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民用水戶一直是農業生產的關鍵性環節,開展甘肅省靖遠縣劉川灌區農民用水戶參與式。灌溉管理模式研究,根據甘肅省靖遠縣劉川灌區的實際灌溉工作開展需求,將先進的灌溉管理方式應用于甘肅省靖遠縣劉川灌區的具體工作開展進程中,可以進一步提升劉川灌區的水利工作的開展的科學性,確保水利工程的真正良好運行,為甘肅省靖遠縣的整體農業領域的良好發展奠定穩定的基礎和提供強大的發展推動力。
【關鍵詞】甘肅??;靖遠縣;劉川灌區;管理模式
一、農民用水戶協會概念及項目概況
1、概念
農民用水戶協會(WUA)是指由灌(排)區范圍內受益農民在自愿的原則下,依法成立的非營利性的農民用水合作組織,屬社會團體范疇。它由協會及協會下若干用水組、每個用水組由若干用水戶組成完整的管水、用水組織系統,其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協會執行委員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
2、項目概況
靖遠縣劉川灌區面向貧困人口的農村水利改革項目是由英國國際發展部贈款20萬美元,委托世行代管,由農業綜合開發部門按1:1配套資金,并管理實施的農村水利改革項目。
項目以改革完善灌區管理體制,推行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方式,給主要利益相關者農民,尤其是貧困農民和女性農民帶來巨大的直接利益,促進可持續發展作為根本目標。具體目標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改革灌區傳統落后的灌溉管理體制,建立用水戶積極自愿參與、民主科學決策,專業管理與用水戶管理相結合的灌區運行管理體制;二是培訓會員,增強用水戶的參與意識,提高參與能力;三是建立和完善灌區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協會,使用水戶參與管理覆蓋灌區大部分地區;四是完善提高協會的辦公設備、田間用水監測設施和可持續利用發展能力;五是通過項目實施,為高揚程灌區管理體制改革探索一套比較成功并可借鑒推廣的方法和經驗。
甘肅參與式管理改革的搖籃發祥地:白銀。白銀參與式管理改革是1998年從靖遠東坪灌區推開的,是甘肅最早實施參與式管理改革的灌區,是全國第一家也是到目前唯一一家整建制實施參與式管理的萬畝灌區,可以說一枝獨秀。
二、農民用水戶協會的性質、功能和基本原則
1、什么是農民用水戶協會
農民用水戶協會是以某一灌區區域為范圍,由農民自愿組織起來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農村專業灌溉管理組織,屬于具有法人資格,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非營利的民間社團組織。簡單地說,農民用水戶協會就是農民自己的組織,由農民自己管理,為自己服務。
用水戶協會有管理和使用協會渠系范圍內水利工程的權利,也有自主安排灌溉用水的調度權、工程維護與改造的決策權、灌區規劃與建設的參與權。同時,協會也有保證水利設施完好的義務、按國家規定繳納水費義務。用水戶協會應該與供水單位密切合作,完成本區域內的灌溉任務。
用水戶協會基本要素:(1)相互協作的會員;(2)在群眾中有威望、能干的協會領導;(3)科學的管理制度;(4)足夠的活動經費;(5)高效的灌溉管理工作。
2、農民用水戶協會基本屬性:
①農民用水戶協會是按水文邊界組建,負責人應是本協會會員,并由會員或會員代表民主選舉產生;
②農民用水戶協會依法到當地縣以上民政主管部門注冊登記,取得獨立的法人地位;
③農民用水戶協會有章程和相應的內部管理制度,民主自律、自主管理、自我服務,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④農民用水戶協會與供水單位簽訂供用水合同,從供水單位取得用水權,有量水設施或設備,用水計量,并按用水量付費,可由農民用水戶協會直接提前收費交供水單位;
⑤農民用水戶協會負責管護維修本協會灌溉工程設施,保證水利資產的保值增值。
三、建立農民用水戶協會的好處
對水利工程實行群眾參與式灌溉管理,把工程的經營管理權完全交給灌區用水者,使用水戶真正成為灌區的主人,充分發揮和調動農民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實現責、權、利的統一,促進了工程的良性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其主要作用和效益是:
一是落實田間工程管護責任制。自國家實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以來,農村基層組織及農民群眾只注重土地承包經營,而忽視了末級渠道的管理,土地是由每家每戶進行承包經營,而水利工程末級渠道,由于其不可分割的整體性、公共性,長期處于無人管理狀態,產權不清,責任不明,更談不上良性運行。農民用水者協會成立后,資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均交給了協會,由協會管理,對末級渠道劃段包干,落實到用水戶去管理,這樣可彌補田間工程管理的缺位現象,健全了水利工程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的科學體系,從而將有效的制止水利工程人為破壞現象的發生,促進工程的自我維護和自我發展。
