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洋管樂教學作為高等藝術院校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是音樂專業院校技能類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雖然西洋管樂教學課程在音樂學學科課程體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長期以來,該體系課程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具體表現在教學理念落后、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模式單一、教改的步伐相對滯后、高規格的教改成果不多,等等。凡此種種,都嚴重阻礙了藝術院校“西洋管樂教學”課程的建設和發展,影響了該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音樂專業大學生培養的質量。如何建立科學的、規范的、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教學體系,富有特色、多元化、創新的教學教材顯然成為西洋管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本文以ABRSM薩克斯管考級教材為例,來論西洋管樂教材創新與探索。
[關鍵詞]西洋管樂教材;薩克斯管;創新;ABRSM英皇考級
[中圖分類號]J6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7)20-0099-02
ABRSM(Associated Board Royale School of Music)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會(以下簡稱“英皇考級”),1889 年由英國皇家音樂研究院、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皇家北方音樂學院、蘇格蘭皇家音樂戲劇學院聯合組成,基于歐式傳統音樂教育理念以及完善的管理體系,有128年歷史的英皇考級已經成為全球公認的優秀音樂教育體系。而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會出版社(ABRSM Publishing)被譽為英國具有領導地位的音樂出版社之一,出產高質量的出版物。出版社為演奏考試提供了鋼琴、小提琴、長笛和單簧管的部分曲集,以及爵士考試的全部曲集。所有器樂的教材四年變更一次,大量全新的優秀曲目匯入教材,使得教師和學生都一直保持濃厚的學習態度。由于英皇考級在全球多個國家進行統一考試,其全球統一發行的教材也收錄了各國當地的優秀音樂作品,尤其是考生人數較多的國家,例如中國地區,非洲地區,拉丁美洲地區等,近年來其教材不僅編入了大量的歐洲古典作品,也涉及到20世紀—21世紀的現代作品,包括:爵士樂、朋克音樂、印象派、新古典主義、表現主義等流派作品,非洲音樂,拉丁美洲探戈,以及中國鋼琴作品、中國民族器樂和民歌改編作品。
在英皇考級的考試體系中,薩克斯管每一級的考試都必須有音階、三首不同風格的樂曲演奏、視奏、視唱聽力(包括樂曲分析等音樂綜合能力)。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將英皇考級的創新教材與國內同等教材相比較并逐一分析。
一、音階教材
以薩克斯管國內考級教材《上海音樂學院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曲集系列——薩克斯管考級曲集》最高級別十級的內容來分析,十級音階部分為:bE大調一條,共64小節。里面的內容涉及到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模進,速度為四分音符每分鐘=96。而從英皇考級薩克斯管演奏最高級八級的內容來看,大調為6升6降11個大調(考慮到#F大調和bG大調以及關系小調音區和指法相同,英皇考級規定大調只演奏#F大調,小調只演奏bG大調的關系小調bE小調),小調部分為6升6降11個小調。其中#F, G, Ab, A 大調;F#, G, G#, A 小調為了不超過薩克斯管的極限音區,人性化地規定為十二度演奏,其余的都為兩個八度演奏。 除此以外,大小調的音階還有主和弦分解式演奏,屬七和弦分解式演奏,減七和弦分解式演奏;兩個大調的三度模進,全音階級進。要求全部背譜演奏。
音階是極其重要的基本功訓練之一,英皇考級音階作品涉及的內容更具廣泛性,更人性化,更新穎。像全音階級進、減七和弦分解式演奏等這樣的創新模式也填補了國內教材的空白。
二、樂曲教材
現在國內有大量的薩克斯管樂曲教材,但大部分教材以篇幅較大的協奏曲、奏鳴曲、幻想曲等形式出現,教學內容陳舊,并且缺少鋼琴伴奏部分,教學模式單一,對于現代音樂流派作品的涉及更是鳳毛麟角。而英皇考級的薩克斯管樂曲作品涉及到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現代派時期。雖然薩克斯管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很多優秀的作曲家和演奏家將大量的古典器樂作品改編為薩克斯管獨奏以及室內樂和交響樂作品,這些優秀作品作為每四年一個周期的更換在英皇考級薩克斯管教材里交替出現。
