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水利水電工程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危害著我國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如果不及時處理好這些因工程建設出現的負面影響,那么我國在未來的經濟發展也將會受到阻礙。文章重點論述了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中的生態保護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生態保護;措施
1、導言
可持續發展是人類提出的生存和發展基本戰略,這一關鍵也是人類對社會以及經濟等作出的新的界定。伴隨著人類社會的迅發展,開始不斷對自然界進行索取,從而引發大量資源和能源浪費情況。目前,隨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投入的不斷增加,它們對我國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影響也隨著時間流逝變得越來越嚴重,對我國社會穩定的影響也日益凸顯。為此,文章專門針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對策,以此來改變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混亂、對環境影響大的問題。
2、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2.1影響所在區域氣候
修建水利水電工程,會促使的當地降雨量增加,水利工程大面積蓄水,陽光輻射提高蒸發量。降雨區域劃分出現變化,水庫溫度降低,庫區臨界降雨量減少。在一定距離之外的區域的降雨量增加。如果所在區域地勢較高,背風區域的降雨量會減少。此外,所在區域原有降雨時間會發生改變,以貴州省為例,一些大型水庫在夏季,水面溫度比較高,促使大氣流增強,從而增加了降雨量。當水庫建成之后,水庫區域的下墊面從陸面變成水面,和空氣之間進行能量的交換,交換的方式和交換的強度均發生變化,這就導致氣溫發生變化,年平均氣溫也有所提高。
2.2對水文的影響
當水庫修建完成之后,水庫下游的河道在流量過程中,會導致周圍的環境受到影響。在水庫當中,存儲了一定的汛期洪水,還在一定程度上對汛期基流進行截留,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生態問題。在下游位置的天然胡泊或者池塘,導致水大來源別斷絕。下游位置的地下水位開始下降,入海口河流量縮減,導致河口位置出現淤積現象,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海水倒灌。這時的和流量不斷降低,河水的自凈能力下降。針對那些以發電為主的水庫來說,一般在電力系統當中均承擔著峰荷,促使下泄流量每天的變化幅度逐漸增大,這種情況下的下游河道水文發生變化,這種情況下,導致航運、灌溉引水以及養魚等方面均收到一定影響。如今,水庫下游的河道水位逐漸下降,從而導致河流出現斷流,這就會導致水質發生惡化。
2.3水利水電工程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水利水電工程對采用的河流渠道化和截彎曲直工程將河流的蜿蜒形式徹底的改變,急流、緩流、彎道及深淺灘相間的格局被打破,河流的寬度、深度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使一些沿河兩岸的生物生存環境產生威脅,造成一些生物的死亡或者消失,影響了生物了生物多樣性。
3、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中的生態保護措施
3.1完善環境評價體系
環境的評價體系對環境檢測、加強后續環境影響評價有著重要作用。基于此,在興修水利水電之前,要加強完善好環境評價體系,讓相關的法律、法規未水利水電的興修保駕護航。也能夠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增加砝碼。
3.2水環境保護
在今進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需使用大量的沙石料,以貴州某水利水電工程為例,建設過程中,對沙石料廢水進行處理,工作人員對廢水進行集中,然后統一處理再二次利用。對廢水進行沉淀,濃縮之后排入到污泥池中使其干化,處理后再填埋。此后,對混凝土拌和后的廢水進行處理,同樣是將其統一集中起來沉淀,然后排放。針對這些廢渣,通過無害處理,之后進行填埋。對項目工程施工主體的廢水進行處理,在下游基坑中沉淀,然后排入河流當中去。此外,對施工過程中,工人的生活廢水進行處理,采用地理式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對其進行處理。
3.3森林、草原植被保護
森林生態系統和草原生態系統保護的關鍵是保護植被。根據森林、草原主要種類、群落、覆蓋率現狀,明確影響因素、面積、數量和程度,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工程區現有的森林、草原植被保護。任何工程建設都要侵占和破壞一定范圍內的植被,造成生態功能的的損失,因而需要改善其余植被的質量以補償這類損失。制定和落實切實可行的植樹造林、封山育林幼林撫育規劃及草原保護規劃,合理調整評價區的植被結構,提高植被蓋度和改生態功能。在工程施工期間,采用巡山和設卡方式進行森林管護。嚴格管理管護禁伐區內的森林、灌木林和限伐區的森林、部分灌木林和商品林區的部分林地和禁牧區草原。根據森林草原資源的分布、林草布分結構、生態地理位置等因素,劃分管護片、責任區(或地塊),使資源保護落到實處。
3.4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在水利水電的管理機制方面,我國政府應當建立一個完整的監督管理機構。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全程加強對水庫的管理。秉承著“誰損害,誰賠償”的管理制度,要求人人對自身和他人做好監督,防治損害生態環境的事情發生;如果有發生,也應當按照具體情況對生態環境進行恢復和經濟賠償。
3.5生態建設施工管理
在實施水利水電項目建設時,建設單位構建臨時防治機構,機構內有技術人員、管理人等,然后結合環境現狀,制定相應的環境保護方案。針對相應的防治范圍作出必要的環境保護監測。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設計,實際工程建設過程中,需結合已經批準的環境保護方案進行具體施工,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標準,對建設項目中主體工程進行驗收,需對環境保護設施進行同時驗收。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利工程通常是區域性多目標水資源開發項目,可以為區域提供防洪、發電、航運、灌溉、供水、養殖等綜合效益。我們要時刻謹記,保護生態環境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地球只有一個,家園也只有一個,我們要生存,就要保護好我們的地球和家園,保護好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趙貴林.分析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建材與裝飾,2017,(34):294-295.
[2]楊斌.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中的生態保護措施淺析[J].綠色環保建材,2017,(05):196.