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聲樂發展已經進入了高峰時期,聲樂水平也達到了世界水平,但在聲樂的發展方向上還需要繼續努力,需要各學校和社會人士對聲樂的發展給予支持。本文通過聲樂藝術在我國的發展進程,針對新時期聲樂藝術發展對音樂教育的啟示進行探討。
[關鍵詞]聲樂藝術;發展;高校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J6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20-0085-02
聲樂本身是實踐表演藝術形式,只有通過對聲樂不斷地發展,才能不斷鞏固教學成果,并且在積累實踐表演經驗的過程中,慢慢提高音樂教育水平。聲樂作為音樂教育的一個主要形式,要求我們在不斷的教育實踐中,探索音樂教育方面的發展趨勢,讓音樂教育既能符合當前的國情,還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成果。
一、聲樂教育體制的正規化
跟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音樂教育事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各個音樂學院和師范類院校的音樂系成了培養聲樂人才的主要陣地,也使得音樂教育的發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我國各個音樂學院也都對辦學規模進行了擴大,讓中國專業聲樂演唱人才的培養邁上了新的臺階,出現了一批批在國內外舞臺上享有盛譽的中青年歌唱家。各師范類的院校中,藝術系和音樂系方面的比重更是比之前翻了一倍[1]。雖然師范院校并不是以培養優秀的聲樂方面的人才為目標,但是,在課程的教育、教學上應向音樂學院的專業老師們汲取經驗,力求讓師范院校的學生成為一專多能的專業教育人才。
當前時期,我國在聲樂教育方面更加成熟,就全國范圍而言,各所音樂類和藝術類的院校都設置了聲樂系,專門培養聲樂方面的人才。
同時,在其他藝術領域,如戲劇、戲曲、電影等院校,根據自身的目的性,開設了聲樂方面的必修課或者選修課,對教學層次方向也出現了專科教育和本科教育兩方面。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部分院校開始對聲樂專業招收碩士研究生,到了今天,全國聲樂專業碩士招收點已經成倍擴大,聲樂博士點也有了明確的研究方向。聲樂教學水平的日益增進,教學方法上的相互融合與借鑒,使聲樂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為聲樂教育的發展邁出了一大步,我國的美聲教學方向也接近了世界的水平[2]。相對于民歌而言,由于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思想文化的滲入,導致民歌的唱法很少有人接受,我國專家就將美聲不斷地向民歌方面去挖掘,向民歌的發聲學習、借鑒。這樣不僅提高了聲樂教育的高度,也增強了民歌在人們心中的傳唱度。
音樂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歌曲,還對我們心靈的凈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音樂對心靈可以是震撼的、可以是觸動的、可以是感化的,不管哪一種方式,音樂都是我們在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經歷。聲樂是音樂的一種,也是音樂的基礎,在聲樂的學習中,學到的不僅是關于音樂方面的唱腔和音調,更重要的是學到聲樂所要傳承下來的東西。
二、聲樂的實踐探索道路
20世紀中期,在當時的背景下音樂創作者積極地深入到民間去,收集整理素材,創作出了許多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作品。比如《我的祖國》《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歌唱二郎山》《唱支山歌給黨聽》等優秀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的相繼出現,也說明了我國的藝術歌曲創作上有了新的突破,這些作品也成為了我國聲樂教育中的曲目和教材[3]。
聲樂教學實踐工作,決定了聲樂教育的發展與成果。中國在聲樂方面的教育與中國悠久的聲樂文化藝術是密不可分的,當然,也離不開聲樂老師的積極探索。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音樂方面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效仿蘇聯的教學模式。在聲樂的教學中,還請過國外的美聲專家來中國進行教學。聲樂教育方面的相互交流,促使了現在的音樂學院,進而是師范學院音樂專業的多元化,音樂方面的交流在不斷加深,也增進了兩國之間文化的交流。
這些音樂藝術方面的交流,讓我們對西方的先進唱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對提高我國的聲樂教學質量、提高我國音樂教育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音樂無國界,當時中國與許多的國家進行深入的文化交流,使中國的文化與國外文化思想相結合,讓中國在以后的聲樂教育方面有著足夠的資源和參考。
