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腫瘤放療科實施護理安全管理的臨床效果,降低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惡性腫瘤患者的預后。方法:選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74例作為對照組,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94例作為研究組,比較兩組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率,并根據不安全事件制定合理的護理安全管理措施,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差錯的發生率。結果:研究組的跌倒、墜床、壓瘡、化療藥物滲漏和靜脈炎、自殺傾向和感染的發生率更低,護理滿意度更高,護理差錯發生率更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腫瘤放療科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可以明顯降低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護理差錯發生率。
關鍵詞:安全管理;腫瘤放療科;醫療事故;不安全事件
【中圖分類號】:R19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32-5281(2016)11
腫瘤放療科收治的患者大多具有病情危重、并發癥多、自理能力低、心理狀態差等特點,容易發生跌倒、墜床、自殺等不安全事件,這增加了護理人員的職業風險。因此,采用相應的護理安全措施、提高護理質量尤為重要。筆者于2015年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并對實施前后的護理效果進行了比較,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前的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74例為對照組,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后的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94例為研究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詳細閱讀患者的病歷資料,收集相關信息,首先收集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前出現的不安全事件的類型和發生率,然后對相關事件進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護理安全措施。
1.3 評價方法
主要評價內容包括:
(1)不安全事件。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不安全事件的類型和發生率。
(2)護理滿意度。對患者發放問卷調查,評價護理滿意度,分為五級,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結果以非常滿意+滿意作為滿意度分析。
(3)護理差錯。比較兩組護理差錯的發生率,護理差錯即未按照正常的護理要求出現的過錯。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包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不安全事件比較
兩組不安全事件的類型和發生率比較,詳細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詳細見表2。
2.3 兩組護理差錯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護理差錯6例,發生率為8.11%,研究組護理差錯0例,發生率為0%。兩組進行比較,Plt;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即研究組在實施護理安全管理后,研究組護理人員出現護理差錯的情況明顯降低。
3 討論
3.1 不安全因素分析
結果顯示腫瘤放療科患者的不安全事件主要有跌倒、墜床、壓瘡、化療藥物滲漏和靜脈炎、自殺傾向和感染。
主要原因如下:
(1)跌倒和墜床。①遠處轉移和疼痛。②心理因素。腫瘤患者不良情緒發生率高,降低了活動的耐力和功能缺陷。③放化療。放化療引起患者體質虛弱,跌倒/墜床風險增加。④安全管理欠缺。護士對跌倒/墜床的風險評估不足,缺乏必備的護理安全防范措施。
(2)壓瘡?;颊唛L期臥床、缺乏活動、因疼痛采取強迫體位、潮濕等因素,護士的預見性護理不足等都可導致壓瘡。
(3)化療藥物滲漏和靜脈炎。靜脈給藥是化療最常見的給藥途徑,化療藥物外滲及藥物的刺激造成的靜脈炎是比較常見的安全隱患。
(4)自殺傾向。疼痛、高昂的醫療費用、心理狀態差、治療效果差、社會支持缺乏等都導致患者會產生自殺的傾向。
(5)感染。感染是惡性腫瘤常見的并發癥,這主要是由于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放化療導致的骨髓抑制和營養功能低下、護士無菌操作不嚴格等造成的[1]。
3.2 安全管理措施
針對上述出現的不安全因素,必須有針對性的實施護理安全管理措施,內容如下:
(1)評估風險,預防不安全事件的發生。在患者入院后24h內采用“Braden”評分表進行評估,對評分≥4分的定義為跌倒和墜床的高危人群[2],加強巡護,設置床欄,鼓勵患者家屬
陪護在患者身邊,并檢查床頭呼叫系統完好,囑咐患者勿單獨行動,衛生間配備扶手等。
(2)心理護理。嚴密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觀察異常心理和行為,一旦發現應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3)壓瘡的預防。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應定期翻身、扣背,用溫水清理背部衛生,保持床單被褥的干凈、整潔、干燥、平整,在患者突出的部位可以放置軟墊。
(4)感染的預防。①及時評估免疫功能狀態和營養狀態,及時合理的補充營養;③加強醫護人員的培訓,提高無菌操作意識,嚴格消毒隔離制度,嚴格手衛生;④病房及時通風、消毒;⑤保持患者口腔衛生,皮膚和會陰部清潔。
(5)規范靜脈化療。①提高穿刺技術。穿刺時先靜滴生理鹽水,推注化療藥物時,應確保針頭在血管內。②加強穿刺部位的監護?;熃o藥期間,15~20 min巡視一次,觀察穿刺部位是否有腫脹、疼痛和發白等癥狀。
3.3" 小結
綜上所述,腫瘤放療科患者不安全因素較多,主要有跌倒、墜床、壓瘡、化療藥物滲漏和靜脈炎、自殺傾向和感染等。實施安全管理,如對不安全事件進行評估、心理護理、規范靜脈化療及預防壓瘡和感染等措施,可明顯降低不安全因素的發生。
參考文獻:
[1]楊光榮,趙春艷,丁艷慧. 腫瘤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及控制對策探析[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4):89 – 90.
[2]徐莉. 腫瘤放療科患者的護理安全管理[J]. 護士進修雜志,29(15):1369 - 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