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商通常被稱作EQ,它與受遺傳因素影響的智商不同,是通過后天的培養所形成的一種情緒智力,在21世紀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往往產生著至關重要的決定作用。所以,培養一個人的情商至關重要。青少年階段是情商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則在提高青少年的情商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
[關鍵詞]情商;情緒;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20-0094-03
情商反映了人們在面對一系列問題時的情感反應與協調能力,當今社會情商對于一個人的全面發展作用顯著。而青少年時期又是情商形成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對青少年情商的塑造就顯得格外關鍵。音樂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一環,通過音樂來幫助情商形成和培養也顯得十分適宜。在音樂教育中,通過音樂可以了解到學生的情感情緒,有針對性地解決一系列的情緒問題,不僅對于學生情商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還有利于新時期提高音樂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對培養適應社會主義新時期現代化建設的新青年大有裨益。
一、情緒智力對我國青少年的影響
情商又稱情緒智力。一般將決定青少年的情商的因素分為五個部分:(1) 自我意識,就是青少年對自我情緒的一種客觀認知。(2)自我激勵,它的實質是帶著希望看待問題。(3)情緒調控,即是否善于進行情緒管理。(4)人際溝通,主要是指在日常的溝通中自我情緒的輸出以及對溝通對象情緒的把控,是否能建立良好的關系。(5)挫折承受能力,遇到問題用何種情緒面對。社會在不斷革新進步,一個人情商的高低逐漸成為影響個人發展的新的決定因素,而青少年時期則是情商培養的黃金時期,應該好好把握。
通過對山東淄博市張店區第一中學七年級(2)班的調查,并對多個城市主人公及學生的性格進行總結,青少年時期的學生情緒表現有明顯的三大特征:1情緒起伏波動大。2熱情度高,敏感度高。3性格有內隱和掩飾性。而且這些情緒的發生有低齡化發展趨勢,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非常不利。
中國青少年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曾向社會發布一份關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調查報告,目前我國約3000萬青少年有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而且發生人數逐年遞增。然而這些情緒的產生,大多是來自心理創傷,來自各種各樣的壓力,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關注。
現如今的基礎教育中,音樂教育備受關注。2017年8月出臺的《山東省中小學藝術素質測評指導意見》指出,將正式將藝術測試納入中考,作為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課堂上的歌唱、欣賞與音樂游戲,能讓學生沉浸在放松愉悅的環境中,對音樂產生興趣。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同時起到轉移注意力的作用,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去改變和變化。通過音樂的熏陶,改善青少年的不良情緒,從而提高青少年的情商。提高情商的過程中,從根本上解決青少年控制情緒的問題。
二、青少年時期是培養情商的重要階段
(一)培養青少年情商的重要性
現在中國的大部分家長一直都對孩子的情商教育存在很大的質疑,情商教育是否應該從小加以重視?
