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循證護理在肺癌放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惡肺癌放療患者,將其按照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1例,對照組放療后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放療后實施循證護理,觀察兩組的護理滿效果。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8.04%顯著性高于對照組的71.42%(P<0.05)。觀察組SF-36 量表的軀體疾病、生理機能、健康狀況、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96%顯著性低于對照組的17.65%(P<0.05)。結論:肺癌患者放療期間應用循證護理有利于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循證護理;肺癌;放療;應用效果
肺癌是我國第三大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30%發生于70歲以上的患者,且患者往往確診后已經處于中晚期限,目前肺癌還沒有有效的根治的方法,放療是目前常用的手段,但放療在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同時,也影響細胞的正常代謝,引起一系列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本研究用循證護理對肺癌放療患者中進行干預,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肺癌放療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癌的診斷標準嗎,并經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檢查確診,納入標準:預計存活期在半年以上;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慢性疾病;合并精神疾病、認知障礙及無法進行言語交流者,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將其按照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1例。對照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56.7±4.8)歲,病理類型:鱗癌35例,腺癌11例,小細胞癌5例;腫瘤分期:II期患者34例,III期患者12例,IV期患者5例。觀察組:男31例,女23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57.2±4.9)歲;病理類型:鱗癌36例,腺癌11例,小細胞癌4例;腫瘤分期:II期患者35例,III期患者11例,IV期患者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觀察組:實施循證護理(1)循證問題:對肺癌患者放療期間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如對心理壓力大、飲食問題、放療并發癥等。(2)循證支持,將總結的問題進行歸類,檢索近三年的文獻,尋找可能有幫助的文獻,然后組織科室全體護士進行討論和進一步篩選,從中選出可靠的、科學性和實用性較高的部分文獻,并結合科室護理經驗,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計劃。(3)循證實施:①健康教育:放療前為患者耐心講解放療的相關知識,定期開展專題講座,從而提高患者對于放療的認知水平,從而提高患者對放療的依從性。②心理護理:肺癌患者容易出現恐懼、猜疑及焦慮不安、絕望的心理特征,為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要顧及心理狀態,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要與患者多溝通交流,對不同類型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的溝通,給予心理疏導,對患者在放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講解成功的案例,幫助患者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積極地配合治療。③飲食、運動護理:由于放療期間患者的味覺會發生變化,因此為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飲食應盡量多樣化,增加患者營養,促進患者康復和組織修復,同時鼓勵患者放療后要進行體能鍛煉,但鍛煉期間,應視患者的身體情況而定,循序漸進,持之以恒。⑤并發癥護理:由于放療后患者容易放射性口腔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因此應嚴格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一旦發型問題,立即報告醫生并作相應處理,并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指導患者多飲水、戒煙、戒酒、并指導患者做心肺保健呼吸操。(4)效果評價:①護理滿意度:采用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2]。②采用SF-36 量表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軀體疾病、生理機能、健康狀況、情感智能、精神健康和社會功能6 個維度,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2]。③記錄放療的并發癥。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 t檢驗和c2檢驗,P<0.05 代表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8.04%,對照組的滿意度為71.42%,兩組護理滿意度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SF-36 量表的軀體疾病、生理機能、健康狀況、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社會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2.3 兩組放療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放療期間出現1例放射性肺炎,發生率為1.96%,對照組放療期間出現4例放射性口腔炎,2例放射性食管炎,3例放射性肺炎,發生率為17.65%,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循證護理是一種新的護理理念,以有價值、可信的科學研究成果結合自身的護理經驗為依據,提出問題,尋找實證,運用實證,從而制定出完整的護理干預方案,對患者實施護理,其作為一種新的護理思維,強調護理方案是建立的一定的理論基礎上的,從而保證護理的有效性、實用性和科學性,達到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的目的[3]。本研究對肺癌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內容主要包括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循證實施,從而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運動護理及并發癥護理等,從而提高患者對放療知識認識水平,減輕患者的心理眼里,并對并發癥做好的良好的預防。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循證護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SF-36 量表各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護理,且其并發證發生率也顯著低于常規護理,說明循證護理不僅可提高肺癌放療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從而提高放療依從性,還可降低放療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昭,王振華,吳晶. 循證護理在肺癌放療后口腔潰瘍防治中的應用[J]. 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4,7(2):204-206.
[2] 周凌珊. 循證護理在惡性腫瘤放療患者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3):71-72.
[3] 孟慶芝,李淑華,汪庚明,等. 循證護理在食管癌放療患者中的應用[J]. 中華全科醫學,2013,11(6):96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