同時,在來訪的外國友人中,都是抱著相互學習和借鑒想法進行音樂文化上的信息交流,讓國內的傳統文化傳播了出去,增加了兩國之間的和平友誼、和諧相處。不同時期的音樂有很大差別,音樂根據當地文化、社會、思想等方面的不同,所創作出來的歌曲也會不同。20世紀中期,新中國剛剛成立,當時對于歌曲的創作都是描寫祖國的大好河山和新時代在黨的領導下給人們生活所帶來的改變。當時的聲樂課,只是單純地教學生唱歌,歌唱祖國、歌唱黨、歌唱生活等,沒有系統的指導,比如,發音方面的教學等,就當時來說,只有部分在國外學習美聲回來的老一代人,他們是新中國聲樂第一批人,對聲樂有著明確的概念,對發聲部位的技巧、音調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他們為以后聲樂在我國的教學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們的學生后來也成為了中國聲樂界的中堅力量,為中國的聲樂發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礎。
三、聲樂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建樹
聲樂理論的教學是聲樂的基礎,在當前廣泛的聲樂教學模式中,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和探討,聲樂的教學方式和聲樂教學的改革都是在聲樂實踐中慢慢摸索的?,F在,隨著實踐方面的深入,得出了相對準確的理論概括。
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在之前就早早投身音樂教育方面的老藝術家們,已經積累了足夠豐富的經驗,他們已經擁有了國際最前沿、最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在美聲的唱法領域中,一批批藝術家將自身的精力投入到聲樂的教育事業中,致力于培養中國優秀的聲樂人才。在傳統民歌的領域里,由于當前聲樂教育水平大力提升,師資隊伍不斷壯大,涌現出了一大批專業化教育下培養出來的聲樂人才。在文化交流發展迅速的今天,還有人會提出用民歌的方式還是用西洋唱腔的方式來進行聲樂方面的教學,其實,在音樂方面,是沒有國界之分的,當前的國際社會文化交流的沖突和相互滲入,已經進入了多元化的國際社會,學習的方法和模式更容易進行相互借鑒[5]。
我國的音樂藝術源遠流長,但是聲樂教育卻是從西方引進到國內的,當前的環境下,西方的也好,傳統的也好,其教育模式都是為了促進聲樂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國內的教學模式可以借鑒西方的唱法,在民歌中探尋,讓西方的美聲與傳統的民歌相結合,進行完美的混響,也是當前國內的聲樂教學模式。
新時期聲樂藝術的發展,跟隨著國際社會的發展腳步,也影響著我們本身的生活。我相信大部分人最早接受聲樂是在襁褓中聽到的搖籃曲或者幼兒園時老師教的兒歌,可以說,聲樂一直陪伴著我們。聲樂作為一種藝術發展形式,其影響力可以說是空前絕后的,每個地區由于不同的文化、語言、經濟、政治、思想等方面的不同,聲樂也會跟著發生變化,這樣的國際社會給我們創造了繽紛多彩的聲樂,來美化我們的生活。聲樂的傳統與西方唱法的結合,構成了獨特韻律的音色,增添了一種新的特色。
結語
新時代的聲樂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教育模式,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增加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讓我們在現代都市的繁華中,感受到音樂帶給我們心靈上的寧靜與祥和,讓我們忘記城市中的喧囂,在聲樂的陣陣旋律中給我們帶來了內心深處想要的那份情懷。其實,聲樂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也是對歷史的寫照,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歌唱祖國、歌唱黨、歌唱大地、歌唱豐收;改革開放時期,歌唱改革開放、歌唱新中國的建設、歌唱經濟的昌盛;再后來,歌唱現代人的愛情、歌唱社會的和諧、歌唱成功的人生。從第一批在國外學習深造的聲樂藝術家回國教學,到現在我國的聲樂教育和發展的進步,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可以說,老藝術家們對我國的聲樂教育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我國的聲樂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參 考 文 獻]
[1][ZK(#]劉國峰.新時期聲樂藝術的發展對音樂教育的啟示[J].藝海,2017(04):98—99.
[2]劉彤.德國音樂教育的發展歷程及其對我國音樂教育發展的啟示[J].藝術教育,2017(02):84—85.
[3]王秉清.原生態音樂的藝術價值及其對高校聲樂教學的啟示[J].大舞臺, 2015(01):231—232.
[4]李燕.湘西原生態音樂的藝術價值及其對高校音樂教學的啟示——以桃源儺戲為例[J].北方音樂,2015(05):176—177.
[5]陳琛.探討原生態音樂的藝術價值及其對高校聲樂教學的啟發[J].音樂時空,2015(10):143.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