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高頻超聲對老年人自發性軟組織內血腫的診斷價值。方法:對回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6年8月經手術或穿刺及臨床隨訪證實的肌肉血腫18例患者的超聲資料,分析肌肉血腫的超聲影像學表現及其動態變化情況。結果:不同時期血腫聲像圖及部分病人的多次隨診聲像圖表現,發現血腫出現早期為皮下組織增厚、僵硬、探頭加壓壓縮性差、皮下組織張力高,內可見形態不規則的等回聲及低回聲發布,隨著出血出現時間的延長、血腫液化,血腫聲像圖無回聲成分逐漸增多,急性出血期均顯示為邊界欠清晰或模糊,形態欠規則的團狀高回聲間雜有低-無回聲分布。CDFI顯示:內無明確血流信號回聲。結論:高頻彩超可對老年自發性軟組織血腫準確診斷,并且此種檢查在老年病人中不受體位及地點的影響,可急診床旁檢查,并且無輻射、無痛苦、費用低廉;應用更具有優勢。
關鍵詞:肌肉出血 高頻超聲 診斷 動態觀察
近年來、老年人經常以肌肉酸痛、皮下組織增厚及水腫、瘀斑等原因前來就診,超聲發現多為肌肉內自發性血腫形成,回顧近幾年這種患者增多原因,可能與心臟支架手術后病人用抗凝藥物及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口服抗凝藥物等多種原因,老年人經常以在靜息狀態下肌肉組織突發性急性脹痛、皮下組織內急性包塊形成,發作者頻頻增多,多數患者急診來院彩超檢查[1],由于肌肉血腫形成的時間及發病的部位不同,影像表現各種各樣、變化多端,有時會造成診斷上的困難,肌肉出血如果治療不及時還容易形成假腫瘤。尤其在腿部,治療起來非常困難,手術效果也無法保證,有的患者因此還需要截肢,留下了終身的殘疾,所以特別需要患者及我們醫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早期準確診斷、早期及時治療,可以有效消除淤血,避免嚴重后遺癥的發生。本文對18例老年患者行高頻超聲診斷檢查的結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曾來我院就診18例老年患者,無外傷史,自述肌肉酸痛、活動受限、皮下瘀斑、皮下組織增厚、水腫、肌張力增高,部分皮溫增高、均急診高頻彩超檢查,檢查有無肌肉內包塊及液性暗區,肌索排列是否規則、發現自發性肌肉血腫及時與臨床科室聯系進行分析。本組18例:均為男性,年齡45-83.歲,平均68.6歲,11例老年男性因大腿外側自發性疼痛就診,4例為心肌梗塞患者住院溶栓過程中突然出現肌肉腫痛急診超聲檢查,3例為下肢靜脈陳舊性血栓患者在家長期口服華法林期間突然出現肌肉腫痛急診超聲檢查,18例中15例為單側發病,3例為兩個部位及以上發病,分別見于小腿肌肉、大腿肌肉、上臂肌肉及腹直肌內。
1.2方法 對18例患者均行高頻彩超檢查,對自發性淺表軟組織出血、肌肉血腫在不同病變時期的超聲影像進行分析。
2結果
對18例經手術和穿刺及臨床隨訪確診的肌肉血腫患者發病不同時期進行超聲檢查,18例病人累計高頻彩超檢查45次,分別于肌肉突然腫脹、疼痛0.5h~-90d檢查。結果依據血腫發生的部位分為肌束內血腫16例,肌腹間血腫2例。肌束內血腫急性期呈類圓形、梭形或不規則形包塊,呈低一中高回聲不均質包塊,邊界欠清晰或模糊,2例肌腹間血腫形狀呈長梭形,邊界尚清晰;隨病程進展血腫內回聲逐漸減低,4~5d后血腫表現為無回聲區,周圍邊界清晰,此期一般我們作為臨床穿刺的最佳時期。未吸收的血腫2個月后內部及周邊逐漸出現不規則鈣化,3個月后形成鈣化團塊,部分患者發展為固化性肌炎。
3討論
