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用于妊高癥無痛分娩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8例妊高癥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34例,給予對照組患者0.2%的羅哌卡因+0.5mg·L-1舒芬太尼進行鎮靜處理,給予觀察組患者0.1%的羅哌卡因+0.5mg·L-1舒芬太尼進行鎮靜處理。觀察比較兩組產婦生產過程中的生命體征與鎮痛效果。結果 產婦分娩過程中VAS評分、HR、MAP等,組間比較差異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gt;0.05);觀察組產婦雙下肢麻木、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 0.1%的羅哌卡因+0.5mg·L-1舒芬太尼是一種較適合的低濃度局麻藥復合鎮痛藥搭配方法,應用于妊高癥無痛分娩,其鎮痛效果安全、可靠,對母嬰影響較小,不良反應少。
關鍵詞:羅哌卡因;舒芬太尼;妊高癥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也是產科嚴重并發癥之一,尤其是有高血壓史的產婦,妊高癥的發病概率極高。關于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終止妊娠的方式,目前仍有爭議,因進入產程后血壓波動劇烈,故有些學者建議行剖宮產術終止妊娠。羅哌卡因具有心臟毒性小,低濃度時感覺和運動阻滯分離的特點。舒芬太尼和羅哌卡因復合應用,可增強鎮痛效果,降低其濃度,并減輕運動阻滯的不良反應。在臨床上,一定濃度的羅哌卡因聯合舒芬太尼用于妊高癥分娩中,具有良好的鎮痛及控制血壓波動的效果,但對其最佳濃度,卻一直存在一定的爭議。為探討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用于妊高癥無痛分娩的臨床效果,本文選擇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8例妊高癥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患者0.2%的羅哌卡因+0.5mg·L-1舒芬太尼和0.1%的羅哌卡因+0.5mg·L-1舒芬太尼進行鎮靜處理。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選取的68例妊高癥即將分娩患者,根據隨機原則,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34例。對照組產婦年齡在26-36歲之間,平均(29.5±4.4)歲,孕周在36~39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8.5±1.5)周。觀察組產婦34例,年齡在26~37歲之間,平均(29.7±3.5)歲,孕周在36~39周之間,平均孕周為(38.3±1.3)周。所有產婦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斷標準,均為單胎頭位、無明顯頭盆不稱、無產前子癇、無麻醉和產科禁忌證,產程進入活躍期,宮口開大于3 cm。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等方面,差異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麻醉過程中,常規測量產婦的血壓、心率、脈搏氧分壓、胎心率、宮縮強度,開通上肢靜脈輸液通道。在L2-3間行硬脊膜外穿刺、置管,給予對照組患者0.2%的羅哌卡因+0.5mg·L-1舒芬太尼進行鎮靜處理,給予觀察組患者0.1%的羅哌卡因+0.5mg·L-1舒芬太尼進行鎮靜處理。觀察10min,確定存在麻醉平面后,確認無全脊麻、廣泛阻滯及局麻藥物中毒等不良反應后,經硬膜外管給藥10m L作為鎮痛劑首劑量,觀察15min后,確定得到良好效果,將患者自控鎮痛泵連接好,速度設置為5m L·L-1。待胎盤娩出,產婦離開產房前拔出硬膜外導管,結束分娩鎮痛。
1.3 觀察指標
①產婦進入產房后,常規監測血壓、胎心率、宮縮強度、每小時的宮頸口大小變化、先露下降、縮宮素使用率、第一、二產程時間、PCA次數、產后出血量、產程中出現先兆子癇的例數;②順產、器械助產、剖宮產的例數;③對兩組產婦入室時(T1)及鎮痛30min后(T2)進行VAS評分,0分為無痛,10分為最痛,由產婦自我評定。③記錄兩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鎮痛30min后(T3)及分娩后(T4)的心率(HR)及平均動脈壓(MAP)。④對比兩組產婦雙下肢運動阻滯情況、麻醉不良反應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 檢驗。以Plt;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產婦在入室時及鎮痛 30min 后的 VAS 評分比較
兩組產婦在入室時及鎮痛30min后的VAS評分比較,差異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1所示。
2.2 兩組產婦鎮痛 30min 后及分娩后的 HR和 MAP 比較
比較兩組產婦鎮痛 30min 后及分娩后的 HR和 MAP,差異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2所示。
2.3 兩組產婦不良反應比較
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的雙下肢麻木、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偏低,組間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
3討論
理想的分娩鎮痛需具有對母嬰影響小,不影響宮縮與產程,作用安全可靠,孕婦參與度高、能充分滿足手術需要等特點。羅哌卡因是一種新型酰胺類局麻藥,可產生感覺與運動的分離,對分娩鎮痛有較理想的作用。因感覺與運動分離,故阻斷了孕婦對疼痛的感覺,但不影響第二產程的屏氣用力與產后子宮收縮,也不增加產后出血的發生率。舒芬太尼脂溶性高,起效快,鎮痛性能最強,與阿片受體的結合力強,無耐受性,與羅哌卡因配伍可提高鎮痛效果,降低局麻藥的濃度和劑量,縮短起效時間,延長麻醉時間。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子癇的發生多因血壓過高、第二產程屏氣用力時血壓劇烈波動所致,al-Mufti等研究發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采用PCEA后血壓會引起血壓顯著下降。而故降低血壓并保持其平穩水平是防止重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子癇發生的關鍵。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采用低濃度羅哌卡因輔以不同濃度的舒芬太尼行自控硬膜外鎮痛技術,效果比較理想。臨床上局麻藥的使用原則,是在療效相似時盡量選擇低濃度,從而將局麻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降至最低,提高手術效果和患者滿意度。在本研究中,給予對照組患者0.2%的羅哌卡因+0.5mg·L-1舒芬太尼進行鎮靜處理,給予觀察組患者0.1%的羅哌卡因+0.5mg·L-1舒芬太尼進行鎮靜處理,對比兩組產婦生產過程中的各項觀察指標,結果表明,兩組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VAS評分、HR、MAP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但對照組產婦雙下肢麻木和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高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緣于大劑量的羅哌卡因導致的產婦雙下肢阻滯嚴重,出現了明顯的不適和不自主的抖動,當大劑量羅哌卡因與舒芬太尼協同用藥時,即增加了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羅哌卡因濃度對鎮痛總體滿意度沒有變化,然而,卻會影響產婦下床活動,不利于產婦順利生產。產婦自由活動能提高產婦的自控能力和自信心,直立位可緩解疼痛,縮短產程,自然分娩率高。因此,應在減輕疼痛時盡可能用低濃度、大容量的局麻藥液以阻滯更完善,減少第一產程末期肛門墜脹感。綜上所述,使用0.1%的羅哌卡因+0.5mg·L-1舒芬太尼用于妊高癥無痛分娩,其鎮痛效果及產婦生命體征良好,能較好地進行感覺運動阻滯分離,對母嬰影響小,患者滿意度高,是較為理想的局麻藥濃度和鎮痛藥的匹配模式。
參考文獻:
[1]李曉紅,王克濤,李婭,陶冶. 0.1%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用于無痛分娩的效果[J]. 中國醫藥導報,2016,(27):131-134.
[2]周金彩,吳春秀,張樂,葛俊芳,趙金花,李桂秋. 小劑量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不同麻醉方式用于無痛分娩的臨床鎮痛效果比較[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01):97-98.
[3]王秘群,孫冠宇,孟志艷,殷積慧. 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復合舒芬太尼用于可行走的硬膜外分娩鎮痛的臨床觀察[J]. 青島醫藥衛生,2013,(0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