2014年的一份社會調查顯示:同班中有很多學習很好的“書呆子”以高分、學霸身份進入社會后取得的成就遠遠比不上很多學習成績不是最高,但很活躍、受歡迎的同學。同時很多在班里學習不是最好的學生,學習也不是最認真但情緒智力高的同學,反而在社會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以上例子說明了一個問題,現在家庭的傳統觀念,認為孩子只管學習就好,其他的任何事與之無關,決定人生命運的主因素就是提高智力。但經過時間的檢驗,智商高的人并不一定取得成功。現在很多智商達160的人在為智商僅有90~100的人打工。大量調查顯示,一個人智商低情商高,那情商就可以挖掘智商的潛力和效應,促使人成功和發展。
(二)青少年時期是人的“情商”建立的重要階段
12歲到18歲的青少年時期是孩子各項體征及心理發展的黃金時期,也是學習接受外界事物并逐漸內化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是學生思維活躍的高峰期,孩子接受多種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強,接受科學知識的方式多元,速度也較快。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自律性提高。無論是對于自身智力發展還是情緒智力的培養都時不我待。現今學校倡導的多元化教育,想要培養塑造的不僅是學業上的佼佼者,更是各方面都出類拔萃的人才,對于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塑造,情商的培養就顯得愈發緊要。但是現在大多數學校和家長在學生青少年階段并沒有樹立起對情商培養的觀念,一些學校也并沒有開展相關的培養課程及課外實踐活動。
綜合看待這個時期,這一階段的孩子的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的階段。而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會對智力的發展起到很大程度的影響,青少年時期頻發的一系列心理問題大多跟學生對情緒的把控有關,如何鍛煉學生適應環境并能有效地消解不良情緒,搭建良好的人際關系,或許才是智力發展的重要一環。
(三)音樂教育對培養青少年情商的影響
音樂教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音樂教育的內容和方式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加鮮明生動。它不像傳統學科的書本填鴨式教學,音樂課堂上,學生能在無形之中感受藝術的美,寓教于樂。而音樂本身蘊含的情感和傳達的思想內容,跟德育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掘出音樂作品的感染力,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世界觀,明辨善惡是非,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而教師在其中的引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感受音樂的同時培養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情緒,并在音樂活動中與同伴互幫互助相互合作,無形中加強了同學間的交流合作,幫助情緒智力的發展。
第二個方面:影響認知過程,促成情感內化。在音樂教學中,通過音樂本身的特性,通過對音樂的欣賞,潛移默化地實施情商的培育,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達成良好的情緒體驗。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通過音樂使學生了解不同背景不同種類音樂的不同及所表達出的情緒與情感,其中貫穿的情感教育則會讓學生在求知過程中收獲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
三、音樂教育如何幫助情商的提升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操
1欣賞和學唱,初步理解音樂內涵
例如音樂課堂上欣賞和學唱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可以運用多媒體,通過視、聽覺協助的教學方法來完成。首先通過大屏幕播放天安門國旗升起時的視頻,在音樂的伴隨下看著慢慢升起的國旗,激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感受歌曲中所蘊含的中華兒女為了祖國的興旺發展所做出的奉獻和努力,在堅定的進行曲中激起學生的拳拳愛國之心。另可通過小組合作發揮聯想,模擬中華兒女浴血奮戰的斗爭場面,初步感受音樂的內涵。
2升華和深化情感
課堂上,要使學生的情緒體驗不斷得到升華,形成堅固而深厚的情感體驗,就要從作品的基礎入手。在學習作品前,對作品創作的歷史背景、作曲家的創作風格進行分析。例如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就是詞曲家田漢、聶耳先生在中華民族危亡的生死關頭所創作的一首鼓舞中華兒女通過革命贏得民族解放的革命歌曲。作品伊始運用號角式的音樂,明快的三連音節奏讓樂曲開篇就有了堅定的情緒。第一句上行的旋律走向,所表達的是億萬人民群眾在面對民族危難的困苦形勢時表現出的堅定的信念,和時刻準備著的斗爭情緒。爾后隨著音樂的進行,情緒更為飽滿有力,號召性的音樂語言激發起中華兒女浴血奮戰的決心。讓學生對整個音樂作品有直觀和細致的了解,對于學生理解音樂情緒,真正走入音樂的幫助是很大的,讓學生通過音樂了解歷史,培養堅定勇敢的愛國之心,并升華內化為行動,表現在心中對祖國對黨的大愛,實踐在生活中對父母、朋友的關愛。
