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有很多家長喜歡送孩子去參加社區組織的體育活動。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種運動隊是以鼓勵為主,以參與為目的,教練很會別出心裁地鼓勵自己的小隊員們。某年的一個賽季第一場球打完后,有一個隊贏了,教練就讓家長們面對面排成兩隊,然后家長們都把手舉起來,各自與對面的家長手握著手,排成一個長長的“凱旋門”,孩子們歡笑著一個個從“門”下跑過去,就象走過奧斯卡頒獎會場的紅地毯一樣。后來,無論輸贏,家長們每次都照搭“凱旋門”不誤。結果這支球技并不怎么樣的球隊,竟然一直打到了社區的冠軍決賽。
讀完這個故事,我敬佩教練們的別出心裁,更感動于家長們為孩子搭的凱旋門。這個門,是讓孩子們體驗成功的門,是讓孩子們分享快樂的門,更是讓孩子們重拾信心,勇敢向前的門!
在教育中,我們老師也需要為孩子搭建這樣一個門。孩子課上回答不出你的問題,我們為他開一扇等待的門,給他一些提示,讓他再好好想想;偶爾一次忘記了做作業,我們為他開一扇信任的門,讓他抽時間把作業補好;有時孩子犯錯真的讓我們怒火交加,我們要為他開一扇寬容的門,因為他們還是孩子,其實每一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表現好一點,不讓老師生氣,可有時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當聽到孩子一個精彩的回答,我們就為他開一扇欣賞的門,也許你一個真誠的表揚,會讓他體會到學習的快樂;當他們有了一些進步,哪怕很微小,我們為他們開一扇鼓勵的門,也許就是你的一個親切的鼓勵,卻讓孩子樹立了學習的信心!
有的老師問特級教師于永正:“于老師,您一上課怎么后進生都聰明起來了,都活躍起來了呢?”于老師笑笑說:“你們注意我的手了嗎?那是豎起的大拇指起的作用?!痹瓉恚诶蠋煹恼n上,常常對學生翹起大拇指??蓜e小覷這么小小翹起的大拇指,向學生伸伸大拇指,對我們來說是“舉手之勞”,可不要低估了它。那正是于老師表揚和鼓勵孩子的教育法寶,鼓勵可以創造奇跡!
一位偉大的母親,每一次去開家長會,聽到的都是老師對他兒子不良情況的反映。可是回家后對兒子說的都是充滿鼓勵和贊賞的話語。當兒子拿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時,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墒牵@個世界上只有你能鼓勵和欣賞我……” 唏噓感嘆之余,我想如果老師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責罵,多一些欣賞;少一些冷漠,多一些關愛,“他”或“他們”可能也會創造出奇跡。
沒有老師的鼓勵,那個名叫海倫凱勒的殘疾姑娘,就不可能戰勝上天給她設置的重重障礙而一舉成名。沒有母親的鼓勵,就不會有愛迪生這個被學校斥為最笨的學生最終成為享譽世界的大發明家的奇跡。蘇霍姆林期基說過,如果認為我們的兒童都是能夠頑強克服困難的英雄,那就未免太天真而且錯誤了。任何學生都喜歡老師的表揚和激勵,我們老師應該為每個孩子搭一個凱旋門,及時捕捉他們每一點細微的進步,并毫不吝惜地發自內心地給予他們微笑和贊語。
有時候,創造奇跡的并不是什么巨人,而是一句簡短而真摯的話語,或是一個贊賞的眼神和一個細小的舉動。那卻是我們給孩子的一份免費卻珍貴的禮物,或許在我們的生活中微不足道,卻重如千斤,它具有溫暖靈魂的力量。
(江蘇省宜興市洋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