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探討產科護理中采用人性化護理的方法及應用效果。方法:將我院產科2015年7月~2016年2月收治的產婦98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分別各49例。對照組開展產科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人性化護理模式。比較兩組分娩疼痛情況、護理質量評分與滿意度評分。結果:在進過對比后發現,研究組產婦分娩疼痛嚴重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質量評分與滿意度評分,研究組是明顯高于對照組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科護理中采取人性化護理模式,不僅能緩解產婦分娩的疼痛,對于產科護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具有良好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產科護理;人性化護理;疼痛;效果
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產婦及家屬提高了對護理方面的關注和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嫻熟的專業技能,還要有細致入微的服務。人性化護理模式正是在這樣的需求下應運而生的,能夠為產婦提供恰到好處的護理,不僅關注產婦的生活環境及情緒,還能通過人性化護理措施減少產婦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幫助產婦順利度過分娩期。為了進一步驗證人性化護理管理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我院選取了收治的98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進行人性化護理管理和傳統管理,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2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產婦98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了對照組和研究組,分別各49例產婦。納入標準:①具有正常痛閾值,可準確描述自身疼痛感受;②積極配合隨訪。所有產婦中,對照組產婦年齡22~35歲,平均年齡(27.4±3.5)歲;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7±0.4)周。研究組產婦年齡20~36歲,平均年齡(26.8±3.1)歲;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1±0.5)周。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早期下床活動、飲食護理、健康宣教及新生兒喂養等。
1.2.2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人性化護理,在心理、精神和行為方面進行干預,具體如下:
①孕前教育:成立孕婦培訓小組,對孕婦進行有針對性的孕前教育,并建立孕婦個人檔案,填寫圍產期保健知識評估量表,并由高年資護士擔任健康宣教的講師,根據科學的孕期劃分來制定授課內容。制定教育的內容,通過親身示范、實地參觀和成功案例等形式進行健康宣教,提高孕前教育的實際效果。如果孕婦的心理出現波動,則需要給予安撫,避免孕婦出現分娩前的恐懼心理。
②健康宣教:入院后,給予孕婦健康宣教,在宣教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首先了解孕婦的一般情況、既往病史等,然后根據每個孕婦的具體情況及接受程度給予有針對性的宣教,主要內容包括分娩常識、注意事項、嬰兒狀況及檢查結果等,使其能夠很好地掌握宣教內容,提高其對胎兒分娩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有助于消除其心中的疑惑,增加她們面對分娩的信心[1]。同時,護理人員每日都要對孕婦進行巡查,通過話語交流來消除其心理疑惑與不解,提高孕婦成功分娩信心。在分娩后出院當天,對孕婦及家屬進行母嬰保健知識教育,及時糾正錯誤的母嬰保健知識。
③環境護理:環境護理是人性化護理的重要內容,在設置產房時,要充分考慮母嬰需求,并于走廊、墻壁等處張貼嬰兒照片、分娩宣傳畫,用于孕產婦閱讀以了解分娩知識。同時,為產婦家屬提供沙發,設置休息區,并在產房內配置電視、空調和熱水等設施,增強產婦的歸屬感。
④細節護理服務
進入產程后,護理人員及家屬要全程陪護,密切關注產程進展,并實時監護胎兒的安全。孕婦宮縮疼痛時,助產護士可緊握產婦雙手,指導產婦正確呼吸,減輕產婦分娩的疼痛感。
⑤產后護理:注意觀察產婦生命體征,觀察子宮收縮及陰道流血情況,嚴防產后出血,根據產婦病情指導產婦做好體位護理,盡量選擇舒適度最高的體位,但應定時翻身或者更換體位,避免褥瘡。做好飲食指導,保持床單位整潔,協助做好生活護理及個人衛生,產科護理人員應充分考慮產婦個體情況,為其制定體能鍛煉計劃,鼓勵并指導產婦開展早期床下運動,但不可從事過于激烈的鍛煉活動,防止傷口疼痛[2]。此外還應在家屬協同下針對產婦開展心理護理,緩解或消除其負性情緒,幫助其快速融入母性角色,減少產后抑郁發生率;做好母乳喂養宣教及指導。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分娩疼痛情況、護理質量評分與滿意度評分。按照WHO制定的疼痛分級標準評估兩組分娩疼痛情況,共包括0、1、2、3四個等級。0級:微感不適或者無疼痛感;3級:劇烈疼痛難以忍受。另采用我院護理部自制問卷評估兩組護理工作質量與護理滿意度,滿分均為100分,得分越高同時護理質量/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疼痛發生情況比較:研究組重度、中度疼痛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評價結果對比
3.討論
隨著醫改的不斷深入,醫院護理模式也開始發生轉變,更加注重病人的感受及人文關懷。人性化護理是當前臨床護理工作中一種極為重要的護理理念與模式,其要求護理工作人員著眼于患者護理需求,從患者角度出發來開展日常護理工作,旨在利用富有創新性、創造性以及整體性的護理工作來滿足產婦生理與心理護理需求。對于產婦護理人員來說,人性化護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宗旨,在護理工作中應始終保持微笑與熱情,切實把握個人護理行為。在人性化護理模式下,護理人員需要轉變自身的護理觀念,積極學習、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人性化護理技能,給予孕產婦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為孕產婦提供安靜、舒適和溫馨的環境,提高產科護理服務的質量。
從本研究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出,人性化護理的效果優于常規護理,不僅能改善產婦的心理壓力,也能促進產科護理質量的提升,對于產科護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亞玲. 人性化護理在產科護理中應用效果觀察[J]. 河北醫學,2014,10:1738-1740.
[2]惠蘭. 人性化護理在產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中國醫藥導刊,2012,09:1622-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