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 年8月期間收治的90例神經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舒適護理,分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ADL評分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之前ADL評分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舒適護理應用在神經內科臨床護理中,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應用推廣。
關鍵詞:舒適護理;神經內科;應用效果
神經內科疾病種類非常多,包括各種腦血管疾病、周圍神經病變以及腦部炎性疾病等,患者的病情通常比較嚴重,治療周期比較長。臨床研究顯示,治療周期越長,患者的機體和心理舒適度也逐漸下降,時間長了就會影響患者的康復和治療效果。為此,我院將舒適護理應用到了神經內科的患者臨床護理中,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神經內科于2016年1月至2016 年8月期間收治的9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上所有患者中包括腦梗塞患者39例,腦出血患者41例,腦膜炎患者10例。將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9 例,女性患者 16 例,平均年齡為(52.6±2.9)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齡為(52.6±2.3)歲。兩組患者神經內科疾病類型、年齡、性別比例等一般資料比較存在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本次研究在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下開展,患者家屬同意患者參與研究,均已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1.2護理方法
本次研究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予以觀察組患者舒適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心理舒適護理
因神經內科疾病患者的治療周期較長,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情緒。護理人員應善于觀察患者心理狀態,并及時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幫助患者緩解不良情緒,促使患者能夠以積極的態度接受治療。
(2)生活舒適護理
每天清掃患者病房,適當開窗通風,保持病房內溫度、濕度適宜,空氣清新,用品整潔,并定期消毒病房,盡量減少病房人流量,以免影響患者休息。幫助患者做好個人衛生,囑咐患者家屬定期為患者更換內衣,護理人員定期為患者更換床單。對于存在軀體功能障礙的患者,護理人員定期予以翻身、拍背,為患者更換體位,確保患者肢體擺放舒適、呼吸通暢。根據患者的病情為患者制定飲食方案和機體鍛煉計劃。
(3)飲食護理
根據患者機體營養狀況,為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飲食計劃,指導患者減少膽固醇和脂肪酸的攝入,多食用富含纖維素和維生素的食物,每日鹽攝入量控制在 4g 以內,堅持少量多餐的原則。
(4)疼痛護理
神經內科患者多存在明顯的機體痛苦,生活質量較差。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學習各項護理技能,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保持高度責任心,對患者實施注射治療時,動作輕柔,盡量分散患者注意力,減輕患者注射疼痛感。同時告知患者一些緩解疼痛的方法,必要時給予患者鎮痛處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5)肢體功能康復訓練
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為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肢體功能康復訓練計劃,給予患者一對一指導,幫助患者落實計劃,鍛煉強度以患者稍感疲累為最佳。定期檢查訓練效果,并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適當調整康復訓練計劃。
1.3評價指標及評價方法
1.3.1 評價指標
本次研究對比兩組患者實施護理前后的ADL 評分以及兩組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1.3.2 評價標準
(1)ADL 評分:該量表中共包括兩個評價維度,分別為軀體生活自理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總分值為 100 分,評分越低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差[1]。(2)護理滿意度:本次研究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取兩組家屬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問卷中共包括 4個選項,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將本次研究過程中涉及到的呈正態分布的研究數據輸入至 SPSS17.0 版本統計學軟件中處理,采用( ±s)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ADL 評分等量性指標,組間樣本差異以 t 進行檢驗,神經內科疾病類型、護理滿意度等計數指標采用[n(%)]表示,組間樣本以 χ2檢驗,P<0.05 表示兩者之間存在的差異在統計學上具有顯著性。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ADL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 ADL 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 ADL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我院本次研究為兩組患者家屬發放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均有效回收,統計問卷結果得出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56%,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家屬的 82.22%(P<0.05),具體數據處理見表2。
3討論
舒適護理理念在臨床的應用預示著醫療機構對患者的舒適度更加的重視[3]從心理舒適、視覺舒適、體位舒適等全面開展舒適護理,讓患者能夠切實的感受到病房如同家一般溫暖。神經內科患者是舒適護理首要的護理對象,鑒于該類患者病情復雜以及高致死率必然需要提高護理質量來緩解和降低死亡率,因此舒適護理的開展是十分必要的。很多神經內科患者多為中老年患者,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均會出現不適的情況,而常規護理不能滿足患者及家屬的要求,對病情恢復后遺癥的預防均無明顯的促進作用。而舒適護理對于改善這一現象是很有成效的在工作中給予盡可能多的舒適護理既是一種暗示也是一種治療,能夠幫助患者增強信心、樂觀開朗,全方面得到舒適的護理[2]。這也無形中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及時的充電并補充心理護理、人文關懷等方面的知識,也只有這樣才能持續的為患者提供有質量的舒適護理,以此來加快神經內科患者病情的緩解和恢復,也能夠更好的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通過上述表格可知舒適護理下對于緩解患者焦慮情況以及提高患者滿意度方面是很有意義的。
綜上所述,將舒適護理應用在神經內科患者臨床護理中,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疾病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徐有俊,李萌,趙悅. 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醫藥科學,2013,01:133-134.
[2]馬瑩. 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16: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