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對呼吸內科護理中優質護理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的研究分析,來全面提高呼吸內科護理的質量。方法:選取于2015年3月——2016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94例呼吸內科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7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的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對結果進行對比。結果: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呼吸內科患者經過優質護理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為91.49%、其康復率為93.62%、并發癥發生率為6.38%,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優質護理在呼吸內科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呼吸內科;優質護理;應用
在呼吸內科中,主要包含了肺炎、咳嗽、咽喉炎以及支氣管炎等疾病。對于呼吸內科患者來說,在治療的同時護理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國經濟水平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醫療、護理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因此,我院分析呼吸內科患者的疾病特點,決定采用優質護理對其進行護理干預。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呼吸內科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5年3月——2016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94例呼吸內科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7例。其中對照組男27例,女20例;年齡20~41歲,平均年齡(32.26±2.37)歲;肺炎患者5例,支氣管哮喘患者12例,慢性咳嗽患者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例,支氣管擴張患者3例。觀察組男30例,女17例;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32.46±2.48)歲;肺炎患者6例,支氣管哮喘患者11例,慢性咳嗽患者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例,支氣管擴張患者4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比例,病情分類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的方式,主要包括:①患者人院時需檢測其生命特征與血壓,一旦發現異常,以便及時報告醫生處理;②心理護理:耐心傾聽患者的需求,并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要求;③謹聽醫囑,指導合理飲食,填補自身所缺失的營養成分。④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相關的檢驗與檢查,并進行相關治療。研究組:在上述護理方法中,我們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具體包括:①院前迎接護理:護理人員了解患者的住院時間,以熱情的態度迎接患者。讓患者感受到醫院的溫暖。向患者介紹我院具體情況,幫助患者辨認院內方位,熟悉醫院環境等。詢問患者近期病情,迎接患者進入病房。②病房內環境護理:定期清理患者病房內衛生,保持室內溫度,調節濕度,注意通風。對病房內定期進行消毒處理[1]。對患者的床單,被褥等要勤洗勤換。③健康知識指導護理:護理人員可準備好相關呼吸內科的知識,向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指導。教育方式可采用書籍、宣傳手冊、報紙、視頻等諸多方式。讓患者切實了解自身疾病的知識,便于后續的治療。④睡眠護理:呼吸內科患者大多因為呼吸困難而導致無法入眠?;颊咚哔|量差,影響療效。因此,護理人員可于患者入眠前播放舒緩音樂,禁止患者入眠前飲食等。對于嚴重失眠患者可給予患者少量助眠藥物[2]。⑤飲食護理:對于呼吸內科患者的飲食需要結合患者病情做具體調整。即指導患者多食用高熱量食物、高蛋白且易消化的食物。切忌食用刺激性強的食物。⑥藥物護理:護理人員要及時督促患者服藥,并向患者講訴所用藥物的相關知識,如: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⑦心理護理:患者在進入醫院時,雖有我院組織的迎接隊伍,但是其心中不免會對醫院產生抵觸心理。相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繁多的檢查、治療,這些都是對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的一大考驗[3]。因此,護理人員要本著“以人為主”的核心理念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可先了解患者的基本資料,通過與患者家屬的交談詢問患者的性格、習慣等。待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后與患者進行交流。鼓勵患者積極應對治療,建立對醫院醫師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患者身體恢復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 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呼吸內科患者經過優質護理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為91.49%、其康復率為93.62%、并發癥發生率為6.38%,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呼吸內科患者多表現為呼吸衰竭、肺結核、氣胸、膿腫等[5]。它已經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導致患者難以入眠,飲食不便,情緒低落等。因此,我院采取的優質護理從患者的飲食、用藥、入眠、心理等各方面進行護理干預。院前迎接護理能一定程度的降低患者對于醫院的抵觸心理,讓患者熟悉醫院環境,感受到我院護理人員的熱情,使其安心的接受我院的治療與護理。病房內環境的護理可減少患者再次感染的幾率,讓患者更加舒適的接受治療。健康知識護理可以讓患者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身相關疾病知識,從而降低其生活中的不良習慣,避免病情加重或再次復發。睡眠護理可以保障患者正常睡眠時間,緩解機體壓力。藥物護理既能督促患者按時用藥,還能記錄患者身體恢復情況,便于分析患者的治療進展。心理護理是優質護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由于呼吸內科患者飽受疾病折磨,心理壓力較大,入住醫院后雖有我院護理人員的悉心護理,但其心理必然存在一些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相關信息的了解,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對于患者的恢復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呼吸內科患者經過優質護理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為91.49%、其康復率為93.62%、并發癥發生率為6.38%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在呼吸內科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燕. 優質護理在呼吸內科老年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當代醫藥,2014,21:143-145.
[2]張秀莉. 優質護理在呼吸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3:304-305.
[3]史孿瑛. 優質護理在呼吸內科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03: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