從歷史來看,薩克斯管的誕生只有100多年,也就是說薩克斯管的曲庫里面是沒有專門為薩克斯管樂器而創作的巴洛克時期以及古典時期甚至早期浪漫時期的音樂作品的。但在英皇考級作品中我們能夠發現大量的巴洛克以及古典時期的薩克斯管作品。
例如:巴赫為長笛而作的G小調奏鳴曲,這部巴洛克時期作品就被作曲家Harle成功地改編為薩克斯管演奏作品。在這部作品中,樂器的調性由長笛的C調轉為中音薩克斯管bE調,以及次中音薩克斯管bB調作品,鋼琴伴奏部分維持巴赫的原譜調性。在分譜中考慮到薩克斯管音域較窄的情況,把長笛的超高音區用降低八度等作曲手法進行調整,使得薩克斯管演奏者能夠領略到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的同時還不用擔心音區太高的技術難度。
爵士樂、拉丁美洲的探戈、swing、藍調blues等深受廣大師生喜愛的作品類型在英皇考級薩克斯管教材里面也是頻頻出現。
例如:阿蘭·布爾德創作的薩克斯管60首練習曲集。這部作品60首練習曲由淺入深,從最簡單的3拍和2拍的簡單節奏開始,一直到最后10條練習曲,中間積累了大量的swing、藍調blues、探戈等爵士樂較常使用的音樂作品。每條練習曲對音樂術語的標記做得都非常仔細,就是開始階段的簡單3拍樂曲里也標記有f、mf、sf、p、pp、rit等音樂術語標記,要求演奏者在簡單的樂曲練習中就要養成對音樂術語標記敏感的良好習慣。中段作品對于節奏的變化已經進入到復雜節奏練習,5/8,7/8,12/16等復拍子與2/3單拍子的結合成為復雜節奏掌握的重點。后端作品不僅對節奏高要求,廣泛的音樂體裁的學習也使這部薩克斯管60首練習曲集成為現代薩克斯管創新教學的一個標志性教材。
三、視奏教材
所謂視奏,就是演奏者拿到新樂譜后在極短的時間內能夠通過視看視唱樂譜的特點難點,并在樂器上用手指虛按等方式,在規定時間后將新樂譜一次成型地演奏。視奏在西洋管樂的教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視奏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一個演奏者的演奏生涯;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既要注意正確的音符和節奏,還要完成樂譜中的表情記號和演奏風格;甚至是一邊注視當前的樂譜的同時還要一邊思考下面幾小節的內容。視奏是世界各大交響樂團測試招聘的一個固定環節,在近幾年來也成為了我國各大樂團一個必考內容,除此以外也是國內各大高等音樂院校招生考試的重要內容。視奏對演奏者的綜合能力要求極高,而相對于國內傳統的應試性音樂教育,視奏無疑是一座大山擋在面前。國內傳統的西洋管樂一直是以練習曲、樂曲完成度的能力高低來判斷演奏者的能力,而視奏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與視奏相配套的國內教材少之又少,能形成教學體系的國內視奏教材更是鳳毛麟角。西洋管樂在西方發展歷史悠久,從教材方面已經形成完善的教學體系。
例如:薩克斯管英皇考級視奏1-8級教材,這是一套根據西洋管樂薩克斯管視奏領域而編寫并由英國皇家音樂聯合會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教材。
這部教材1-8級每條作品小節數不超過20,調性在4升4降之內,節拍為常用的2/4或者3/4拍,演奏力度包括了:p、pp、mp、f、ff、sf等,速度和曲式標記:莊板(Grave)(緩慢速)、廣板(Largo)(稍緩慢速)、慢板(Lento)(慢速)、柔板(Adagio)(慢速)、小柔板(Adagietto)、小廣板(Larghetto)(慢速)、行板(Andante)(稍慢速)、小行板(Andantino)、中板(Moderato)(中速)、小快板(Allegretto)(稍快速)、快板(Allegro)(快速)、快速有生氣地(Vivo)、快速有生氣地(Vivace)等記號。從這些數據來看,從演奏技巧難度來說不難,在音樂術語方面和演奏作品音樂時期風格方面要求較高,作品在技巧方面沒有給予演奏者太大的心理壓力,但在音樂性和趣味性等綜合能力方面有著較高的使用價值。
近年來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了一些英皇考級的鋼琴類書籍,但對于西洋管樂這個領域的英皇考級教材,因為翻譯和版本以及版權等問題,國內還沒有正式出版,大部分教材只能從境外渠道得到并且只有英文教材。筆者研究英皇教材多年,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整理和翻譯對國內西洋管樂有價值的英皇考級創新教材,這也正是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參 考 文 獻]
[1][ZK(#]J.S.Bach: Adagio and Allegro: 2nd and 3rd movts from Sonata in G minor, BWV 1020, trans. Harle (Universal UE 17774: Eb/Bb edition)
[2] Alan Bullard: Wandering Sax or Sax Polonaise: No. 59 or No. 60 from Sixty for Sax (ABRSM)
[3] 楊立青.管弦樂配器教程(上.中.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4] 塞繆爾·阿德勒.配器法教程[M].金平,郭小虎等譯.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