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在經濟“新常態”的宏觀環境下,小型企業正在走轉型升級之路,金融服務需求尤其是融資服務需求出現了新變化。在小型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需要大額資金做支撐,融資需求增大,融資期限有向中長期轉變的趨勢,迫切需要金融業的配套支持。而金融支持乏力的現狀嚴重制約著小型企業的發展,是當前亟待研究解決的主要課題。
【關鍵詞】小型企業;資金需求;金融支持;原因和對策
小型企業是我國實體經濟的主體,在促進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其提供金融服務需求尤其是融資需求尤為重要。在經濟“新常態”的宏觀環境下,小型企業正在走轉型升級之路,金融服務需求尤其是融資服務需求出現了新變化。在小型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需要大額資金做支撐,融資需求增大,融資期限有向中長期轉變的趨勢。受我國金融市場不健全及小型企業自身狀況的制約,小型企業融資渠道較為狹窄,絕大多數企業融資渠道為內源融資,迫切需要金融業的配套支持。
一、金融支持小型企業乏力的原因分析
1、小型企業先天能力不足、后天信用環境缺失制約自身發展
(1). 管理觀念、管理方式滯后
目前,我國小型企業多為家族式企業,家族型管理模式根基深厚,企業內部缺乏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據對柳林縣10家小型企業調查,有半數企業管理人員來自本家族,占企業管理層(包括董事長、總經理、董事、監事、財務人員等)的70%以上,其中,全部來自本家族的企業占24%。缺乏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產權界定不明,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集中,股東權利、義務不清,財務信息不透明、管理水平低,公司治理結構不合理。
(2).缺乏有效抵押物或第三方擔保
信用能力是企業為自己所承擔的債務必須具有履行能力,信用能力強是銀行愿意為企業提供信貸的優先條件,無論是企業自身資產狀況雄厚還是獲得第三方擔保都能為企業的信用能力加分。但因小型企業多為民營性質,規模較小,資本金不足,可供抵押的土地、房產、機器設備等不動產普遍存在資產質量不高,甚至靠租賃廠房或設備進行生產經營,難以提供符合銀行條件的抵押物,導致小型企業信用等級提高不上去,資信等級差。
(3).信用環境意識低
除了先天能力不足外,后天信用環境缺失、信用環境意識低是影響企業金融服務的直接因素。企業信用環境缺失主要表現在企業合同違約及欺詐、騙貸、逃避銀行及其他企業債務、偽造企業信息機財務報表等等。
2、銀行經營存在制度約束、觀念滯后、溝通不足等困難
(1).經營利潤化的現代銀行經營理念,使中小企業融資處于不利地位。大中企業信譽好、融資量大,深得金融機構的偏好,往往是信用資金追著貸;相反,小企業缺乏良好的信譽,融資額度有限,容易遭到金融機構的淡化。國有商業銀行向大中城市、大中企業、大中項目集中,形成“抓大放小”的理念,弱化縣級金融機構的資產經營,導致中小企業籌資難上加難。
(2).銀行信貸管理制度嚴格,影響了小型企業的融資積極性。小型企業融資量少、頻率高,需要簡單快捷的服務,而銀行為規避信貸風險,普遍將貸款權限上收,以至縣級銀行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沒有決定權,縣域企業的貸款程序隨之增加,對貸款項目需逐級申報,審批時間也隨之增長,這就難以滿足中小企業融資簡單快捷的要求。同時,銀行內部采取嚴格的貸款風險管理機制,對貸款責任人實行終身責任追究制,使信貸人員必須審慎放貸。
(3).評估企業信用等級的方法不統一,不適應小型企業發展的需要。現實中,金融機構大量地局限于從企業規模、財務信息去評估企業信用狀況,對低信用等級企業局限于抵押貸款、擔保貸款等方式,而缺少市場分析和技術分析,更缺少對企業的成長性分析,難以滿足企業對資金的正常需求。
(4).銀行對信貸政策宣傳不夠,對新的信貸產品結合企業發展實際推介不力。同時,更缺少符合縣域中小企業現狀的信貸產品。
3、從市場角度看,信息不對稱
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融資知識不足,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一是銀行無法得到中小企業投資項目預期和實際成本收益狀況的可靠信息。二是中小企業融資后的選擇行為信息不對稱。企業借錢后獲利屬于自己,虧損則由銀行承擔的心理使中小企業更容易傾向于投資風險大的項目。三是中小企業的實際盈利能力信息不對稱。銀行對企業的資金運用信息并不能直接了解到,只能通過企業提供的信息來間接了解,雖然銀行在投資項目之前可以進行認真的審查,但總有一些甚至是關鍵的信息可能被資金使用者隱瞞,致使銀行不敢輕易提供資金支持。
4、從政府及行政管理層面看,缺少有效的服務手段
一是缺少有效的抵押和擔保。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主要是以抵押、擔保為前提條件的。許多中小企業土地、廠房為租賃而來,由于土地出讓金較高,很多改制企業房地產尚未過戶,同時土地緊縮政策使一些新建項目拿不到土地使用證,難以用土地、廠房抵押貸款
二是抵押登記程序多、費用高,社會中介機構服務不規范。辦理抵押要經房產、土地、公證、保險等多個部門進行評估登記,平均周期要達到10天以上,且各個環節都要收費,增加了企業的籌資成本。企業融資配套服務體系不健全,社會信用環境不完善。
三是社會信用環境有待改善。雖然近年來社會信用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信貸投入的外部環境還不寬松。政府在處理金融案件時,很少顧及金融債權,損傷了銀行的貸款信心。
二、加強服務小微企業的對策建議
1、加強信用環境的建設,增強信用意識,切實保障銀行信貸資金能夠安全、高效、穩健地運營。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戰略上的轉移,究其根本是縣域經濟環境不夠理想。因此,地方政府要著眼全局下大力氣整治信用環境,一是積極支持、協助金融機構清收、保全信貸資產,積極維護好金融債權。二是執法部門要轉變觀念,增強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意識,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盡快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擔保基金制度,分散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風險,切實解決縣域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對現有的擔保機構要擴充資本金,提高擔保機構的擔保能力。四是進一步轉換職能,全方位推進企業改革。
2、積極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發揮人民銀行“窗口”指導作用。人民銀行要切實加強“窗口”指導,引導金融機構在地區、產業間合理投放信貸資金,正確和靈活運用利率、再貼現、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和鼓勵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調整信貸結構,優化信貸投向。
3、商業銀行應完善信貸管理體制,創新金融產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授信辦法,合理確定中小企業授信額度,適當下放授信的審批權限。
4、構建小型企業金融服務體系,拓寬小型企業融資渠道。一方面要通過加強對金融機構的政策指導,充分運用經濟、法律手段重構對小微企業提供信貸資金支持的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另一方面通過完善政策和法規鼓勵小微企業發行債券,構建完整、高效的小微企業融資體系,提高小微企業自有資金比例,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以減輕銀行信貸資金壓力。
5、小型企業應進一步建立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加強管理,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增強抗風險能力。
作者簡介:張占鎖 男(1965.2.22)山西柳林人,經濟師,多年從事基層金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