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事做到頂端都免不了碰到那條燒紅了的線,新聞也好,Family Office也罷。媒體剛面市時,天然要博眼球抓注意力,難免要抖抖機靈耍耍貧嘴,一旦出了名成了焦點,掣肘也就上來了。有段時間,幾只相熟的媒體老鳥湊在一起名為聚會實為互相糗罵挖苦時,有沒有被請去喝過茶就已然成為一種苦澀的榮耀了,至于是不是真的秉筆直書了春秋、鐵肩擔沒擔成道義,誰知道去!
真正有財的人和有才的人一樣,在不喜歡被緊盯這一點上是互通的,Family Office的從業者們在拓客一節上是否高調也在為難著自己。要知道一個被信任的FO,所掌握的信息可能比他/她的配偶、父母子女還多。所以你的FO做這么好,到底服務了多少人?他們都什么情況啊?到我這里坐坐嘛,咖啡和茶隨你挑……當然這是想像是調侃,但只要消除不掉這種可能,所有人的內心就一直是忐忑不安的。
大家需要一個既能會客坐而論道,又能獲客撮合成交,還能建檔追蹤服務的平臺,理想的狀態應該是一個網狀的多層次生態結構,這不是專業人員的炫技,這是對現實認真觀察后的懇切總結。傳承的核心是最大限度讓家族成員持續掌握家產家族事業,是權力問題是制度問題,其次才是管理的形式或直接或間接,那是能力問題是形式問題。
富過三代,以現代人晚婚的年紀推算,怎么也得是小100年后的事了吧。Family Office到那時候,還叫不叫這個名字都不知道,反正目的是讓受托的家族能隨著世代的變化而進化,就算后輩沒有祖輩那么英明神武,總不會落差太大,依舊有能力調劑未來的人、錢、事。在國內FO行業剛剛興起的當下,無疑誰都沒有經驗和能力把一個家族一個兩個世代之間傳承交接的方方面面全部吃完。至此,看官們總該明白,“平臺化”是多么的必要和及時了吧?下面就對平臺的結構做一點兒描述與鋪陳。
先是在一個傳播范圍精準、曝光尺度適中的輿論及拓客宣講平臺上,在取得了現在掌門人的信任之后,是如何調用社會優質資源進行服務和監督服務的真正開始。這些已經預先核定了服務資質的可以稱為“同業合作”的機構,可以簡化盡職調查流程,節約時間。
接著,相對這些機構會員,各家族會員的新一代年輕人,可以獲得到各大機構交又實習的寶貴機會,讓少爺和小姐們在真正執掌整個家族前,通過親身經歷近距離地接觸家族各個方面的運作方式。這么做的好處是,核心事務上使用核心人員,可以盡量降低家族內部信息外泄——當然關于家族最在意的隱私問題后面還有更精妙的安排。還有一層好處,就是能夠拉近“新生代”與“老機構”之間的互信關系,畢竟早晚新掌門人是要上位的嘛。
最后如果有各家聯名簽署的“行為禁止條例”這種精致的制度安排,事實上會形成一個比行業協會更高的轄制力,是不是也可連帶約束客戶,這些都可以再探討。
凡此種種的一整套有平臺但去中心化的基于“羅伯特議事規則”的自進化組織,才有可能產生真正懂國情、本土化的中國式家族傳承行業吧。畢竟大家都是大富豪肯托付身家的絕頂聰明人,管理自己的行業總不是什么太難的事吧?
來,讓我們一起站著把錢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