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下的金融服務需要,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綜合施策、主動作為,持續改進和強化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滿足實體經濟有效金融需求,將成為銀行業創新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作為服務實體經濟重要力量的金融機構,北京銀行高度重視和深刻認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核心主線,自覺改善金融服務,形成了與實體經濟相互依存、互利共贏的和諧發展局面。
1金融企業發展之基
牢牢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主要特征,抓住促進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核心主線。在促進總需求適度擴大的同時,加大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大力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深刻認識銀行業與實體經濟的共生共榮關系,更好地實現“三個結合”。一是將服務實體經濟與全行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將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有效需求主動對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二是將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全行戰略發展轉型有機結合,優化發展戰略管理機制和業務模式,增強金融服務能力。三是將金融創新與防范風險有機結合,健全內部管理和強化風險管控。
緊緊圍繞提高金融服務質效目標,從“五個方面”綜合推進。一是從自上而下推動和自下而上對接雙向發力,切實疏通政策傳導機制,確保政策落地生效。二是積極盤活信貸存量,優化新增資金投向,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三是發揮綜合化金融服務優勢,開展信貸和非信貸金融服務,進一步拓展金融服務覆蓋面。四是持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改進金融服務方式方法。五是深刻認識風險結構和輪廓變化,堅決守住風險底線。
2服務實體經濟的實踐探索
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助力實體經濟轉型。2015年累計為京津冀地區公司放款2761億元,為通州地區提供“3個100億”融資。積極支持“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支持鹽田港、大鏟灣、蛇口港等港口建設和多家集團企業“走出去”戰略。積極推動長江經濟帶重點企業項目,成功為多家大型AAA級企業發行超短期融資券:專項信貸支持文創產業、節能減排等長江經濟帶重點領域,累計放款81億元。
支持科技文化雙輪驅動,服務經濟發展新動力。截至2015年末,科技金融貸款余額710億元,較年初增加72億元、增長11%。文化金融方面,參加首都文化產業協會成立大會,并作為副會長單位與首都文化產業協會簽署100億元意向性授信協議。截至2015年末,文化金融貸款余額330億元,較年初增加110億元、增長49%。
支持企業走出去戰略,發揮金融助推器作用。積極扶持實力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走出去”,與“一帶一路”及產能合作重點國家有關企業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等多方面合作,進一步提高“兩優”貸款和進出口信貸支持力度,支持生產型海外項目建設。推出自貿區金融服務首款新產品一“自貿盈”,為自貿區內企業“走出去”量身打造專屬的綜合金融服務。
創新消費金融服務模式,助力消費結構升級。結合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和農村消費等六大重點領城的需求,積極創新和改進符合相應消費群體特點的差異化金融產品和服務。
突出綠色金融服務特色,助力金融生態建設。積極發行綠色金融債券和推進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為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和綠色資產證券化產品積極提供承銷等金融服務。
發揮小微金融特色優勢,扎實服務小微企業。始終堅持普惠金融發展戰略,將小微金融服務作為長期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柱,與大型銀行形成良性互補。強化特色支行建設,創新推出小微企業“批量化、模式化、簡單化”服務模式,打造了“小巨人”中小企業服務品牌。目前,小微貸款余額3347億元,占全行貸款余額41%,累計為10萬戶小微企業提供服務。
提升“三農”服務水平,深耕金融薄弱領域。加大“三農”領域資源配置,探索優化業務模式,形成各類機構協調互補的多層次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圍繞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重點領域支持力度。完善差異化考核制度,科學設定涉農不良貸款容忍度。大力發展農戶小額信貸,拓展林權抵押貸款業務,探索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探索開展大型農機具金融租賃。持續開展業務模式創新,與北京市農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合作開展“龍頭企業信用保”業務,對于國家級、北京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不超過300萬元貸款支持。目前,涉農貸款余額達到501億元: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3戶,累計發放貸款8708萬元。
積極開展金融扶貧行動,主動擔當惠民金融。切實加強和改進對貧困地區貧困人群的金融服務,提升金融服務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目前,累計發放農戶貸款135億元,同比增長89億元,增速190%。
一是以農村地區為突破口,推廣富民直通車普惠金融業務,打通京津冀一體化農村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先后在天津、石家莊落地“富民直通車”模式,建設33家綜合金融服務站,覆蓋郊區近300個行政村,累計發放富民卡41萬張,發放農戶貸款近50億元。二是以互聯網技術為突破口,探索“金融+互聯網”模式,創新扶貧金融產品和服務。廣泛應用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創新推出京彩e賬戶虛擬賬戶業務,積極拓展線上產品的應用場景、嚴控風險打造更安全的電子銀行、通過7x24小時全業務咨詢的電話銀行服務為客戶帶來更高質的服務體驗,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務的自動化程度、推進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踐行北京銀行“便民”、“惠民”、“利民”的服務理念。
3未來全力服務實體經濟
進一步做好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形成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合力。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根據“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統籌抓好服務實體經濟的各項工作,以戰略定位為根本、以組織管理為核心、以授信政策為抓手、以流程管理為保障,形成董事會統一領導、高管層積極管理、前中后臺支持保障、各分支機構嚴格執行的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合力。
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三去一降一補”各項工作,實施“有扶有控”的差異化信貸政策。堅決退出產能過剩行業企業,騰挪沉淀在“僵尸企業”和低效領域的信貸資源。進一步完善授信管理,合理控制多頭授信,有效防止過度授信,助推實體經濟去杠桿。加大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節能環保和小微企業、“三農”以及居民消費升級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實施“有扶有控”的差異化信貸政策。
進一步做好風險防控和信息共享,切實提高風險管理和化解能力。著力防范和化解產能過剩行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互聯互保等重點領域風險,綜合排查治理外部風險向銀行體系傳導。用足用好現有核銷政策,加快不良貸款核銷,豐富不良資產市場化處置方式。加大資本工具創新和發行力度,提升資本補充和損失吸收能力。積極倡導“穩健經營、內控優先、全員參與、過程管理”的風險管理文化,夯實永續發展基礎,確保全行在市場風浪中穩健經營、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