眾所周知,肌肉內形成血腫的主要原因是外傷引起纖維脂肪隔發生溶解以及肌纖維斷裂出血造成[2]。我們想要闡述的是原因不明、無明顯外傷史而發現的肌肉內血腫。肌肉出血的發生率僅次于關節出血,最常見的出血部位:髂腰肌和臀部,其次是股四頭肌、腓腸肌和前臂肌等。發病后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肌肉僵硬、疼痛、腫脹、發熱、皮下青紫及腫脹,深部肌肉出血會壓迫神經或動脈引起麻木、肌肉攣縮和活動受限。肌肉及軟組織出血: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逐漸加劇,所支配的關節活動障礙,肌肉僵硬無知覺,皮膚青紫(皮下組織出血),皮溫增高等,根據出血的部位可能導致嚴重的并發癥(骨筋膜室綜合癥、假腫瘤)。若不及時進行治療,反復肌肉出血會使肌肉萎縮,軟弱無力,如果損傷神經,則會導致癱瘓,肌肉不能保護關節,還會使關節更易出血與損傷。
肌肉血腫在外傷中并不少見,但是在老年人靜息狀態下發作也頻頻增多,多見于心、腦血管疾病溶栓治療期間,由于肌肉血腫形成時間及部位不同,影像表現變化多端,有時會造成診斷上的困難,肌肉出血如果治療不及時還容易形成假腫瘤。尤其在腿部,治療起來非常困難,手術效果也無法保證,有的患者因此還截肢,留下終身殘疾,特別需要患者及我們醫務工作者高度重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有效消除淤血,避免嚴重后遺癥的發生。肌肉出血的癥狀有:肌肉疼痛、肌肉牽拉時出現劇烈疼痛、主動收縮肌肉時感到疼痛、肌肉緊張、觸碰時有觸痛并可能出現腫脹。
肌肉血腫的形態、大小取決于出血程度及位置。局限性血腫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軸平行于肌束,無語肌腹間的血腫呈梭形或包繞肌腹。血腫聲像圖表現與損傷時間密切有關。新鮮血腫,多呈高回聲,有不規則的壁;隨著時間推移,血塊逐漸溶解變成無回聲或低回聲,邊界較清楚或稍有不規則,無明確包膜,有時血腫內出現分隔;肉芽組織形成時血腫壁增厚,血腫腔逐漸閉塞,甚至完全吸收;瘢痕組織形成表現為高回聲,骨化性肌炎后期表現為病灶區出現強回聲,后方伴聲影。肌肉斷裂伴血腫的聲像圖表現為肌纖維連續性中段。回縮的肌肉斷端游離呈高回聲,并被低-無回聲血腫包繞。
高頻超聲可用于評估肌肉損傷的程度、范圍、觀察損傷愈合的進展及估計疤痕形成的范圍,為臨床醫師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客觀的影像學依據,并可評價治療的療效及觀察隨訪。與其他影像學方法相比,尚有其獨特的優點,如操作簡單快捷、可在床邊和訓練現場檢查、對病灶可從多方向進行探測,檢查中可同時配合肌肉和肌腱運動、觀察其動態變化以協助診斷,加之檢查費用低廉、無痛苦、易被患者接受,必要時還可引導穿刺、活檢以明確診斷。由臨床或通過影像學檢查確定的肌肉出血是出血時血液滲入肌肉的現象,通常伴隨疼痛或腫脹及功能障礙,如由腓腸肌出血引起的跛行。肌肉出血的早期確診和適應治療非常重要,可阻止肌肉攣縮、再出血和形成假腫瘤。對那些會涉及到神經血管損害的肌肉出血部位,如四肢的深屈肌群,需要立即處理,這些肌群包括:髂腰肌、小腿上后及后深筋膜室、前臂屈肌群。出血可能發生于更為淺表的肌肉,如肱二頭肌,腿筋、腓腸肌、四頭肌和臀肌。以防止永久性損傷并喪失功能。
綜上所述,高頻超聲可以清晰顯示肌肉出血的部位、大小及血腫內部回聲狀態,并動態觀察血腫的溶解吸收情況,便于指導臨床穿刺治療。是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曉剛,鄂占森,陳一武等.高頻超聲在軟組織損傷創道檢查中的應用[J].中國法醫學雜志,2014,29(5):470-473.
[2]郭瑩,趙微微.高頻超聲對肌肉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療前沿,2011,06(16):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