規則前行,在成長的過程中進行自我教育,讓自我成長達到最大化?怎樣讓學生的問題,甚至錯誤成為成長的契機?怎樣走進學生的心靈,讓教育成為心心相印的活動?這需要教師不斷思考、探索、實踐,不斷探尋到教育規律,觸摸到教育本質,盡快挖掘出更多的教育常識,用最好的法子,花最少的力氣,為學生營造發展進步的環境,將學生引向美好的未來。
從教十幾年來,自己在班級管理和思品教學中也進行了不斷的探索,盡管有遇到困難時的動搖、探索中的彷徨,但品嘗到的成功喜悅,更堅定了我前進的步伐。在班級管理中,通過“讀書·成長”“走進名人·放飛理想”“視頻育人”等主題班會的形式,觸動了學生內心的柔軟,激發了學生的成長動力,為學生成長樹立了榜樣,讓學生有足夠的信心克服困難、戰勝挫折,做到主動成長,盡量讓學生做到自我教育。
在思品教學中探索出“板塊教學”式“創設情景、導入新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感升華、拓展延伸”的模式,讓課堂有序、充滿活力、溢滿溫情。相應的經驗文章和教學設計已發表多篇;現在正在著力探索思想品德積極課堂,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積極狀態,進而影響學生的成長。前不久在市研討會上舉行的公開課,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
盡管自己知道到達不到李校長的高度,但仍愿意徜徉于教育中,通過書寫、探索,盡力成長著自我。相信道不遠人,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會走好書寫——探索——成長的新長征路。
(山東省沂南縣辛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