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電視胸腔鏡(VATS)行雙側肺大皰同期切除的應用與療效。方法 收集2000年以來電視胸腔鏡對52例雙側肺大皰行同期手術切除患者的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手術方法、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引流時間等情況。結果 52例均痊愈。隨訪1~4年無復發。結論 經電視胸腔鏡行雙側肺大皰同期手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創傷小、痛苦輕、出血少、并發癥少、康復期短、并符合美容要求等優點。
關鍵詞:雙側肺大皰;電視胸腔鏡;手術
隨著電視胸腔鏡技術的發展,手術日趨成熟,應用范圍逐漸廣泛,并且由于其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并符合美容要求[1],為廣大患者普遍接受。自2000年以來我們應用電視胸腔鏡(VATS)對52例雙側肺大皰行同期手術切除,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52例,男性39例,女性13例。年齡16~57歲,平均29.4歲。其中以一側發生過自發性氣胸37例,雙側均出現過自發性氣胸13例,2例出現一側自發性血氣胸,全組病例均行胸片、胸部CT及臨床表現而確診。
1.2 手術方法 均采用全麻下氣管雙腔插管,單肺通氣,患側墊高位。通常先做氣胸發作側或大皰較大、較重的一側,于第7肋間腋中線置入觀察鏡,鏡下探查胸腔,重點是上葉肺尖部,下葉背段與葉間隙等部位,明確肺大皰位置,如同時有自發性氣胸,則在胸腔內注入生理鹽水,緩慢膨脹術側肺,即能發現漏氣部位。根據大皰位置做兩個操作孔,置入操作鉗提起肺大皰,用切割縫合器(Endo-GIA)在肺大皰基底部的正常肺組織緣切除肺大皰。對于肺緣小的肺大皰可縫扎,以深部打結器打結,碘伏沙條摩擦壁層胸膜,部分縫合創面噴覆生物蛋白膠,探查無活動性出血及漏氣,行閉式引流。同法行對側手術。
2 結果
52例均痊愈。手術時間55~135min,平均95min。出血量50~290ml,平均96ml。24h引流量70~480ml。術后48~72h拔除胸腔閉式引流管。全組僅1例術后輸血400ml。術后5~9日出院,平均5.7日。3例因胸膜廣泛粘連而輔助小切口完成手術。隨訪2~4年無復發。
3 討論
過去對雙側肺大皰,尤其是雙側巨型肺大皰,多采用分期手術:即先行一側手術,康復后再行另一側手術[2、3]。亦采用橫斷和不橫斷胸骨的雙側前外側開胸手術,正中胸骨切開同期雙側手術等,上述手術方式缺點:手術創傷較大,出血多,手術操作復雜,手術時間長,康復期長,損傷輔助呼吸肌,破壞胸壁順應性,影響術后肺功能,術后可能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風險相對較高。使用電視胸腔鏡行同期雙側肺大皰切除突出的優點是:①手術時間短,切口小,創傷小,并發癥少,康復期短,不影響美觀。②術中顯像清晰,擴大了手術視野,無死角,提高了手術速度和質量[4]。③術中出血少,一般不需要輸血。④術后引流量少,胸腔閉式引流管留置時間短。⑤不損傷呼吸肌,保持了胸廓的完整性,破壞胸壁順應性小,對肺功能影響小,增加了手術的安全性,擴大了手術的適應癥[5]。⑥相對于分期手術,減少了二次麻醉、手術的風險,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精神壓力。
VATS行雙側肺大皰同期切除術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對于胸腔有嚴重粘連,應輔助小切口,以防止不必要的損傷。②術中反復鉗夾肺組織,易出現肺挫傷和肺水腫,術中應輕柔操作避免反復鉗夾,術后給予適量的利尿劑和少量激素。③避免單純結扎肺大皰,應采用縫扎,以深部打結器打結,避免結扎線脫落。④對縫合較多的創面應噴覆生物蛋白膠。⑤術中對于胸腔內較粗粘連帶切斷后應結扎,以防止斷端出血。⑥手術結束前行碘伏沙條摩擦壁層胸膜,行胸膜腔固定,以減少肺大皰復發破裂出現氣胸的機率。⑦術后嚴密監測引流量,保持出入量平衡,尤其是行胸膜腔固定的患者,術后引流量較多,應注意補足血容量,保持血液動力學穩定。
總之,經電視胸腔鏡行雙側肺大皰同期手術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創傷小、痛苦輕、出血少、并發癥少、康復期短、并符合美容要求等優點。
參考文獻:
[1] 陳鴻義,王俊.現代胸腔鏡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94.
[2] 黃孝邁,手術學會集,胸外科卷.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188.
[3] 顧愷時.胸心外科手術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515.
[4] 翁國星.電視胸腔鏡手術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74-96.
[5] Mineo TC,Ambrogi V,Cristino B,et al.Changing indications for thoracotomy in blunt chest trauma after the advent of videothoracoscopy[J].J Trauma,1999,47(6):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