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對呼吸科護理風險分析與應對策略的研究分析,來全面提高呼吸科護理的質量。方法:選取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呼吸科危重癥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的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找出呼吸科存在的護理風險,并提出應對策略。結果:通過對護理風險因素的分析及其有效的管理對策,讓全體護士不斷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教育,提高了主動為病人服務的意識,增強了法律觀念,業務水平、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近年來無 1 例與護理相關的醫療糾紛發生,護理質量得以提高,獲得了病人及家屬的好評。結論:加強對呼吸科護理風險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能夠減少患者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提高呼吸內科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呼吸科;護理風險;應對策略
呼吸系統疾病是臨床中常見的一類疾病,近年來隨著多種原因綜合作用,呼吸科患者數量呈現明顯增加的趨勢,因此對于患者在進行相關的治療和護理過程中,做好風險管理,從根本上控制臨床發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就成為我們共同關注的問題。下面,本文選取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呼吸科危重癥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來針對呼吸科護理風險分析與應對策略展開分析,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5年7月——2016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呼吸科危重癥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患者中不包括患有嚴重肝腎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對本次研究產生影響的疾病患者,同時不包括依從性較差者;其中包括男60例、女20例,年齡50.5~76.5歲,平均年齡(61.28±2.62)歲,80例患者均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80例患者家屬均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護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找出呼吸科存在的護理風險,并提出應對策略。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 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對護理風險因素的分析及其有效的管理對策,讓全體護士不斷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教育,提高了主動為病人服務的意識,增強了法律觀念,業務水平、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近年來無 1 例與護理相關的醫療糾紛發生,護理質量得以提高,獲得了病人及家屬的好評。
3.討論
3.1 呼吸科護理風險因素
(1)患者因素
①呼吸科患者多為老年人,合并多種疾病,突發情況較多,病因較復雜,病情發展迅速,易發生意外情況,護理人員稍有疏忽就會引起糾紛。②患者及其家屬對醫療行為要就過高,對愈后期望值過大,再加上對醫療知識不了解,故不能理解醫護人員,造成醫療糾紛。③患者不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或患者家屬在利益驅動下不積極配合工作,造成患者不能及時救治。④患者在住院期間已發生意外,如壓瘡、跌倒、燙傷、導管脫落、化學藥物外滲等。
(2)藥物因素
無效用藥、錯誤用藥、藥物配伍不當或使用有質量問題的藥物所致患者病程延長,出現不良反應,或造成藥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3)護士因素
①專業理論知識缺乏[1]。呼吸科患者病情復雜,突發情況多,護士若經驗不足或對專業知識掌握不全面,對一些病情變化不了解觀察不及時,就容易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或出現并發癥。②護理工作和服務理念沒有很好結合。護理糾紛很多是因為護士言行不當所引起的,誤導患者,導致患者對疾病愈后期望值增高。年輕護士經驗不足,缺乏溝通技巧,不能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使患者對其缺乏信任感[2]。③個別護士對工作處于被動狀態,對潛在的、無形的工作認識不夠,護士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危機意識、風險意識。④護士在書寫護理記錄時出現如漏記、錯記、記錄不及時、涂改、與醫生記錄不符等情況,造成醫療糾紛。⑤護理規章制度不健全、物品配備不充足、搶救藥品未處于備用狀態、與護理相關費用由誤等。
(4)環境因素
①基礎設施配備及布局不當存在不安全因素,如地面濕滑導致患者跌傷、生活自理缺陷的患者床旁無護欄導致墜床等。②病區不能保持安靜,影響患者休息,造成疾病愈后受到影響。
3.2 呼吸科護理風險的應對策略
(1)加強護士的培訓
進行員工培訓,提高護士的防范意識,對患者的病情熟練掌握,并能對突發狀況有所判斷,能積極的配合醫生做出正確的處理,規范各種工作流程,如搶救時,大家要分工明確,在科護士長或資深護士的安排下,有序的工作,做到忙而不亂,護士長應制定搶救流程,人人皆能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操作,提高搶救成功率[3]。提高護士的法律意識,規范護理文書書寫。
(2)加強與患者溝通
①對可以預知的病情后果應提前告知患者或患者家屬,做到防患于未然。針對患者病情,普及相關疾病知識,讓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有所了解,對治療及各項操作的目的有所認識,能更好的理解醫護人員。②鼓勵患者配合治療,告知其重要性,使其能得以及時救治。③對患者做好人文關懷,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做好心理護理,使其能更好地配合工作。④對于易出現以外的患者,應做好入院宣教,留家屬陪同,懸掛各種管路標示,預防管路滑脫,對于特殊用藥的患者要預防藥物外滲等情況。
(3)觀察患者用藥效果
熟練掌握藥物的配伍禁忌,對于有疑問的醫囑不盲目執行,應問清情況后再執行醫囑。對于有質量問題的藥物,應按照程序進行上報[4]。
(4)合理配備人力資源
排班注意新老搭配,加強中午、夜間、節假日重點時段的護理安全;根據呼吸科病房中患者多、護理工作量大的特點,加派人員協助早、晚護士完成護理工作;抓重點環節,如重點患者、重點操作等防止出現意外。
(5)完善科室的基礎設施
改善服務環境對于危重患者、昏迷患者使用腕帶識別制度,方便護士識別核對患者;在走廊和衛生間加扶手,更換有護欄的新床;地面社防滑地板,保持病房整潔、干燥;合理放置房內物品;衛生間配備坐便椅;醫用危險品要妥善保管,標示明顯。
參考文獻:
[1]凌世英. 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15:134-135.
[2]王娟. 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病房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當代醫藥,2012,09:153+155.
[3]劉春艷,馬冰,王曉丹. 護理風險管理新策略在呼吸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22:252-253.
[4]葉艷珍,羅惠玲. 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07:95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