(二)有利于學生正確調控情緒
1正視并疏導和排解自身情緒
情商高的人能夠主動地認識自己的情緒和主動調整自己的情緒,而音樂課堂上,應該通過音樂,讓學生去認識自己的情緒特征,分辨自己的不良情緒。教師加以引導,學會表達正面情緒,以及疏導和排解消極的負面情緒,正確地把控各類情緒。由于家庭的溺愛,有不少的青少年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少爺”心態,遇到問題不懂得寬容理解,只考慮自我感受的自私心態比較普遍,遇到了矛盾不能選擇積極的調節方式,不良情緒持續出現。例如在歌曲《讓世界充滿愛》中讓學生在學唱歌曲的同時知道奉獻愛心從你我做起,學會奉獻自己的愛心,對他人多一些寬容和幫助會讓世界更美好,在施展愛心的過程中自私等的心態也會逐漸土崩瓦解。
2教育和指導學生要心胸開闊
青少年時期,由于身體發育和荷爾蒙的影響情緒波動較大,如不加以糾正,容易形成性格上的暴躁。音樂老師可以通過對舒緩音樂的欣賞逐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遇事不急躁樂觀又穩重的個性,在面對問題的同時能夠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避免用偏激的想法片面地解決問題,學會用理智的情緒來合理調節自己的情感。[BW(S(S,,)][BW)]
教師要通過音樂課上知識的教授,使同學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能夠認真去體會作家所表達的情感,進一步使自己的內心情感融入到作品當中,感受大美的音樂的力量,讓胸懷開闊。
(三)有利于學生融洽人際關系
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一般出現在學生的集體活動中,融洽的人際關系指能夠適應集體生活,能夠與同學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同時能夠尊重彼此,并接受包容對方的一些缺點,進而建立穩定的友誼關系。而音樂作為一門情感的藝術本身就是抒發感情的一種感性表達方式,生動的音樂語言能緩解焦躁的情緒,同樣有消解矛盾之用。另外音樂實踐活動中會遇到許多需要團隊合作的內容,在合作中是否能形成明確的分工和默契的配合也是對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的考驗。
合唱作為一種最常見的音樂實踐需要的就是合唱成員之間的團隊合作,在合唱團體中追求的是一種和諧的聲音效果而非一枝獨秀。在合唱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讓學生懂得在合唱中太過自我的做法會影響合唱隊的和諧;注意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在此過程中面對困難懷著積極的心態去解決,團員有了問題能夠一起想辦法,對于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非常有幫助,對自我情緒的控制、自我的激勵,以及對他人關系的處理都會有良好的效果。
(四)有利于學生增強信心、磨煉意志
在學習和生活中競爭是不可避免的現實,良性競爭能提升自己的實力和能力。在這其中擺正良好的情緒,是學生參與競爭最為堅實的后盾。在公開場合不怯場,學會自我激勵,建立起自信。音樂實踐及音樂比賽就是鍛煉學生自信心,勇于展示自己的大舞臺。老師需要多多鼓勵學生勇敢地上臺,不怯場,并大方地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長,這對于增強自信心,磨煉意志大有裨益。在實踐或者比賽中,引導學生結果并不是關鍵,關鍵是要學會正視自己的成績,勇敢面對自己的失敗。在成功和失敗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意志,用正確情緒態度面對一切。
結語
情商在現今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教育家們的三分智商七分情商的說法足以證明情商對人的重要性。智商是情商的基礎而情商又反作用于智商,情商高的人能最大化地發揮智商的優勢。所以,情商的培養需要的是家庭、學校乃至社會的共同努力。對于青少年而言,學校教育的時間所占據的比重大,因此學校的課程設定應更注意加強對學生情緒的調控、情商的培養。音樂教育是以情感為核心的一項審美教育實踐活動,透過音樂教育的方式幫助青少年情緒智力的發展,發揮音樂教育的多重能動性,對于培養高素質的新世紀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參 考 文 獻]
[1][ZK(#] 修海林.音樂美學通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2] 鐘啟泉.音樂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 錢學森.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4] 吳文漪.音樂教學新視角[J].音樂思維訓練,2012(01).
[5] 張文婷.淺談音樂課中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J].才智,2012(15).
[6] 孫娟.音樂課堂教學中審美意識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2008.
[7] 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8] 梅保樹.面向新世紀的美育與素質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劉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