二是促進節約用水。協會成立后,管理制度規范有序,在灌水高峰期,協會能按計劃、有秩序地進行合理配水,并堅持配水到戶,減少中間環節,從而可減少渠道輸水損失,縮短灌溉輪次,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同時,協會也能協調解決用水戶之間的矛盾,減少供、配水的水事糾紛。據調查,推行末級參與式管理后,平均畝次節水5—10立方米,畝年節水30—60立方米。
三是減輕群眾負擔。用水戶協會與原有的基層管不組織相比,在服務意識上存在著很大差別。原有基層管水組織,不完全代表用水者的利益,而用水者協會是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是群眾自己的組織,對用水戶負責,接受用水戶的監督,實施以“水價、水量、水費”為主要內容的水務公開和公示制度,增加水費收繳的透明度,杜絕搭車收費現象,從而減少灌區群眾的水費支出。
四是有利于完善水市場的監督體系。用水戶協會是一個具有法人資格的、相對獨立的群眾性社會團體組織,特別是末級渠系成立的一些用水戶協會與支渠水管所等專業水管組織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其協會的性質決定了他們能夠、且有能力監督水單位足量、適時進行配水,防止水管單位小水大派、錯時遲派;其定期的工作匯報制度、代表大會制度及成立的監事會組織,將用水戶協會納入正常的監督體系,并促使其嚴格管理維護供、配水秩序和水市場的規則。已成立的用水戶協會的運行效果,也完全證實了這一點。
五是用水戶協會主席與執委由農民選舉產生,協會是農民自己的組織,能夠真正代表農民的利益和愿望,一切以農民的愿望為出發點,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民的用水需求。
四、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的內容
成立農民用水戶協會組織,改革現行農田水利設施管理模式,即“干渠工程企業化、田間工程社會化”。改善農民用水條件,提高協會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農民參與民主管理意識,改善農民生活質量和生活條件,減輕農民負擔,使受益區農民從中真正受益。
1、末級渠系管護。農民用水戶協會成立后,資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均交給了協會,由協會管理,對末級渠道劃段包干,明確到戶,彌補了田間工程管理的缺位現象。
2、用水管理。用水通過對協會供用水計劃及分配方案的審議和監督,實現參與灌溉管理工作。
3、參與民主決策。用水戶協會是灌區的民主管理組織,協會建設和管理的所有重大問題以及執委會成員的選舉、罷免等均通過全員代表大會進行民主決策。同時,協會用水計劃、工程維修計劃以及其它工作計劃都要提交用水戶協會代表大會審議。
4、水費收繳。協會按照灌區制定的水價標準進行收費,在水費管理中嚴格執行“預售水票、憑票供水、配水到戶、戶主簽名、張榜公布”的收費制度,嚴格計收管理,實行“水價、水量、水權面積、水費”四公開。按時、按標準足額上繳水費, 并定期公布,做到管理單位水帳、放水通知單、協會水帳三對口。
5、節水型社會建設。用水戶協會按照節水型社會的總體要求,明晰水權,定額管理,將水量層層分解到各用水戶,以戶核發水權證,憑證用水、憑證供水、憑證收費;同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節約用水,建設節水型農業。
6、財務監督。用水戶對執委會定期張榜公布的本年度財務管理情況和費用收支情況進行有效監督,監督協會實行民主理財,財務公開,如實反映協會收支狀況和經營效益,做到帳、財、物三相符。
五、農民用水戶協會的基本職責
1、農民用水戶協會的主要職責是:
(1)制定協會運行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
(2)編報用水計劃,負責與供水單位簽訂供用水合同或協議;
(3)負責本協會內的灌溉管理,協調各用水小組及會員之間的利益關系;
(4)負責協會轄區內灌排設施的運行管理與維護,組織會員對轄區灌排工程進行更新改造、擴建和維修;
(5)實行節約用水,采用先進合理的灌水技術和方法,提高水的利用率;
(6)核算水價,制定有關水費收取與使用的管理辦法,并按用水量向供水單位交納水費;
(7)按規定進行財務管理,獨立會計核算,實行財務公開;
(8)依法開展為會員服務的其他活動等。
2、農民用水戶協會的運行管理目標
(1)滿足用水戶用水要求,優化水資源配置,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用水效率;
(2)增強用水戶自主、自立的觀念,提高參與灌溉管理與工程維護的積極性,提高水費收取率;
(3)建立穩定和諧的用水秩序,保障弱勢群眾平等的用水權利;
(4)使灌區資產保值增值,確保工程持續高效運行,逐步實現良性運行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