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康復護理在神經內科腦卒中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腦卒中患者,將患者平均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康復護理,對比兩組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7.50%,對照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82.50%,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復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應用推廣。
關鍵詞:神經內科;腦卒中;康復護理
腦卒中是一種致殘率和致死率都比較高的疾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腦卒中患者共大約700多萬例,而且近年來發病率還有持續上升的趨勢[1]。對腦卒中患者進行適當的康復護理可以有效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主要對我院收治的80例腦卒中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的情況進行了具體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0例腦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在接受CT掃描和核磁共振成像檢查后確診,且均為腦卒中第一次發病。80例患者的手臂、腿部和臉部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僵硬和麻木,且神志不太清晰,口頭表述有困難。排除其他內臟科疾病患者及神經科患者。按照人院前后順序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大小為46—72(57.3士3.7)歲,對照組中共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大小為47—78(64.3士5.2)歲。觀察組和對照組在年齡、性別、臨床癥狀等方面無顯著差異,比較不具備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護理人員要耐心的為患者介紹腦卒中相關的病理知識,告訴患者只要積極配合治療,保持良好的心態即有完全康復的可能性,消除患者心理的不安及憂慮。同時,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降低患者的孤獨感。保持患者病房的空氣流通,為患者置換全新的床單、床褥等物品,防止患者呼吸道感染。定期為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和護理,密切關注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命體征,如發現有意外情況要及時給予治療。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上神經內科康復護理:
(1)康復訓練
醫護人員要指導患者盡早參與康復訓練,為患者提供科學、合理的藥物治療,還要為其提供理療與針灸等康復性治療。首先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就神經內科康復護理治療進行講解,使患者明顯神經內科康復護理的作用和意義,而后再制定相應的康復計劃。神經內科康復護理的主要內容包括有為患者按摩、康復教育、功能訓練等等。其中,功能訓練又包括有各種姿勢的訓練如坐、臥、站等,同時還包括床上訓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等。神經內科康復護理還需要護理人員經常對患者進行穴位按摩,促進患者手臂或、腿部等的血液循環,提高肢體的活動率。
(2)心理康復護理
心理康復訓練也是神經內科康復護理的一種。醫護人員要積極地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時有效地與患者進行溝通,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從而有效減輕其心理壓力,增強其面對疾病以及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與護理工作。護理人員要有針對性的對患者心理上存在的如焦慮、不安、恐懼、孤單等情況進行疏導,更多的給予患者心理上的護理,常常鼓勵患者,給予患者與病魔抗爭的信心。
(3)并發癥護理
醫護人員要充分重視并發癥,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積極加強腦卒中患者的口腔衛生保健,要對其進行吸痰操作,充分確?;颊叩暮粑到y能夠暢通無阻除此以外,還要嚴密地觀察患者的尿液顏色是否正常,以有效地防范潰瘍現象的發生。
1.3療效判定
康復:經過對患者進行護理之后,患者手臂、腿部、臉部僵硬麻木的癥狀完全消除,神志恢復清醒;好轉:經過對患者進行護理之后,患者手臂、腿部、臉部僵硬麻木的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神志逐漸恢復清醒無效經過對患者進行護理之后,患者手臂、腿部、臉部僵硬麻木的癥狀未消除且有加重的趨勢,神志未恢復清醒;治療總有效率=(康復例數+好轉例數)/治療總例數x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對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等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了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可以看出,觀察組的康復率為75.00%,好轉率為22.50%,無效率為2.50%,總有效率達97.5%,對照組的康復率為52.5%,好轉率30.00%,無效率17.50%以及總有效率82.50%,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腦卒中為我國中老年人常發的疾病之一,通常腦卒中疾病多發于40歲以上的男性,患者臨床表現為四肢僵硬麻木、臉部癱瘓、神情低迷、協調能力減弱等等。腦卒中的引發主要與以下幾方面相關:第一,最常見和主要的是由于患者腦部供血的血管內部出現異常,出現這樣的情況較為容易引發缺血性的腦卒中;第二,患者腦血栓和腦血管出血,這種病因造成的腦卒中則為出血性卒中;第三,患者患有冠心病。冠心病同樣容易使腦血管受阻,導致缺血性卒中;第四,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會使患者頸部動脈閉塞,引發缺血性卒中。此外,患者患有高血壓疾病、動脈炎疾病、腫瘤疾病等也有可能造成同樣的后果;第五,飲食不當。過度飲用各種酒精、缺乏運動等也會引發患者腦卒中[2]。因此,要做好腦卒中患者的預防工作需要患者進行合理飲食,適度飲酒、多運動、多吃蔬菜和水果。而對于已經確診為腦卒中患者的治療需要配合神經內科的康復護理。該康復護理能夠幫助患者從四肢活動度、心理情緒安慰等各個方面進行護理,對于改善腦卒中患者四肢麻木等癥狀有著明顯的效果。
本次實驗中,將我院收治的80例腦卒中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神經內科康復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發現,觀察組的康復率為75.00%,好轉率為22.50%,無效率為2.50%,總有效率達97.5%,對照組的康復率為52.5%,好轉率30.00%,無效率17.50%,總有效率82.50%,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在腦卒中患者護理中應用康復護理,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康復率,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桂玲. 神經內科護理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21:91-92.
[2]倪忠梅. 神經內科護理中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分析[J]. 中外醫療,2014,0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