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剖析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利用雙盲、對照法,將2015年6月-2016年12月接收的106例手術病例隨機分成甲、乙兩組(n=53)。甲組予以舒適護理,乙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甲組術前SDS、SAS評分明顯低于乙組,Plt;0.05。甲組術后舒適度、患者滿意度與乙組比較差異明顯,Plt;0.05。結論:于手術室護理中合理引入舒適護理理念,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適度,紓解術前焦慮等負性情緒,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舒適護理;滿意度;手術室;心態
手術的應激可影響患者的生理與心理健康,而患者心態的變化則可直接影響手術實施的效果[1]。故,在現階段中,我們需采取針對性較高的手術室護理措施,以確保臨床手術工作能順利開展。本文旨在剖析手術室護理用舒適護理的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手術病例共106例,入組時間:2015年6月-2016年12月。采取雙盲、對照的方式,分組106例病例:甲、乙兩組各53例。甲組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齡為22-69歲,平均(42.37±6.12)歲;婦產科手術者,7例;泌尿外科手術者,19例;骨科手術者,16例;普外科手術者,11例。乙組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齡為22-70歲,平均(42.54±6.28)歲;婦產科手術者,8例;泌尿外科手術者,24例;骨科手術者,12例;普外科手術者,9例。兩組就診時間、手術類型等基線資料比較,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乙組予以常規護理:體位護理;治療配合;飲食指導;功能訓練。甲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舒適護理,詳細如下:
(1)術前,視患者的個體差異以及心理需求,為其安排合適的床位,同時向患者詳細介紹科室負責人與責任護士的基本信息,告知作息安排與科室相關制度。定時清掃病房衛生,調低監護儀器聲音,加強室內消毒力度,勤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對患者進行訪視時,注意儀表端莊,語言得體,并向患者詳細講述疾病相關知識,解釋手術治療的目的與重要性。鼓勵患者主訴,予以恰當的關心與安慰,幫助患者消除緊張等不良情緒。引導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體諒患者的苦衷,和患者交流時注意用詞,避免損傷患者的自尊心。
(2)術中,術前0.5h,調整好手術室內的溫度(24-26℃)、濕度(45-55%)與光線,調低監護儀器聲音,確保室內相對安靜。陪伴患者入室,與手術室器械護士做好核查與交接工作,并向患者詳細介紹手術的具體流程以及治療環境,以減輕其不安與焦慮等不良情緒。可握住患者雙手,給予患者足夠的安慰與鼓勵,增強其面對手術的信心。穿刺時,遵循一針準原則,提高1次性穿刺成功的概率。結合手術要求,指導患者取最舒適的體位。針對特殊臥位的患來說,還應于受壓部位如足跟部、骶尾部等給予體位軟墊,防止壓瘡發生。協助麻醉醫師做好麻醉工作,并及時遮擋患者暴露出來的皮膚,予以保暖措施。
(3)術后,取無菌生理鹽水適量,擦洗患者皮膚上殘留的血跡與消毒液。護送患者回病房時,注意保護其手術傷口,妥善固定留置導管,安放輸液管,避免導管脫出。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及時告知其手術的結果,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定時協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壓皮膚,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避免壓瘡。指導患者飲食,合理膳食,確保營養補給充足,促進病情康復。詢問患者的疼痛情況:若疼痛較輕,可給予徒手按摩服務,叮囑盡量放松心情,或采取聽音樂、看書等注意力轉移法;若疼痛較重,可遵醫囑予以止痛藥。鼓勵患者參與早期功能訓練,并予以其適當的指導。將導管留置的目的與意義詳細告知患者,并教給其導管護理的方法,避免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的發生。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并視其具體情況制定科學的早期功能訓練方案。同時鼓勵患者與家屬積極指出我院護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便于評價護理工作實施效果,改善護理質量,提升優質護理服務水平。
1.3 臨床觀察指標
利用SDS、SAS量表,評價兩組術前的抑郁與焦慮程度,分值越高,提示負性情緒越嚴重[2]。以護士對患者的主觀感受為標準,評價兩組術后的舒適感,評價內容有:恐懼;睡眠障礙;疼痛;飲食障礙;活動缺乏。評價標準:0分,無不適;1分,輕度;2分,中度;3分,重度。若患者分值低于1分,則判定為輕度不適;1-2分,判定為中度不適;超過2分,判定為重度不適。此外,再采取問卷調查法,對兩組護理后的滿意程度進行評價:90-100分,滿意;80-89分,一般;≤79分不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綜合分析,比較以t作為檢驗標準;計數資料的比較經x2檢驗,以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前SDS、SAS評分比較
甲組術前SDS、SAS評分與乙組比較差異明顯,Plt;0.05,見表1。
2.2 術后舒適度比較
甲組術后的舒適度明顯高于乙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3 滿意度比較
甲組患者滿意度為100.0%,乙組為79.25%。甲組明顯高于乙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3 討論
綜上所述,手術既可給患者造成身體上的創傷,同時也會影響其心理健康[3]。對此,為能確保手術與麻醉工作實施的安全
性,我們需加強手術室護理的力度[4]。研究發現,舒適護理作為一種比較新興的護理方法,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向其提供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以盡可能的提高其圍術期的舒適度,改善心理狀態,確保手術安全[5]。本研究結果表明,甲組術前的SDS及SAS評分、術后舒適度、患者滿意度明顯優于乙組。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手術室護理用舒適護理,既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生理與心理狀態,又能提高手術室護理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海艷,王玲,郭禮清等.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2):512-513.
[2]符鴻飛,林文霞,彭風云等.手術室舒適護理在乳腺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20):16-18.
[3]周艷,林紅.手術室舒適護理對非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狀態及舒適度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5,21(9):1539-1542.
[4]鄭曉藍,徐碧文,唐小梅等.舒適護理對手術室患者舒適度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8):42-43.
[5]賈躍紅.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35):3968-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