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水利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經濟運行機制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本文通過對傳統水利經濟運行機制存在的投資渠道單一、水生產要素市場不完善、缺乏市場觀念和水價不合理等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優化水資源配置,合理確定水價,拓寬投融資渠道,建立良性運行機制等幾點想法和建議。
【關鍵詞】水利經濟;可持續發展;運行機制;市場經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水利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水利的可持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水利經濟工作也要改變傳統的發展思維和模式,進一步深化改革,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走可持續發展水利之路。
一、水利經濟運行機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水利必須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水利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必須滿足人居用水安全、防洪安全、糧食安全、保護生態安全的需要。因此,水利建設必須走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運用水權與水市場理論優化水資源配置。長期以來,我國的水管理體制存在“多龍管水”“政出多門”的情況。這種體制存在諸多弊端,成為水資源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的嚴重障礙。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是經濟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水權與水市場理論的提出正是當代水利人基于市場經濟體制要求進行的新探索。有了從事水權交易的水市場,水的利用才能從低效益的經濟領域轉向高效益的經濟領域,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這符合市場經濟的效率優先原則。
(三)可持續發展水利強調資源的高效利用。水資源是一種稀缺資源,節水與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是實現水資源高效利用的根本措施。水具有商品屬性,具有市場屬性和市場價格。目前市場經濟逐漸形成完善,應該充分發揮市場基礎性資源調控作用,盡快實現由原來計劃性、事業性投資進入產業性投資,再由產業性投資進入市場經濟的商業性投資機制。使水利投資具有明確的市場作為和商業目標。完成這兩個轉變過程,是實現水利經濟振興和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二、傳統水利運行機制的缺陷
傳統水利運行模式只顧眼前,不顧未來,只顧當代,不顧后代,只顧社會效益,不顧生態效益,甚至犧牲生態效益,這些缺陷不僅制約了水利的可持續發展,還影響了社會和經濟的持續發展。
(一)國家財力不足,投資渠道單一。在計劃經濟模式下,沒有形成多層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機制,水利工程不分大中小,也不分公益型、準公益型和生產經營型,都是靠國家投資建設。由于國家財力有限、建設任務繁重,造成工程建設周期長,該建設的工程不能按期上馬,甚至有不少工程不能一次建成,有的工程(如灌區)面上配套還沒搞完,干渠已經老化。
(二)水生產要素市場不完善。由于水利兼有基礎性、公益性、經營性與資源性的特點,長期以來完全按照計劃經濟的原則運作和發展,只講投入,不講產出;只講社會效益,忽視產業自身的經濟效益。造成水價背離價值,使水利在實現良性循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水資源生產要素市場和水市場方面存在障礙。
(三)缺乏市場觀念。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們習慣于用行政的辦法來解決各種水問題,然而,在市場經濟形勢下,我們除利用行政手段外,必須更多地采用經濟的手段,用市場機制的辦法來構建水權、水市場。有了從事水權交易的水市場,水的利用才能從低效益的經濟領域轉向高效益的經濟領域,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四)水價不合理。現行水價嚴重偏低,其價格遠低于成本,既不反映價值,也不反映市場供求關系,更不利于建設節水型社會。
三、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水利經濟運行舉措
(一)完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水市場。水既是生產資料,又是經過物化勞動的商品,應具有經濟價值和市場價格。按照商品經濟的原則和價值規律的要求,應當把水作為一種商品推向市場,把水資源開發作為一種產業推向市場,逐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水資源開發利用運行機制,完善水市場,使水利的發展獲得新的機遇和廣闊的天地,具備強勁的可持續發展動力。
(二)水利經濟的運行要做到多方面兼顧。①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政府扶持與市場機制相組合的路子。②兼顧長遠利益和近期效益,實現水利的可持續發展。③兼顧投資和規模的適度性,要與目前的國民經濟發展相互協調和一致。④兼顧供求的一致性。即只有供求兩者協調,才是經濟發展的最佳結合點,才會獲得經濟效益的最佳值[5]。
(三)合理確定水價。水價的確定要有利于滿足各類用水要求,有利于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改善生態系統和防治水污染。因此,水資源的價格必須體現水資源的開發成本、環境成本,實現完全成本回收,才有利于引導水資源的各類需求使用,提高用水效率,促進節水型社會的建設。
(四)拓寬投融資渠道,增加資金投入。水利要持續發展,解決水利建設資金緊缺是關鍵,大力實施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市場機制和企業運作有機結合籌資辦水利的新舉措,積極探索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新思路,通過開發水、土優勢資源,盤活水利存量資產、經營資源,積極搭建水利投融資平臺。水利投資要實行分級負責制,并分門別類,確定投資主體。各級財政都要增加對水利的投入,積極建立水利建設專項資金,擴大利用銀行貸款、引進外資,實行股份制,發行水利建設債券。
小結
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征來看,要使有限的水資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達到最優配置,發揮其最大效益,促進水利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遵循市場經濟法則,將水利經濟納入市場經濟管理這個大體系中。也只有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才能保證水利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賈艷彬,朱景武.加強基層水利服務機構能力建設促進農村水利持續發展[J].吉林水利,2015,(11):56-58,62.
[2]劉洪波.加強基層水利服務機構能力建設促進農村水利持續發展[J].低碳地產,2016,2(13):127-127.
[3]岳振忠,岳明華.水利資源綜合利用與人類持續發展[J].中國科技博覽,2011,(2):237-237.
[4]趙偉.推進水利法治建設保障水利持續發展[J].中國水利,2008,(2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